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这一基本特点要求应对危机的各宏观当局,必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从传统以企业为主体的贸易合作、投资合作或技术合作,提升到政府层面的宏观经济政策合作.同时,由于美元垄断国际货币体系时代的结束,任何单一货币都不能居于垄断地位而形成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局面,这就要求未来一段时期内,必须加快美元主导下的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面临"高债务和高赤字"问题,财政状况不断恶化,主权债务问题导致主要国际货币大幅度波动,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凸显,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较大,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仍然较高,未来美元汇率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去美元化"将成为一种趋势,欧元、日元等货币都难以替代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正在崛起,中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表明以IMF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尽管区域性货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货币的稳定,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有着严格的经济、金融条件。因此,一段时间内全球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不太可能有比较大的进展。在当前美元、欧元和日元三极化的国际货币格局下,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既需要加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也需要加强IMF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效协调美元、欧元和日元关系的国际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东盟国家由于短期美元资金快速撤离而陷入困境。鉴于此,我国中央银行与一些东盟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有效地帮助我国周边国家贸易伙伴摆脱困境,走出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央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初衷是应对金融危机,但伴随国际上“去美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合作可使双方摆脱美元陷阱,维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融稳定,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黄友和 《兰州学刊》2006,7(5):138-141
本文提出对美元化的判断应以该经济体的外币(主要是美元)是否直接或间接对本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为标准的观点,认为拉美国家的美元化有其各自的现实条件,还可以从理论上阐释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本文进一步分析美元化的效益、成本及其发展趋势,认为美元化是形成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途径,并会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1 当前,国际上习惯地把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南北关系”或“南北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南北关系也发生了畸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在生产方面,存在着发达国家的高度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的单一经济畸形发展的极不协调的国际生产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国际分工的垂直结构;在国际贸易方面,存在着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与发达国家工业制品之间严重的价格剪刀差,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贸易差额十分悬殊;在国际货币金融方面,存在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的比价悬殊,发达国家货币控制着国际金融体系与世界货币体系。”为此,改善和发展南北关系,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7.
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构建: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现存国际货币制度与东亚地区货币合作体制缺陷的基础上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指出在东亚地区构建区域货币体系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并对其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强调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传染性”特征、欧元的启动和拉美国家有关“官方美元化”的探讨表明 ,在目前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情况下 ,东亚各国、各地区只有采取区域层次的货币金融合作 ,才能确保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 ,其具体形式应当是循序渐进地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在现阶段 ,东亚地区虽然不能够建立完善的单一货币区 ,但开展货币合作的初级工作 (如协调汇率政策 )以推进区域货币体系建设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 ,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路径设计与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为契机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美国一直对全球经济的走势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最近爆发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淋漓尽致地暴露了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弊端,即难以克服的"特里芬难题"、全球外汇储备体系失衡、汇率制度难以维护市场的稳定等。因此,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构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形成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沙建宇 《理论界》2011,(8):33-34
本文对后危机时代储备货币的调整及政策建议进行了研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美元本位制的多种弊端,如导致全球经济失衡、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协调等。但鉴于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美元在中短期内仍然不可替代。然而,长期内美元将难以持续保持主导地位,超主权货币很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段军山  刘璐 《江淮论坛》2014,(1):82-89,105
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中,美元逐渐获得了国际货币的地位,"嚣张的特权"愈演愈烈且表现得日趋多样化和隐秘化,在为美国谋利益的同时,打击、阻碍了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然而,美元的特权并非凭空得来,它依靠的是美国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和客观条件。随着世界经济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美元霸权地位似乎在衰落,因而很多人主张以超主权货币取代单一主权货币的统治,认为国际合作和共同决策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美元"嚣张的特权"有其实力作为后盾,具备"可持续"的能力,而且长远来看,这种"嚣张的特权"还可以被其他经济体货币复制。我们要做的是在接受了"特权"客观存在的事实后,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特权货币"更好地为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11.
美元本位制使得美国经济走上了去工业化和经济虚拟化道路,导致了美国核心经济的转变,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更加依赖金融杠杆,后者更加依赖价格泡沫,这为美国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美国核心经济恢复的基本条件是自由化的经济环境,但美国政府在危机中的强力干预破坏了这个环境,导致美元危机的风险正在逼近;而当代欧元的出现,则使得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类似金银复本位的欧元—美元双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一种比金银复本位更加不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失衡和动荡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和亚太经济的发展也受益于中国的繁荣和发展。”〔1〕促进亚太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处理好亚太地区中、美、日、俄、东盟五大国际力量的关系,是我国对外政策和对外经贸工作的极其重大的课题。亚太地区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美元化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谋求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选择。然而,理论上对于美元化并没有强有力的支撑来证明通过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就能够实现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通过分析非官方美元化、半官方美元化和官方美元化三种不同形式对金融稳定的冲击,认为:高度美元化导致的货币替代和丧失最后贷款人功能的中央银行都将最终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丧失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经济实力是决定货币国际地位的基本因素,信心、流动性与交易网络支撑着国际货币职能的发挥,但一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必然转换为货币实力,政治的影响不能被忽视.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美元堪称世界的顶级货币,但其协商货币色彩愈加浓厚,美元地位的维持要借助在位货币的优势和外力支持.虽然美元的未来存在不确定因素,但目前尚无任何货币具备超越美元的实力,美元地位的下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符合中国国家利益,需要国家意志和外交战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新干涉主义:21世纪初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干涉主义是全球化形势下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略威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征服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是打着“人权”旗号、披着“道义”外衣的强权政治 ,目标是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新干涉主义建立在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霸权的基础之上 ,不接受国际关系准则的约束、国际秩序的制约和其他国际力量的制衡 ,是 2 1世纪初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别货币 (如美元、日元等)是一种制度工具 ,它以本国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又服务、支持并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当一种国别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时 ,这种工具不仅给该货币的发行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使发行国无偿地、长期地占有他国的部分商品和劳务 ,也有影响、为难甚至于左右他国经济的功能 ,并影响他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以至于文化、意识形态等。国别货币的国际化 ,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国际社会权力效能。在一定意义上讲 ,正是这样的国际化 ,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反过来 ,经济的全球化又进一步强化了国别货币国际化的效能。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不积极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欧洲人要推出区域性货币“欧元”,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极力将本国货币改变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根本理由。如果仅有个别国别货币国际化 ,许多国家就会受制于该国经济 ,时常处于经济和社会政策两难之中 ,一些国家甚至于由此陷入贫困而难以自拔。单个国别货币的国际货币化 ,实际上是觊觎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权力 ,及对自身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博弈 ,还是对自身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保卫或向其他国家传播某种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努力。美元由于历史的原因占得了国际货币地位的先机 ,但民族国家存在的世界里 ,国家利  相似文献   

17.
美元、欧元和日元是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货币,近几年来,G-3汇率波动加剧,美元对欧元、日元及世界各国货币持续贬值,G-3汇率波动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国际投资、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G-3国家自身来讲,其影响利弊皆有但利大于弊;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则利弊皆有但弊大于利.G-3汇率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G-3国家应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泰国货币贬值引发的世界性汇率动荡,使各国货币管理当局以及研究界对汇率政策的选择产生了左顾右盼的忧虑。一方面,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自由化要求各国货币兑换的条件日趋自由;另一方面,货币的自由兑换又受投机因素的影响,使经济尚还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大起大落的市场波动。本文试图通过对二战后世界主要货币比价变动的历史和货币比价在经济上所反映的逻辑关系,来阐述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是否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家政策选择的观点。一、战后世界主要货币比价变动的历史1944年7月,英、美、中和其他共42个国家的代表,在…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既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缺陷,又带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大契机.全球经济能否快速摆脱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平、合理和高效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如下发展趋势:全球重建国际货币秩序的呼声高涨,但美元独大的状况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将加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是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一个显著趋势;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从国际货币体系包含的内容这一客体和参与的各方主体两个角度,指出当前的牙买加体系的缺陷.在分析了本位制度性质的基础上得出主权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以及坚持人民币作为主权国家货币这一基础上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对外要寻求亚洲货币合作、实质性参与中国东盟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设;对内要发展国内经济、降低对外依存度,满足成为国际货币的两大条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