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思茅地区普洱立有一块古今少有而独具特色的碑刻:“民族团结誓词碑”,碑文全文是:“民族团结誓词,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文下签名的是傣族、拉祜族、基诺族、哈尼族、回族、僳僳族、佤族、汉族、白族等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48人.最后落款是“普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关系极大。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没有脊梁的民族,是一个不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伟大足迹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我们一定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逐渐形成的,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始走出农耕区的自然界限,与周边民族的疆土逐渐相接且互有伸缩,形成了各民族因疆土之争产生的碰撞与交融历史。北部边疆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波动最为频繁、战略位置又极其重要的区域,自古及今都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战国秦汉以来各中原王朝与生活在北部边疆各民族之间势力的强弱变化,导致双方实际控制疆域范围发生波动,这一过程也促进各民族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且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历史作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崇拜问题”的课题研究中,各项问卷统计表明,孔子在“已成为民族崇拜的历史人物”中居于前列,当今中国民众中存在着对孔子“崇拜”的意愿和趋向,孔子应当成为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光大的世纪,中华民族将在迸发强大经济活力的同时,获得民族精神的新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精神的新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决议》精神,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站在世界发展的全局和时代发展的前列,寻求与时代精神融合的民族精神,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论世纪之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将是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崛起和腾飞这一近现代历史主题的新世纪,是决定中国历史之命运的极为关键的又一百年。在这新世纪到来之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它就是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嬗变开始于 1 9世纪中叶。在中西文化大规模的接触中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的文化选择 ,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主题 ,并把爱国主义传统提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动能 ,推动了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也在抗战的烈火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建构的雄厚的人文基础上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明确了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新启蒙运动 ,促成了全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因其融入了人民性的内容而以社会主义为前途和发展目标。八年抗战开辟了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曾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至今仍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挖掘《周易》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构筑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周易》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反映社会要求,维系民族生存,推动民族前进的内在精神。简言…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历来是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十的一面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建设有中国持色的社会主义同样离不开爱国主义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离不开爱国主义所引导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离不开爱国主义所激发的艰苦奋小、振兴中华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和创业精神作为我们现实政治生活主旋律的事要内容,它既是民族精神,又是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汇合,即民族精神的时代化,时代精神的民族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识爱国…  相似文献   

10.
一部弘扬中华民族凝聚精神的力作──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童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民族为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着统一的多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边疆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中国古代社会对边疆并无一个明确的概念,凡是与中原文化相异,经济落后并为周边少数名族控制的区域,或与周边少数民族和政权控制之地相邻区域,古人皆视之为边疆。边疆民族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演变,随着近代"边疆"与"民族"概念的明晰,而有了全新的时代内涵。近代边疆民族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但同时也反映出在民族同化过程中对少数民族文化个性的忽视。  相似文献   

12.
兰州在传统中国的疆域观念中一直位居边疆,但自清末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一词和各民族平等融合的共同体观念的出现,兰州一跃而成了中国的"中心","建都兰州"的主张一时也广为传扬."兰州中心说"的提出,不只是因为兰州位居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更是源于民族建国进程中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作为疆域中心和五族共和象征的"兰州中心说",代表着国人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目标上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实态.兰州虽淡出政治边疆的范围,但从现实情形看,它仍未脱摆经济边疆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正视民族复兴的现实境遇、呈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诠释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等充分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和使命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构的民族复兴话语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大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起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人口较少民族作为特殊群体,在共同现代化进程中,应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落实共同繁荣富裕、两个文明共建、人与自然和谐三项重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伟军  蒋锐 《学术探索》2023,(10):118-127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普遍价值追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主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方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战略举措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要求有机集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领导力量;完善新型大一统国家制度体系,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制度化建构;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基础;推进各民族人的现代化,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境界;设计中华文明现代化新标识,传播中华民族现代化新形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综合性长期性工程,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才能达成两者共同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将社会主义制度植入边疆并将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它走了一条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成功道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模式。1949年,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理念根植于边疆治理之中,由此人民治理方式应运而生。人民治理可以视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底色,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中国当代的边疆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充分凸显人民治理这一底色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改进各种优秀治理办法的结果,是多层次、立体式的边疆治理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宋氏兄妹与西安事变李昕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系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的发生是国内各种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必然。而事件的和平解决,则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显示了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史包含中国各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 ,中国各民族在形成过程中 ,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他们对中国历史有强烈的自觉认同感 ,历史认同导致国家认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中 ,团结互助是主流 ,并因此而共同进步。各民族都有着自强不息的创业历史和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些宝贵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 ,应该挖掘和弘扬 ,使之内化为当代人的人格力量 ,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深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需要聚焦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命题。此命题具有丰富的理论逻辑内涵。辩证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辑,需要深入把握五个重要方面:一是要考察此命题的提出过程,二是要在民族复兴语境中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逻辑,三是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认识民族复兴逻辑,四是要辨析现代化逻辑和民族复兴逻辑的关系,五是要认识民族复兴逻辑展开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20.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呈现出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也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