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任燕雯  陈静 《国际公关》2023,(22):67-69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新时代和新征程,第一次把“文化自强”这四个字写入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并对文化在新时代和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自立能力。本文对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蕴含进行了阐释,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梳理出如何以“六个必须坚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强才能实现,才能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生机。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深刻意蕴、逻辑依据及实践要求的研究进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展开学理分析。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精髓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四个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优秀的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统一,但是其精华所在是优秀的观念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主要体现为二者具有高度契合性、彼此包容性、相互需要性和共同的实践基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合贯通,要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学理性与通俗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这有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第二个“相结合”论断的引申与支撑,既在静态上找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与当代价值,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重大创新,又在动态上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前提条件,指明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基础和文化资源。“高度契合”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厚德载物”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新世界属性具有高度契合性。新时代新征程具备了再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是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两者最终又要归于理论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文化进入到全新发展的新高度,我们更要牢牢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案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通过对古代儒家义利观的吸收借鉴,从“原则”“标准”“党员个人利益”等方面,论述了正确处理党员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极大提升了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透彻性与说服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主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保持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要求。以追求和谐、规范伦理、塑造人格、技艺追求、生命养护为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失,未能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新时期应根据党推进文化自信的要求,树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和历史自豪感,并通过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坚定文化自信;主动践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来提高文化自信;传播交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彰显文化自信;创造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去引领文化自信等方式,探索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推进文化自信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指导性要求里,明确阐释了要坚持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发展,结合巴蜀地区富饶的文化资源以及精神实目标宗旨、价值导向与社会地位功能并形成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赋能”的良性循环,实现增强川东地区文化自信自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两个结合”)的强调和展开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文明的高度,对中国道路更加笃定、更加自信地展望文明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民族复兴的文明视角来看,推进文明复兴是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论断的重要出场语境,该论断的提出源自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擘画了二者结合而形成文化成果的应有样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观,其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回顾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轨迹,我们可以总结出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精神实质,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传统文化”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这为新时代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启示,即固本培元,坚持正确方向,巩固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人民至上,把握历史主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自信自立,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两个行”的重要论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事实客观地做出的肯定性价值评价。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机理表现为:具有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可能性,立足实现现代化的阐释框架,具有实践性的思想品格,坚持实现“两个结合”。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自信自立的精神状态、守正创新的思想观念、问题导向的战略方向、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党历经艰难曲折,探索并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艰难探索背后蕴含着实事求是、自主自强、不怕牺牲、勇于创新等成功精神密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自信,这既是我们党百年来“走自己的路”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新征程上继续“走自己的路”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仍"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应正确处理"义与利""新与旧""内与外""同与异""前与后"等五对关系,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赓续中华文化发展连续性;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讲话”系统总结和全面概括了我们党八十年的基本经验和奋斗业绩,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八十年历程说明;(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既是续写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使命自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重点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髓,即聚焦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哲思、邦交之道、治国理念和精神追求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着力回应时代诉求,保持开放的视野胸襟。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筛选和补充完善;二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六个必须坚持”之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系列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学说在当代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典范。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人民性在理论逻辑中具体展开为三个维度:一是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依据,突出强调了健康的基础性作用,将人民健康视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秉承了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价值旨归,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坚持系统观念、运用底线思维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物质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保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定历史自信。作为一种精神气质,这种自信的形成有着独特的逻辑理路。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满怀必胜的信心,彰显出高远的志气,赋予了历史自信灵魂和方向;立党为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蕴含着傲然骨气,为历史自信打上了无私的底色;坚持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表现出非凡的理论勇气,为历史自信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底蕴;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坚强的党员队伍汇聚出旺盛的人气,为历史自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如一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弘扬了浩然正气,为历史自信明确了根本的价值取向;将自我革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守正创新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焕发出蓬勃朝气,为历史自信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从马克思主义行到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时代化,在时代化的过程中也相伴着中国化。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文献体系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处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权威。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统筹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两个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胜利向前。  相似文献   

20.
坚定历史自信是一种正向健康的精神坐标与政治品格。而唯物史观、科学的党史观、尊崇历史的中华传统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成就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实践自觉;一系列具体精神形态的集合体为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精神滋养。坚定历史自信有着深层次意蕴,能够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激发历史主动精神、锚定历史主题、增强历史认同。坚定历史自信的路径主要包括不断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进而巩固和筑牢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坚持发扬“三个务必”的作风以巩固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本目的、作风保障和动力支撑;坚持完善和落实党史学习常态化机制,为坚定历史自信筑牢正确的党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