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表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枢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因此,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新型机制体系、共同富裕四个层次诠释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四环节入手,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促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李程骅 《江海学刊》2022,(2):75-82+255
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群快速崛起,已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重构国家城镇体系空间形态的重要力量。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我国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科学选择。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由扬子江城市群带动的区域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造就高水平区域创新高地和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是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群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担当,将为“中国情景”城市群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印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区域经济总体上经历了低水平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协调发展四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一系列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性、互动性和协调性持续增强。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具有中国特色、聚焦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本形成,其核心要义是缩小区域差距,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完善顶层设计、构建高效的交通设施、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完善区域政策调控和预警机制等机制创新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全过程。当前,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障碍,由此造成区域间贫富差距难以有效弥合、城乡贫富差距缩短进程受阻、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受羁绊,致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未能充分发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深究其因可以发现,区域自然环境的客观差异、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偏向、区域经济改革的成效有别等,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协调进而导致贫富差距的主因。进入新时代,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与战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深化区域经济改革,推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其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战略支柱之一。过去五年是区域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区域发展在九个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与党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思路分不开。系统总结党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十大方略,认为新时期的区域协调发展扎根中国本土,对促进中国区域经济长期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从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问题导向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四个方面不协调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六个政策关注点。  相似文献   

6.
李泉 《兰州学刊》2023,(1):15-30
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简要梳理已有新近代表性文献成果和回顾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立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我国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突破在于立足国土空间“四大板块”和特殊类型区发展基础,瞄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与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建设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为引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不同战略间的协同融合,加快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支持性制度设计,推动城乡区域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不同区域间分工协作、发展机会均等等重点领域取得渐进突破,并辅之以一系列长效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文举  黄依洁 《西部论坛》2021,31(6):111-1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义,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与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大力度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不断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体形态,探索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生动示范与不竭动能。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此,提出了需把以人民为主体的创新和促进创新的制度安排作为开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钥匙,并分析了创新和制度安排协同发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创新驱动的两维视角模型和制度安排、创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机制模型,探讨在不同的创新活动中,创新和制度安排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协同驱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于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作了系统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形成了基于顶层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治理观,在区域权力配置上强调限权和赋能相结合,提出了区域一体化的区域发展原则和治理路径,以城市群建设为载体的区域发展推进战略,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区域如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和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新时代,运用马克思再生产四环节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从而牢牢把握“供给侧改革”主线,加强“需求侧改革”牵引,破解分配难题,构建畅通的交换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剖析了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强化“供给侧改革”、构建多元化主体利益分配机制、主动融入“双循环”战略、加强“需求侧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联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路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市场制度规则、市场设施、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市场环境等基础保障;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二者协同联动发展具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积极经济效应。因此,应推动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协同联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联动、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联动,实现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促进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看,共同富裕是推动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然而囿于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驱动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南北方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致使改革发展成果难以惠及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目标牵引下,未来应遵循推进“放管服”改革进程、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从单维发展转为多维发展,从独立发展转为联动发展,着力构筑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区域内部差异较大的现状,京津冀城市群围绕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治理方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经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功能协同、治理协作、利益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协同效果。为使京津冀迈向更为高效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新增长中心、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使中部地区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中部地区在新一轮崛起中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形成“两纵两横”经济带、繁荣社会公共事业,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实现区域价值,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李程骅 《江海学刊》2023,(6):82-90+25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新实践,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分工的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空间体系,必须顺应新时代区域发展范式的新变化,即从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规模化增长转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创新发展。一方面,要构建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最大限度地释放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把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特征,精准施策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整合,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群、科技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多维联动,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新实践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奋斗目标,并将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这是新时期破解发展矛盾、促进城乡融合、激发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着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增强区域增长极和动力源功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战略资源。步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价值问题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出发,结合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形成了新时代人才观。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继承和发展,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建设人才强国有着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宏武  乔木 《南方论刊》2023,(6):90-92+98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培养、引进、用好青年教师,推动青年教师高质量发展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的一项关键议题。对此,本文聚焦价值考量、目标考量、实践考量三个层面,对新时代高校推动青年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考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为新时代西藏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硕士到博士、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艰辛历程,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同样在优势学科建设、招生规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体系、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管理体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新时代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加强“优特新”一流学科建设、调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创新时代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