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网络服务提供者凭借技术优势及大数据等资源,获得建构和限制行踪轨迹信息交换条件的“权力”,造成网络消费者难以通过“个人控制”获得公平交换的困境。为了避免个人因对剥削和风险的模糊恐惧而拒绝披露其行踪轨迹,网络服务提供者往往选择通过自律承诺的方式,增强个人对其信息处理的控制感及信任感;而为了降低网络服务提供者违背承诺的风险,逐渐产生了由独立、专业的第三方充当“控制代理”的规制模式,实现了对困境的突破。未来规制路径优化的方向在于通过增强“分配正义”与“程序正义”保障公平交换的实现,并激励更广泛的第三方参与“控制代理”的监管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与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密不可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在评价标准、评审过程、岗位聘用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境,亟待突破。为更全面、更系统地厘清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现状与困境,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优化路径,以期为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西藏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雷中怀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传统的固定班级学习组织方式已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理念。“选课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方式,不仅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的教育精神,而且也已被国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虽然我国对“选课走班制”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尝试,但这并不能成为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的系统指南。广大中小学校在进行课程变革,尝试“选课走班制”之前,需要厘清多方面的认识: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制”的出发点;第二,改革课堂结构是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制”的切入点;第三,变革课程体系是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制”的突破点;第四,建立网络平台是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制”的助推点;最后,变革组织结构是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制”的纵深点。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但因多种因素的合力导致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各种现实困境。文章在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实困境进行宏观层面探讨的基础上,指出以资产建设为基础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应成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7.
张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5):134-141
《母亲》是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七部作品之一,也是赛珍珠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一部.“母亲”的共名身份,是在特定生存环境所编织而就的伦理关系网中确立的;其身份危机与角色冲突导致了一系列伦理困境:“母亲”的生命冲动与生活其间的社会空间、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冲突产生的伦理困境,诚实与谎言、忠诚与背叛、珍视生命与对生命扼杀两难导致的罪与罚的伦理困境,女性身份认同与性别歧视观念的矛盾导致的伦理困境等.赛珍珠用“共名”身份塑造的母亲形象,使“母亲”成为中国劳动母亲们的典型形象,因而超越了个体意义而具有了普适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任树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181-182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综合性"的优势还没有凸显,基础阵地"师范性"却在逐渐丧失。"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综合性大学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破解困境的机会。以"三师"系统工程为统领的教师职业能力建构路径,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理念和指导思想高度契合,能够进一步引领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松散型”医养联合体是“医养结合”领域治理的重要对象,也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框架之下,通过对“松散型”医养联合体治理失灵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后得出结论:医养联合体利益相关者各方博弈困境是导致目前“医养结合”呈现“松散型”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建立“紧密型”医养联合体,才能实现“医养结合”协同治理的目标。“紧密型”医养联合体建设在实现医疗养老资源整合、医疗养老机构协作及赋能基层医养服务体系等方面可以取得良好成效,从而达到避免虹吸、形成协同、提高效率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紧密型”医养联合体优化了医疗养老机构运行机制的路径实现方式,这对“紧密型”医养联合体赋能基层医养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实现持久、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形成了新的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推动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同时绿色发展是“双碳”目标达成的必经路径,在分析两者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针对“双碳”目标赋能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以“双碳”目标为抓手,提出要驱动能源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碳定价系统,形成消费领域绿色化发展长效机制等建议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飞地经济作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打破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壁垒、畅通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互利共赢。然而,实践中时有发生地方政府罔顾“互利共赢”的最优策略,产生“消极应对”甚至“单打独斗”的现象。这表明,飞地经济的合作陷入了“猎鹿困境”。为了更好地认识且消解这一发展困境,以修正后的猎鹿博弈分析框架为基础,对地方政府主体之间可能发生的博弈行为及其博弈均衡条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以衢州海创园为案例,进行博弈策略设计,以期帮助地方政府走出“猎鹿困境”,亦为促进飞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前,调整和优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布局,以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热点话题,民族地区应该认真研究和分析学位点布局的矛盾和问题,探求民族地区学位点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路径,科学规划和布局学科专业点,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着重从受众的角度对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受众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心理和社会需要以期获得满足的选择性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按照"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要求,努力增进传受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及时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大力优化传播结构。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是实现干部队伍新陈代谢、促进领导干部队伍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从制度变迁视阈对领导干部能下制度进行历史考察,分析其现实困境的制度约束与路径依赖,从塑造政治生态、构建制度体系、完善配套机制3方面探讨领导干部能下的路径,对于全面从严治党下打造三严三实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也相继出现了新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应从加强科技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等方面入手,推进京津冀地区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一种人为风险,非传统安全风险是行为体在安全场域内通过主体间、交互性内隐行为以塑造安全威胁的可能性,具有隐秘性、建构性、难预测性等属性。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反对型利益相关者因与中国在观念、身份、利益等层面存有国际认同缺失问题而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存在性威胁”,以致引发认知谬误、情感拒斥、意志抗衡等非传统安全风险。在全球认同危机时代,认同缺失是引发国家安全问题和国际安全风险的核心变量。随着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反对型利益相关者需秉持“聚同化异”理念,协力凝聚价值共识、建构身份认同、促进利益共享以应对相关非传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
失独家庭是制度性风险与非制度性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失独家庭面临多重困境,即风险因素众多、抗风险能力不足和社会支持体系的断裂,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要从根本上消减失独家庭面临的风险和降低失独家庭的脆弱性,需要外部支持体系建设与内部发展能力建设相结合,从转变政策制定观念、加强失独家庭能力建设、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探索消减风险和降低失独家庭脆弱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贵州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成效明显,实现三者相互促进、协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贵州更好地补齐发展"短板"、抢占发展先机和迎接未来挑战。针对"三大战略行动"协同推进中存在的发展基础不同步、有效协同不明显、协同时间不一致等问题,构建贵州"三大战略行动"协同推进的"外循环-内循环"理论机制,根据理论机制的关键要素与结构关系,提出完善协同推进顶层设计、强化协同推进整体统筹、提高协同推进工作效率、多管齐下推动基层落实的系统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