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及其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7):201-205
提升人力资本能力和发挥培训迁移效用,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主要目标。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强培训意愿,但培训满意度普遍不高,特别表现在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方面;培训服务的短板因素主要在于培训课程设置和培训教师水平两个方面,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和培训迁移效果有限。通过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建立"综合发展能力"导向的梯次结构培训体系;采取多元化新型培训方式,集中与分散结合,整合培训资源,有效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和发挥培训迁移效用,提高职业胜任力等措施,可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亨明  尹小贝 《东岳论丛》2023,(7):116-125+192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环境日趋复杂,如何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各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总体保持平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职业培训服务得到强化、就业目标基本完成,但仍面临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不足、“稳就业”压力依旧存在、就业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落后、公共服务数字化发展水平低等困境,应健全公共服务机构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改善就业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学生职业理念为导向构建全程化就业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影响,高校实施的全程化就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呈现被边缘化的趋向.应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职业理念为导向,构建全程化就业教育新体系,创新就业教育的指导理念、工作机制、教育内容和保障措施,使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融合,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印度政府实施保障少数民族就业、合理分配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益、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等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印度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政策的经验,我们应通过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缩小与消除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就业的政策、破解少数民族就业难题,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合理机制、开发与保护同时并重,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新村建设、提高少数民族生活质量等措施来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九地市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职业培训现状进行调查,以柯氏评估模型为基础,评价培训效果。借鉴Baldwin和Ford培训效果模型,分析职业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现状分析和问题探讨,最终得出政策建议:充分培养社员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根据需求设计培训内容,合理选择培训方法;科学选择培训地点及时间,提高培训参与度;优化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培训师水平;完善培训效果的考评管理,保证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6.
普惠制就业培训政策理论与实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 《理论界》2009,(12):205-206
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加大职业培训投入,是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普惠制就业培训政策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它对稳定全省就业形势,提高稳定就业率,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普惠制就业培训政策相关内容、实施意义和发展完善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特别是经历七十年代至今国家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的三次高潮,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环境资源保护的具体制度和机制逐步建立,法律治理效果亦得以彰显。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法导向的偏差、立法内容的滞后或空白、立法衔接的不足、立法可执行性的欠缺等。为此,必须校正立法导向、完善立法内容、加强立法衔接并提高立法可执行性,以进一步健全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14-217
公共就业培训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向培训机构购买培训和向企业购买培训两种模式。比较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的效果,可知受训者更希望能在工作当中结合相应的工作岗位接受系统的职业培训,且培训所学内容可以在结束培训之后立即用于实际工作中,干中学的模式更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我国公共就业培训机制的创新必须考虑相关利益者的行为特征和行为目标,并把重点放在协调企业和受训者个人的利益上。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高等教育应该而且必须在实施教育的全过程坚持对教育主体未来社会角色与职业岗位的观照,即在教育决策与实施中坚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为教育主体提供优质的职业生涯意识及优质的技能信息服务。要建立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其核心首先就在于切合现实需要与发展规律的创新设计,包括学习全程架构设计、课程体系设计、制度引领与实施保障。要建立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重点就是构建好"三条渠道"体系,即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实践教学地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挖掘课外活动副渠道,锻造学生就业能力;打通校外实习第三渠道,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新发展阶段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势必要寻求新动能。数字经济在乡村产业专业化、融合化、信息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从效率提升、产业变革和结构优化等方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存在着数字化转型能力不强、要素协同运转不通畅、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以及产业衔接不充分等制约。因此,需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乡村产业数字化,提升乡村产业要素协同度和乡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健全乡村数据分享机制,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有效衔接,进而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仍然存在着信息不畅、内容针对性不强、管理缺乏整合、就业功能体现不足等问题,从微观角度提出重视"三个结合",加强培训宣传;加强"三个认识",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做好"三个联动",增强管理的有序性;实现"三个对接",促进就业程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戴烽  刘强 《东岳论丛》2013,(1):155-159
当前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低,多数农民工在第二市场就业。相较其他群体,农民工更期望通过培训获得知识和技能,以改善生活现状。本研究在北京、济南等六城市进行了农民工职业培训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就业与收入、职业培训、未来打算等。结合调查对农民工职业培训动力的需求、意愿和主动性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指出农民工培训动力存在认知惰性和路径依赖两大特征,要增强农民工培训动力,应增强农民工主体发展认知,改善农民工对企业、政府及培训机构的消极认知,同时营造农民工积极的认知体验等方法来增强培训动力,从而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3.
以网约工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同于传统灵活就业人员,面临平台经济高速发展催生的高频多发职业伤害风险。目前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此群体,试点中以延续劳动关系认定为核心的纳入工伤保险模式和工伤保险复合商业保险模式仍面临不可持续风险,超越劳动关系独立建制模式为理论突破提供新的研究取向。新发展格局下应保障全体公民实现社会保险权,网约工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构建也依此展开:即坚持社会保险属性并扩大试点,补齐职业伤害保障短板;以健全最低工资为前提规范制度参数设计,明确职业伤害风险权益保障责任;提升制度治理效能,优化职业风险服务保障;强化多方主体协同治理,完善保障工作机制,最终实现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多层次、有梯度、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职业伤害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谢红勇 《兰州学刊》2010,(6):159-161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以就业为导向,在高职教学中贯彻和实施国家职业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践教学探索,以期揭示满足就业市场要求,具有高职特色的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正确理解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方向和特点、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高等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监控体系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水生 《学术月刊》2022,(2):91-102
政策失败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普遍性难题,政策能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失败的原因可从政策环境约束、政策本身缺陷、政策主体行为、政策监控不力等维度分析。为避免政策失败,需要构建基于循证决策的整体性决策体系、公共利益导向的利益协调机制、结果导向的政策矫正与学习机制、政策能力导向的政策质量提升体系,以有效预防政策失败,提升公共政策质量,推动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梳理了我国职业教育建立市场机制的背景和脉络,围绕职业教育的就业市场探讨了职业教育市场供需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中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现象,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在市场驱动下,应坚持社会需求导向的办学定位策略、职业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策略、就业导向的开放办学策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办学质量和人才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高,对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年农民工和城市青年就业质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与城市青年相比,青年农民工在工作特征上表现出收入水平低、劳动时间长、就业稳定性差的特点;在工作保障上,表现为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小等特点;在职业发展上,表现为技能培训比例低和发展空间小等特点。提高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应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青年农民工的基础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提高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保障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覆盖率;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青年农民工创业。  相似文献   

19.
在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一阶段面临乡村振兴的历史任务。乡村振兴阶段,语言事业将面临更复杂多样的对象、更广阔的范围、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衔接语言助力乡村振兴与语言扶贫这个关键问题,以文化、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振兴为目标,从做好语言文化保护政策衔接,扩大语言产业服务范围,打造以职业语言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基层组织语言治理能力,促进乡村语言生态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20.
田米香 《南方论刊》2012,(10):70-71
就业竞争力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取主动权的基础和保障。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实现,有助于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