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开始向伦理面转向,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明确的批评方法在学术界全面复兴.从文学批评的本质、后现代语境和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内动力三方面因素来论述文学批评伦理转向的必然性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是文学批评理论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8):84-91
批评伦理是批评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的重要命题,基于文学伦理学研究视角,通过对伦理与道德、伦理批评与批评伦理内涵外延及其关系辨析,从批评系统及其要素构成的批评本体伦理、主体伦理、价值伦理、评价伦理、生态伦理等多维视角阐发批评伦理的学理依据与理论构成,不仅可以论证批评伦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阐明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其批评自我评价"自律"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康德将诗积极融入他对审美及伦理问题的思考中。诗被康德视为最高级的“美的艺术”。诗人凭借艺术天才和诗学义务赋予作品以典范精神,这种作品能够为人所追随,并让心灵脱离病态,为人建构起真正的“美丽心灵”。以“诗心”为内核的美丽心灵,召唤出心灵的“共情”能力,它是关切社会、理解他者和奠基道德的重要条件。康德诗学是一种融合了伦理纲维的“大诗学”,目的不是为了宣扬文学艺术的怡情及审美个人主义,而是将文学作为进阶伟大人格与正义社会的有效选择,因而它追求的是一种诗学正义。  相似文献   

4.
伦理意识与秩序、能力的养成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伦理是儿童文学与生俱来的价值质素,儿童文学伦理问题有其自身独特的领域特征与专业内涵。二十余年来西方儿童文学研究呈现出强劲的伦理批评趋势,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生态伦理、叙事伦理与谎言问题、关怀伦理、幻想文学的伦理问题、情感与伦理的关系研究、儿童哲学教育实践与儿童文学伦理研究六个方面。中国儿童文学立足个体性与社会性、儿童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与人类性等伦理关怀,在儿童文学审美价值实现与文化育人本质之间确立了社会主义儿童文学的基本价值原则与价值取向。二十余年来中国儿童文学伦理批评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和合”为内核的东方伦理、生态伦理、西方成长小说的伦理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研究和儿童哲学教育实践中的儿童文学伦理探究五个方面,其中以“和合”为内核的东方伦理正在对世界儿童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先恒 《江淮论坛》2014,(2):183-186,192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代表的《红楼梦》在文学伦理学研究方面有巨大价值,其文本在伦理选择、伦理禁忌及伦理环境等方面都呈现出深刻的伦理意义。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伦理责任和伦理倾向等也可以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观照下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6.
儒学在宋代撤起复兴浪潮.宋代诗学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探讨,提出了道德判断第一、审美第二的诗论标准,强调民胞物与的忧患意识,倡导诗人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完善,形成了极富宋型文化特色的道德伦理观.宋人的诗学道德伦理观不但增加了宋诗的道德底蕴,而且弘扬了中国儒学的道德伦理传统,应和了时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之初至20世纪上半叶,主要是以伦理话语的方式参与汉语文学的现代性建构的。由于特殊的历史机遇,基督宗教伦理在这里部分地转化为世俗化的文学伦理、诗学伦理,从而使现代汉语文学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殊质态,其文化后果异常复杂,直接关系到汉语文学现代性的诸多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伦理(哲)学的关系是文学与伦理哲学本身以及文学(批评)家和伦理哲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古希腊文学批评家兼(伦理)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观体现了文学对伦理思想的关注,美国伦理哲学家纳斯邦认为伦理哲学与文学密不可分,英国批评家福斯特对小说"情节"的阐述以及美国批评家释诺尔对小说"叙事技术"的分析为我们重视文学伦理学批评中文学的"文学性"提供了借鉴,中国学者聂珍钊教授在区分文学伦理学批评和伦理学时提出前者的本质特征是"虚拟化"——引发我们思考文学形式(文学性/美学特征)之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性。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解读文学作品的伦理内涵的同时,要重视文学本身的"文学性"——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人物刻画、叙述视角和方式、意象与象征、张力、语言特色等,因为它们对表达伦理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反映伦理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往往既是伦理主题的表现形式,也是伦理主题的组成部分。反之,只强调内容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会陷入将文学沦为伦理哲学的"仆人"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学的传统中,伦理与诗学具有同一性,诗学理论在伦理思想的促进下不断发展和丰富,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独立性。王夫之继承了中国传统伦理诗学的特点,又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赋予新的意义。从其对诗言志、诗缘情、温柔敦厚、思无邪、兴观群怨等几个关键概念的态度,足可看出王夫之对中国传统伦理诗学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后期李健吾的诗论,一方面受正在崛起的“人民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向大众美学靠拢的积极姿态;另一方面延续着他一贯的生命诗学理想,并与北平沈从文、朱光潜所代表的战后“京派复兴”构成一种遥相呼应的关系.其编辑、批评实践,不但对战后诗坛格局——尤其是“九叶派”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为我们认识20世纪40年代后期文学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罗媛 《理论界》2013,(12):147-149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批评界出现的“伦理转向”进行述评,追溯该“转向”的背景并综述“伦理转向”后的主要伦理批评流派。文章指出,西方文学批评界出现“伦理转向”(ethicalturn)后,无论是关注道德自我成长的新人文主义伦理批评,还是以他者为尊的解构主义伦理批评,都强调人的主体性,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主体性解构热潮的反驳;探究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道德生活、伦理关系成为伦理批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刘文辉 《江淮论坛》2010,(5):173-178,76
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逻辑与现代传媒语法的"合力"作用下,文学审美伦理的传统向度在社会语境的置换中失却规约性,开始由"唯审美"的终极超越性滑向"泛审美"的日常经验性,表现出奔赴世俗、走向休闲、陷于颓废的叙事症候。在文学审美伦理失据的"人文精神"溃败时代,文学审美精神不仅在"人文精神"的文化大讨论中以及一些传统作家坚贞的文学写作中继续传递,而且还在作家与大众文化"合作"的"触电"写作中,以迂回的"曲线"姿态进行审美的精神表达与价值抗争。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8):92-97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强调文学及其批评的社会责任,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巴巴拉少校》讲述了救世军少校巴巴拉从最初希望通过慈善事业使人们的灵魂得救,到最终放弃转而服务安德谢夫的大炮工厂的故事,表达了萧伯纳对宗教谬误的批评,并且对自己基于当时的伦理环境提出的"费边社会主义"伦理诉求进行了考量。同时,萧伯纳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结合巴巴拉的宗教信仰与柯森斯的理性知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费边社会主义"的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4.
美国计算机伦理学研究与计算机职业伦理规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计算机伦理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多年来,美国计算机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为推进计算机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全球重要影响的<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伦理与职业行为规范>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计算机伦理规范的一般准则、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责任、美国计算机组织的领导者道德准则,为我国如何加强计算机伦理学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职业伦理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在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中,主张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与早期反理论化的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区别.努斯鲍姆等人认为,自近代以来,德性的失落与现代道德哲学中理性没有真正地充分发挥其本来作用直接相关.他们就此批判功利主义,力主伦理理论化的思想,开创了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文学伦理学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在20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并不完善,有的时候还引起很大争议。文学伦理学关于文学的产生、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功能之观念,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如何修正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让它更加符合中外文学史的实际?伦理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对于开拓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作家的文学创作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只具有单向性,而不具有双向性,不可将相关理论用于对当代作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90年代,管理伦理受到国际上管理学、伦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管理与伦理的结合将成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说和一门新兴的应用伦理学.本文侧重对管理与伦理相结合的学理基础的初步分析,试图说明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内在依据.同时从内容、功能的角度论述管理与伦理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以来,西方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德性伦理学运动。许多西方哲学家对以功利和义务为核心的规范伦理学进行了反思,力图在挖掘西方传统德性思想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现代西方德性伦理学。本文将从西方经典德性伦理思想传统、当代西方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对德性伦理学的批评及其回应、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探讨现代西方德性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祝亚峰 《江淮论坛》2011,(6):167-171,177
现代性兴起引发伦理概念的延异,为叙事走向伦理奠定了知识的合法性。叙事伦理是回应文学艺术伦理的叙事表达,将叙事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而生成的一种阐释文本的批评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叙事伦理概念在汉语批评界出现以来,历经文学批评的实践,这一概念已具备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形成了外部伦理介入与内部伦理的发掘两种批评的途径,从方法论的角度可以大致梳理出这一概念的现代性知识内涵。  相似文献   

20.
身体书写(用身体来思想)宣示的是“体验诗学”的理念.诗(艺术)论虽为“知性”行为,但身体之体验却是其立论最基本根基.脱离身体的诗论是反诗学的:它回避了诗与人生、人性间的诸多繁难与悖论.小说以诗学的方式触及人类生命的各个层面,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小说自有它的“叙事伦理”.在实践的层面,本文以《沉沦》为个案,以“体验诗学”为基点,辨析其中的情色、死亡、忏悔书写所蕴含的诗学与伦理问题,以此讨论“虚构”的艺术世界与“实在”的现象人生间的相同、相异之处,而情色、死、爱、出路等正是人生与艺术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