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本文认为要准确地把握法治的含义,必须正确处理法治与法律、法制,法治与专制、人治的相互关系,法治的基本内涵与标志是民主政治与法律权威;与专制相结合的法制不是法治,只是人治的形式之一。法治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但将“法律全都转化为道德”的社会不是法治社会。法治需要弘扬优良的法律文化传统,但在中国,没有法治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家风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其特有的传承方式和感染力在提升国民素质和道德品质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到培育、传承、建设优良家风对于发展良好党政社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多次讲话,为新时期的家风注入了新的内容,形成了修身齐家的价值理念、廉洁自律的道德准则、正心诚意的人格气质、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等一系列家风建设思想,为我国家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在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该着力从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传承家庭美德、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树立好家风、表彰"最美家庭"等方面入手来推进我国社会的家风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是家教家风的承载主体,家教是家风的弘扬手段,家风是家庭道德的基本标识,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从理论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本质要求;从历史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需要;从社会发展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应对家庭结构嬗变的需要;从现实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提高家庭道德水准的需要。实现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需要回归最基础的家庭场域,从重视家庭教育、培育优良家风、弘扬家庭道德、建设文明家庭等方面着手,共同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优良家风进入民法典,可有效化解婚姻家庭法独特的社会化要求与其并入民法典后的社会化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优良家风条款通过导入家庭在身份法上的主体地位、明确家庭关系中行为正当性判断的公共秩序范围与来源,以及制衡婚姻家庭法的财产法化倾向,可有效反映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优良家风条款的效力构成包含了旨在规制家庭权力、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组织规范效力,以及推动道德教化的倡导性规范效力,但其核心是引导司法过程的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效力。在具体适用上,应着重实现优良家风在处理监护人“失管失教”与家庭成员造成外部损害之间的关联性证明、在合理维护家庭稳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在限制假借身份行为谋取不当财产利益行为的功利性效力,以及在创设基于优良家风的独立法益等方面的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5.
沈钰 《家庭科技》2022,(3):16-17
<正>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可以有效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优秀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快速推进培育家风家训工作,促进孩子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和心理等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晓玉 《船山学刊》2018,(4):97-102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了道德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的优良家风文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家教、严家风、爱家庭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属性的本质要求。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伦理核心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积极培育、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唐建兵 《江淮论坛》2023,(3):124-129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在时代变迁中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新内涵,能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服务社会实践。新时代要始终以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结合时代语境和现实需求,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同时借助文化创意活动对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进行时尚化重构和生活化传承,并应用现代新兴科技为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塑形赋能,不断推陈出新;在百姓生活实践层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用生动鲜活、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我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魅力,提高其现代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彰显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色家风以中华传统家风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革命家庭为载体而形成,蕴含着高尚的精神境界和特殊的时代记忆,集中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骨和信仰追求,是红色文化的又一历史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社会各领域也不断深入探索红色家风内涵,推动红色家风建设走向纵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红色家风作为一个切入点展开研究,不仅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而且对提升公民道德、塑造社会文明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波  郭瑞达 《江汉论坛》2023,(12):134-140
家风是家庭伦理价值和社会道德诉求的共同表达。囿于家风传统的教化方式和时代面貌的日新月异,家风渐失其助推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由于家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础性地位,复位家风成为时代所需。遵循理论逻辑,将家风问题解构为起始、变易与效用等方面,把握家风的生成缘由、演进脉络和功能作用,是理解并重塑家风的应然进路。从生成缘由看,家风的形成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要求,契合了孝悌之道的伦理需求,满足了统治阶级的政治诉求。从演进脉络看,家风经历了生发与扩展、颠覆与衰微、转型与重构等历史发展阶段。从功能作用看,家风具有完备道德生命、孕育人格平等、明晰公私之辨等多重价值。对家风的整体性认识,有利于挖掘家风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发挥家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法治精神的最有力行动。理性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法制文化是树立法治信仰的重要环节。优秀的传统法治因素是树立现代法治信仰的根基,而落后的法治观念则会阻碍法治信仰的形成。因此,树立法治信仰应理性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与弘扬优秀传统法治因素、加强传统法治思想的现代转型、处理好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法治思想与借鉴国外先进法治体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法治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彭振 《社会科学家》2022,(6):103-109+126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先进法治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得到良好传承,民族法治文化与国家制定法有机融合,红色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现代法治文化不断发展完善。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保障民族团结和谐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地方法治建设,弘扬红色法治精神,传承红色传统法治文化,促进国家法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公平、正义法律价值追求,是先进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形成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的先进法治文化场域,发挥好先进法治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构建新时代多元化中华法律文化体系是先进法治文化的发展趋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法治智慧。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溯源,指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在结构上表现为显型法律文化与隐型法律文化的严重分离。构建以“正义”为价值取向,以传统法律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法治文化为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显型法律文化与隐型法律文化和谐统一、使作为西方文明成果的法治观念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相契合,弘扬法治精神,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贺然 《兰州学刊》2007,(3):102-104
法律制度的有效建构和运作依赖于相应的法律文化的存在,法治的成长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法律文化土壤.因此,探索中国古代法的文化精神,促成中国法文化的现代化,是法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中国古代法以儒家之价值为价值,渗透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实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在"人"与法的关系上重"人"轻法.中国的这种法律文化传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建成西方式的法治,中国的法治必须充分利用本土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4.
理解法治文化的特质,重点在于把握法律的人文属性与道德意义、优良秩序的基础是制度而不是人以及法律只是社会底线道德等三方面内容。法治文化的功能表现在,有利于推动价值论法律观确立;有利于深入"法的精神"层面推动法治建设;有利于推动法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化。法治文化的培育机理寄寓于人们日常生活世界与实践理性之中。在法治文化培育过程中需要保障社会关系和谐,需要确保法治政府,需要有信心和耐心。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17,(10)
优良的传统"家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现代"家文化"、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重要意义。辽宁"家文化"植根于中华"家文化"沃土,融合各地、诸家思想,并不断吸纳和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在当今社会变革、社会转型期,我们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根据时代变化,"返本开新"、"守正出新",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创新,建设现代"家文化",通过家庭"小细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从而形成社会大家庭的良好"家风",以良好的家风汇聚成社会清风。  相似文献   

16.
李泽 《社会科学家》2012,(3):102-104
我国传统社会与西方市民社会的根基迥异,形成了天理、人伦至上与法律至上两种不同的理性精神。在西方,法律至上精神渗透于伦理文化与法律文化的根底中。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法律只是执行天理、人伦的工具而已。法律至上精神是现代法治运行的精神动力,而我国传统社会中又缺乏这种重要的法律至上精神的引导。因此,文章倡导在现代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弘扬西方市民社会生成的法律至上精神,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7.
耻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道德精神财富。建设优良公共文明是适应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客观要求。在现代公共文明建设中,传统耻德具有养成个体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涵育良好社会风俗的道德价值。建设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公共文明,应大力弘扬传统耻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耻德资源,努力提高公民的耻感意识和耻德水平,为此,要开展耻感教育,培育公民耻感意识;加强外在约束,营造尊荣贬耻环境;强化法律作用,严惩可耻行径。  相似文献   

18.
对苏、鲁、豫、皖、京、浙、桂、川、陕、辽等省、市进行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实证调查显示:当前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家风与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密切联系较为认可;父母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但其知识来源较传统社会发生显著变化;肯定传统家训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美德仍是当代优秀家风的基本内涵。调查中也发现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成才教育重于成人教育、家风受到世风冲击、优良家风亟待培育和弘扬、家风和家训文献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等突出问题。对此,应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日常生活中的熏陶是传承好家风的重要路径,营造和优化世风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条件,要重视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孩子教育和家风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凝成合力是培育优秀家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德治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对于当前的道德定位问题实际上需要解答德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而且要辨析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下推行"德治",是一种道德的教化,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治。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上看,法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体现,法治的最终根本目的是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项社会行为与活动几乎都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中,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的行为是难以通过法治予以规制,需要从社会道德的角度进行规范,然而道德的规范是一种内在的约束,从当今民众的社会信仰的现状上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难以有效的规范一些社会现象,如碰瓷、故意摔倒老人的讹诈、公路散落物品被村民哄抢等。因此在法治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对道德治理进行准确的定位,真正发挥与弘扬道德在规范与约束民众行为的作用,道德治理社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对法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延续 ,是华夏文明本质的表现。上古时代虞舜的思想和政治作为 ,使古代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以舜为主体形成的道德文化 ,主要表现在家庭人伦、为人行事、仁德政治诸方面 ,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在实施法治的同时加强德治 ,必须继承并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 ,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