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村教师的素质无法适应教育与时代发展需要,结果造成农村教师人力资本价值贬损,农村教师劳动低效,大部分学生无法升学,进城务工就业困难,无法升学就业的回乡学生在农村无用武之地。农村教师之于农村的特殊价值未能彰显的原因在于城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对称性,城乡教育的异质性,农村教师教育的理念与农村教师行为方式的背离,农村教师独创品格的缺失。提升农村教师人力资本价值的可能出路在于,全社会转变农村教师观念,把对农村教师的投资当作生产力投资;改革农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农村教育与农村生活相结合;农村教师理念上要融合农村教师之于农村现代化的价值,发挥农村教师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李敏 《南方论刊》2007,(8):58-58,5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捐资兴学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本文拟从传统伦理道德影响、政府教育政策的扶持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进而有助于我们在整体上把握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的法律教育是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新型的法律教育承袭了中国封建社会已有的法律文化和法制思想.继受了近代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法律教育的政策制定,它们是整个法律教育的行动指针:一方面直接以高度概括的方式体现了特定时期法律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主导思想:另一方面又旗帜鲜明地昭示了特定阶段法律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取向。  相似文献   

4.
王鉴  王佩 《学术探索》2014,(1):137-140
因升学考试而产生的广泛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蔚然成风,并未因"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有效地解决。基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教育,它的目标应该是公民的基本素养而非未来的学科专家,它的内容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各种素质,而非升学应试的知识碎片。素质教育的真正推行在于合理把握教育的两极之道,既要从宏观上有效管理教育事业,使它按教育规律办事,又要从微观上重视教育教学之人文性所在,充分发挥教育中人的作用与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5.
清未民初的法律教育是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新型的法律教育承袭了中国封建社会已有的法律文化和法制思想,继受了近代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法律教育的政策制定,它们是整个法律教育的行动指针:一方面直接以高度概括的方式体现了特定时期法律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主导思想;另一方面又旗帜鲜明地昭示了特定阶段法律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取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美国妇女就业政策的变迁历史进行全面审视,依据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问题的态度及对策和各时期妇女就业的实际状况将美国的妇女就业政策分为四个阶段:即完全放任性别歧视的自由主义政策阶段、开始关注妇女就业问题的政策过渡阶段、加强立法全面保护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权利扩展阶段、在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基础上从多角度寻求消除隐性歧视问题的政策延伸阶段.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各个阶段妇女就业特点、政策变迁过程和影响因素、政策的效果和可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张艳 《兰州学刊》2010,(7):196-199
洋务运动时期,清廷为应对新式人才极度匮乏的状况,被迫调整教育政策,设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从而迈出了中国传统教育走向近代的第一步。文章拟从政策角度探讨该时期新式学堂的发展状况,包括教习选择、学生招收、学生管理、学生的就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政策是在特定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主导下形成的,这种特定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将对其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对教育政策价值结构的主流观点是从实体价值和符号价值两方面对政策文本进行实证分析。实体价值包括经济、权力、知识、技术、福利,符号价值包括专有称谓、名誉、意识形态、规划目标。以此为基础,对2001年来国务院以及中央各部委颁布的一系列创业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并从实体价值和符号价值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创业教育政策价值结构。在实体价值中,对知识、经济、权力和技术价值的关注较多;在符号价值中,对规划目标关注最多;政府对创业教育政策的实体价值关注度远远高于符号价值;不同阶段的创业教育政策价值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最后提出对策建议:适度保持或强化政策实体价值,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和保障作用;适当加强对符号价值的关注,促进创业教育政策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培育创业教育师资;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创业教育,建立适合创业教育发展需求的支持体系;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并建立各种教育有机衔接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非就业人口就是一国在特定时期的潜在劳动人口,从这一人口群体的数量变动中,我们可以了解和把握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实现最大限度的“充分就业”目标所面临的基本现实与实际差距,从而为选择适宜的、符合本国人口和就业状况的经济发展或增长方式奠定新的理论基础,为制定切合实际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手段提供参考依据。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生产率成倍提高,商品和服务日益丰富,而失业现象却愈加严重和突出了,可能性之一是,在前工业化社会中,一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农牧渔林业或手工业,生产力水平和产品丰富程度远远低于今日。正常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相结合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特色就高职发展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高度显著差异。其中,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教育、医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教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医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医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发展空间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流,但是大学生对依托专业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2.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持续走低日益凸显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其就业过程中遭遇了来自高等教育、社会环境和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确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为大学生的就业力提升提供根本的保障;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推动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更。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新加坡的教师教育政策集中体现了"以师为本""平等性""可选择性"以及"多样性"等价值基础,而制约其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基础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特定的政策理论、意识形态以及实践主体的需要和态度等。  相似文献   

14.
古代贵州早在秦汉时期部分民间通道已得到拓展,至明清四通八达的驿道已经形成和完备,除具有本身特定的传递功能外,更多地融入了其他的附加功能,成为一条综合性通道.因驿道而带来的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流和对话,长期以来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形式得以体现,这种多维度、大尺度的文化交融,代表了历史上贵州与周边地区或区域内部之间人们的交往及商品、思想、知识及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它是研究贵州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军事斗争、宗教信仰、文化变迁、民族交流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因选题与创作脱离生活和实践、与职业定向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而无法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内在创作动力。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教育类专业特点和大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更加关注毕业论文的创作过程和培养价值,将毕业论文创作与学生生活、实践、就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实习相结合,对毕业论文创作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切入点,基于对制约毕业生就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从教育发展观层面提出强化就业对于办学的导向作用;从教育实践层面提出构建人才培养环境及其服务体系的思路;从政府视角提出在促进就业方面政府担负的公共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发展的诸多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业问题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采取过什么样的就业政策和进行过什么样的就业实践,这些就业政策和就业实践对我们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对今天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实践又有什么借鉴意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任欣鹭 《中文信息》2021,(6):149-150
高校扩招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飞速增多,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不断上升,导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了较高需求.本文以就业为指导,探析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顺应当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还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因而获得了众多高校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切入点,基于对制约毕业生就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从教育发展观层面提出强化就业对于办学的导向作用;从教育实践层面提出构建人才培养环境及其服务体系的思路;从政府视角提出在促进就业方面政府担负的公共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20.
就业问题历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今天,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更是一个备受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对策研究,更需要对深层次矛盾的科学揭示和一般性规律的理性思考。本文试作些粗浅的探讨。一、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是长时期历史积淀而成的社会问题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是特定条件下历史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改革不过是把这些矛盾从过去的隐蔽状态揭示出来罢了。1、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使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