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古代先生教学生,不是以讲为主,而是以读为主。读是传统语文教学法的核心,其方法是“强化积累──领悟品味──贯通实践”。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安排学生熟读背诵,学生由于熟记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其中的词语、句式、谋篇、布局和修辞等,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范例,即能出口成章。 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无不倾注了朗读──强记的心血。王勃九岁读《汉书》而作《指瑕》九卷;李白“五岁诵六甲,七岁观百家”而“斗酒诗百篇”;杜甫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近二十年的教学中,对初中文言文朗读的粗浅认识,从字音、停顿和语气三个方面作浅析,力求让我们的师生把握正确的方法,更好地为理解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服务。  相似文献   

3.
要重视古文教学中的朗读金玉兰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个很重要的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并且做好朗读示范。读得好,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学习古代汉语,也能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补充讲解、分析之不足。古文教学中决不能忽略对课文的朗读。...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 ,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都注重字词的落实、文句的疏通 ,能使学生读通读懂 ,仅止于此。当然这些步骤是不可少的 ,因为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步骤。但笔者认为 ,仅仅注重这些是不够的 ,还应该更进一层 ,使文言文教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节 ,这就是文言文“读—译—悟—写”四步教学法。一、读文言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 ,具有韵味 ,结构精巧。所以要顺利地解决课文 ,读通是前提。程端…  相似文献   

5.
对于初中学生,既要考虑减轻他们的负担,又要使其较快提高英语水平。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到了,较为适应一些生源并不理想班级的教学方法,即首抓“听说读写”中的“读”(“读”指“朗读”、“阅读”两部分),朗读到一定熟练程度达到背诵;阅读大量题材广泛的文章,逐渐提高速度,并将两者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中学语文教学比较经受得起实践检验的方法,恐怕还是搞传统的读写结合。要实行读写结合,最关重要的问题是有效地发动学生读书,尤其是对所学课文的朗读。先秦思想家荀况说:“诵数以贯之”,清代学者刘大(?)说:“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可见,荀、刘不仅是读写结合的支持者,而且是强调朗读促进写作的倡导者。他们主张的所谓“诵”、“读”、“歌”,显然是指朗读。读得多了,才会达到融会“贯”通,悟出文章的“神气”(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构思技巧),也只有达到这一步,才能谈得上用以指导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导读:对读书给予指导。 一国桢一审读:审查性地阅读,也叫审阅。重读:把某个词或音节读得重些、强些。异读:一个字有两个以上不同的读法。宣读.在集会上向大家朗读布告文件等。默读:不出声地阅读。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攻读:努力读书或钻研某一门学问。阅读:看并领会其内容。研读: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阅读。选读:有选择地读。通读:从头到尾阅读全书或全文。,熟读:阅读的程度深。精读:认真细致地阅读。粗读:粗略地读,大略地看。“读”字面面观@国桢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文言文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把一篇篇简练、典雅之作拆卸得七零八落,教学效果极差。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这一问题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我们多方吸取,几经实验,归纳出“五读法”,即通过学生的粗读、仿读、诵读、赏析读和课外读五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粗读。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粗读,无论文章长短难易,都要求朗读出声,生字词可跳过不读,只求感性认识,粗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发展他们的记忆力、思维力,必须重视在语文课上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并不是什么新的方法,但在目前我们的农村中学里,一般采用得不多。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怕学生讲得不清楚,在课堂上要花费太多时间,主要是对复述的效果和意义认识有偏差;二是学生未养成复述课文的习惯,所以对一些名篇的处理大多为熟读式背诵,对小说或戏剧则往往读过即罢。如果遇到是自读篇目,有时甚至不布置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0.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与默写白守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同学们要“熟读、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注重背诵与默写这一教学内容,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师必须下水对于要求背诵与默写的篇或段,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背诵能滚...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好文言文,无疑是搞好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今简述于后,以求教 于大方之家.一、熟读精背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学语文教学大纳》也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都不能忽视。语文教学中不能没有朗读。然而,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重视朗读的现象教师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能直接风效的朗读方面.结果不少学生的语文水平始终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3.
时代要求中学文言文教学必须选择弱语感教学法。其要点为 :1 .学生阅读一定量文言文代表作 ;2 .品味性背诵少量文言文代表作 ;3.能正确释读文言文 ;4.掌握最基本的文言工具书使用法  相似文献   

14.
一、读 ,让课堂书声琅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历代名家论语文学习 ,无不强调“读”。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等 ,正是对“读”的充分肯定。因此 ,要保证阅读课的质量 ,必须牢牢抓住“读”这个根本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一 )重视教师范读 ,激发学生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在学生形成语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 ,叙述了千千万…  相似文献   

15.
余菊会 《新天地》2011,(12):477-477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发展很有益处。阔读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体会出文中的思想感情。加强读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种根本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读”的训练,采用“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本文试从“确立阅读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同学间的阅读互动、交流”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对提高学生语文课中的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无论学习哪一门科学:都要掌握技巧和方法,学习古典文学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古典文学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要求学生背诵、熟读 学习古典文学的传统方法即背诵与熟读。背诵古典文学,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有助于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对于开拓思路,丰富词汇,熟悉文言文语法,掌握篇章结构,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那天.我上的课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曹刿论战》。按教学设计。我采取了最常见的“读-译-析”三部曲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从朗读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气,到翻译要对照注释运用“留、删、增、换、调”五字法,学生很“听话”。跟我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要到最后的步骤——评析人物了,我首先强调评析要做到“整体把握、细处揣摩”的要求。经过我有意识地引导。多数“听话”的学生表面繁华的讨论后,我总结道:“课文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之愚昧昏庸公之愚昧昏庸反衬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的指挥才能。”谁知话音刚落。几个学生却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原来是几个平时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难道我说错了什么?仔细一想。应该没有啊。我完全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讲的啊。于是。我把其中的一个叫起来。问他刚才在议论什么.没想到这位同学却振振有词地答道:“我认为老师这样评价鲁庄公是不公正的。如果他是一个愚昧昏庸的人。就不可能任用一介平民的曹刿。也不可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张定远同志,就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教学,提出了七种处理办法:一、精讲讲读课文,略讲阅读课文。略讲,就是抓住一个重点,略去其他。二、读写结合,把阅读课文作为指导学生写作的示范材料。三、运用比较的方法讲授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四、对于一些文言文的阅读课文,教师可以略加指点,指导学生自行阅读。五、一些阅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内(有时在课外)独立阅读,还可以要求他们写提要、  相似文献   

19.
新“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读书。要让学生反复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历史上的语文教学都强调“读”的作用,都把“读”作为训学的规则。唐代韩愈说过:“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朱熹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以说,中国历史几千年的语文教学都是把“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它凝聚着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虽然常常用到引读方法,但对它理论上的研究认识明显不足。笔者以为,过渡性引读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写作特点,提纲挈领,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发学生由前一个阶段的学习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从而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这种教学过程,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过程转化的纽带。精妙的过渡性引渡,犹如一台组歌扣人心弦的“间奏”,会给学生带来“山路忽然一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心态,唤起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探索精神。从教师...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完成《大纲冲规定的各项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就要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训练,通过背诵、朗读、演说、写作、作品欣赏等方法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环境来施行。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语文教学也离不开校园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