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西北卓越多姿的民间音乐里,有一种音乐形态以它热情高亢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曲词、变化多端的演唱方法而历久弥新,它就是被称作西北之魂的地域歌种——"花儿"。在历史车轮的前行中,"花儿"的发展也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流派。本文从甘肃"花儿"入手,了解"花儿"的起源和发展,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花儿"这一经久不衰的民间山歌是如何从山村田野步入学术大雅之堂的。  相似文献   

2.
新疆花儿是中国花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韩生元(1921—2012),享年90岁,回族,歌唱并创作花儿80多年,生前被誉为"新疆回族花儿王",为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代表性传承人。祖籍为青海,生长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花儿,为新疆花儿歌种的形成及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出现在中国西北的回族花儿是"多道男女情致"的山歌。"花儿"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和阿拉伯传统文化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花儿"的称谓、创作观念、演唱场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另一方面,"花儿"反映出的伊斯兰教伦理观和阿拉伯传统音乐习俗与阿拉伯传统文化相关,从中可见回族作为河州型花儿最主要的创造者所具有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4.
王娟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37-138
嘹歌流行于广西平果、田东等县,用状语演唱,又称"欢嘹""欢了""欢溜"等."欢"为歌,"嘹"为衬字,以歌中句尾常出现"嘹—"长音为其主要特征.在有关文献记载和文献资料中,对嘹歌的音乐文学(歌词)方面研究较多也较深入,而对其作为山歌存在的歌唱形式方面则论述较少,表现在声部形态和演唱形式等方面有模糊之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论述流行于平果县境内的嘹歌的歌唱形式及其所依托的民俗文化环境,并试图对嘹歌呈现的特殊性作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嘹歌流行于广西平果、田东等县,用状语演唱,又称"欢嘹""欢了""欢溜"等。"欢"为歌,"嘹"为衬字,以歌中句尾常出现"嘹—"长音为其主要特征。在有关文献记载和文献资料中,对嘹歌的音乐文学(歌词)方面研究较多也较深入,而对其作为山歌存在的歌唱形式方面则论述较少,表现在声部形态和演唱形式等方面有模糊之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论述流行于平果县境内的嘹歌的歌唱形式及其所依托的民俗文化环境,并试图对嘹歌呈现的特殊性作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东干族是指19世纪移居到中亚地区的中国西北陕甘宁回民及其后裔,亦称中亚回族。他们在130年前远离祖国之时,将西北地区的"花儿"民歌也带到了中亚地区。在苏联集体农庄时代,"花儿"民歌曾盛行于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聚居农庄,其知名歌手至今健在。苏联时期的东干语文献中也收录有"花儿"民歌。中亚回族传承了中国西北回族唱"花儿"民歌的民俗文化。在海外回族中流传的"花儿"民歌资料,是中国"花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加以研究、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西北卓越多姿的民间音乐里,有一种音乐形态以它热情高亢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曲词、变化多端的演唱方法而历久弥新,它就是被称作西北之魂的地域歌种——“花儿”.在历史车轮的前行中,“花儿”的发展也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流派.本文从甘肃“花儿”入手,了解“花儿”的起源和发展,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花儿”这一经久不衰的民间山歌是如何从山村田野步入学术大雅之堂的.  相似文献   

8.
“花儿”,也叫“少年”,是产生于河州地区(包括今甘肃省临夏州、甘南州部分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中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用河州汉语方言演唱,格律独特。“花儿”流行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可位列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首。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音乐:回回音乐的母体基因谈到回族音乐,人们不免会联想到那回荡在连绵群山中的“花儿”。那么,“花儿”究竟是回族所独有的呢,还是汉、回、东乡、撒拉、土等多民族共有的?是仅宁夏山区才有“花儿”呢,还是西北甘、青、宁、新诸省区都有“花儿”?回族除与其他民族共同占有“花儿”外,有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花儿”?除“花儿”外,伊斯兰音乐对回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回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他少数民族—样,回族音乐文化也是我国灿烂辉煌的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回族音乐的流传与回族在…  相似文献   

10.
白发苍苍六十余,建设祖国出力气,劳动生产是能手,山歌宣传更出奇。这是流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沪溪县大陂流的一首山歌。它是歌唱一支由老歌郎、歌娘组成的山歌队的。提起大陂流的这支山歌队,在自治州里都很出名。它成立于1952年,共有12个人,其中8个土家族人,4个苗族人,都是40多岁到将近70岁的老歌郎、歌娘。它自成立后,不仅在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中成了一支有力的宣传队,而且每个队员还是生产的能手。山歌队的队员们,都能就地取材、自编自唱,并能用土家、苗、汉三种语言分别进行宣传。因此,他们的歌唱深入人心,并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和爱戴。在扩社并社时,猪脚洞上下寨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应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之邀,最近向首都人民推出了他们的新作——回族花儿剧《花海雪冤》。这簇盛开的鲜花为全国361个剧种增添了又一个新剧种。人们对“花儿”并不陌生。这支带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源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如蒙古族的“牧歌”、 回族的“花儿”、朝鲜族的“舞歌”、赫哲族的“船歌”、高山族的“杵歌”、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等。而瑶族,更是“歌的使者”,瑶山是“歌的海洋 近日,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中国瑶族第一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笔者有幸采访了该县三代瑶歌手盘  相似文献   

13.
歌满畲乡     
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五省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一支古老敦朴的民族—畲族,总数约三十三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七居住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畲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她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用本民族的语言编唱了千千万万首山歌,世代流传。尤其是有关畲族历史传说的山歌,则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畲歌,一是畲族人民文化上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团结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是畲族人民的心声。只要到了畲簇地  相似文献   

14.
文认为"花儿"是一种源自出门人与守望之歌,这一特殊的艺术根源决定了"花儿"的主题、基调、风格和其历史与未来走向。这是理解"花儿"艺术的关键和钥匙。  相似文献   

15.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比较年青的民族,1226年蒙古军队在完成第一次两征之后,将中亚细亚、高加索、波斯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迁入中国,与唐宋时期就经常来往于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以及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新的民族——回族.几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与其它兄弟民族和睦相处的同时,在生活习俗上,尤其是丧葬习俗方面,仍旧保留着相当浓郁的古代西域民族的特点.黑龙江回族也不例外.黑龙江回族群众在习惯上,要尽量回避使用"死人"这个不吉利的字眼.他们把死人称作"亡人",意即"走"了的人.遇到丧事,他们通常说某人"无常"了,或"冒台"了.  相似文献   

16.
论伊斯兰文化在回族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伊斯兰文化在回族形成中究竟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学和宗教学课题。但这个问题至今似乎仍无定论。林松先生曾提出: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伊斯兰教只是回族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没有伊斯兰教,也能形成回族。究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看来有必要进一步讨论。 首先应指明从哪个角度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民族特征的认识,主要依据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据此,一些同志认为回族的形成主要在于这四项条件,伊斯兰教作为“共同文化”对回族形成虽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所以得出了没有伊斯兰教,也能形成回族的结论。许多同志一再  相似文献   

17.
壮族是个歌唱民族。鉴于壮族先人社会的发展,当原始父权制社会确立之后,母权制势力还十分强大,男子不得不对女子作出妥协让步。男女聚会作歌,既形成了壮族先人的山歌文化,又成为壮族先人祭祀水神诉求丰收的礼仪。本文追溯了壮族先人山歌文化的起源,以及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的时段,发前人之所未发,观点新颖。  相似文献   

18.
你歌没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支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刚刚唱完一支牛耳朵.这是我家乡看牛孩子唱歌比赛时一首四句头山歌,健康、快乐、还有点谐趣,唱时听来真是彼此开心.原来作者是苗族还是汉人,可无从知道,因为同样的好山歌,流行在苗族自治州十县实在太多了.凡是到过中南兄弟民族地区住过一阵的人,最容易保留到印象中的有两件事:即"爱美"和"热情"."爱美"表现于妇女的装束方面特别显著.使用的材料,尽管不过是一般木机深色的土布,或格子花、或墨蓝浅绿、袖口裤脚多采用几道杂彩美丽的边缘,有的是别出心裁的刺绣,有的只是用普通印花布零料剪裁拼凑,加上个别有风格的绣花围裙,一条手织花腰带,穿上身就给人一种健康、朴素、异常动人  相似文献   

19.
回族群众在花儿会上,不同于日常世俗生活的表现说明,花儿会是回族社会生活中二元结构下的特定时空。在这个特定时空里,回族群众完成了角色转换,以弥合现实生活和精神心理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如蒙古族的“牧歌”、 回族的“花儿”、朝鲜族的“舞歌”、赫哲族的“船歌”、高山族的“杵歌”、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等。而瑶族,更是“歌的使者”,瑶山是“歌的海洋 近日,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中国瑶族第一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笔者有幸采访了该县三代瑶歌手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