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地方立法中,立法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目前地方立法质量不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立法立项的环节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立法机关在编制立法立项规划和计划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立法立项规划和计划存在缺陷,立法规划和计划很难落实;立法立项缺乏相应的标准;立法论证不够,随意性大;立法立项中部门利益倾向严重;立法立项重立而轻改、废等。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对策包括:立法立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法立项的主体与程序,立法立项的来源和渠道,立法立项的标准和内容,立法立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立法规划与立法计划的实施,等等。  相似文献   

2.
立法规划的基本要求:科学性与民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法规划对立法质量、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以及法律的实施等影响重大。针对我国立法规划工作概况以及结合立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立法规划应具备科学性和民主性两项基本要求。科学性要求包括:整合立法需求,避免重复立法和分散立法;法律体系结构均衡;具有预见性;制定与修改相结合。民主性要求包括:扩大公众参与的程度;公开征求立法建议;确定专门的法案起草机构。  相似文献   

3.
公正与效率作为行政立法价值目标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二者关系的不同理解决定着行政立法的发展方向.传统观念往往将二者绝对对立,其实质是将权力与权利相对立.实现行政立法的价值取向的核心应当是更有效率地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对行政立法进行科学引导:既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以保持其公正性,又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在处理公共事务方面的效率.我国当前的行政立法仍呈现出"重权力、轻权利、低效率"的特征.应当在并重公正与效率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创制旨在提高行政立法公开度以及透明度的程序法,同时对其内容展开严格的合法性审查,提高其在调整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应有的效率,切实有效地实现与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行政程序立法已纳入了我国的立法规划。即行政程序法典化、理论基础的建立及加强司法审查。指出行政程序法典化是长期的任务 ,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可采取两步走的办法 ,成熟一个制定一个 ,逐步推进。可在宪法中设置程序性条款 ,宪法中的这一条款规定可以作为行政程序立法的根据 ,相应制定完善的可操作性的规则。另外 ,要加强对行政立法和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 ,使行政程序法的执行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地方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体制与机制是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立法权载体、立法权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制度和规则。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权事项划分不清晰、多元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立法权运行的程序设计不合理等方面。要从明确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立法程序等方面完善地方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21,48(1):158-168
立法机制改革,是二战后美国国会以提升自身立法能力的方式来制衡联邦行政权扩张的积极尝试。通过分析改革成效可知,既有的改革措施确实对提升美国国会立法能力和维护其在联邦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这些措施均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围绕国会立法权行使方式展开的权力博弈,改革的实际成效始终未达到预期。如果美国国会仍试图继续其立法机制改革,则必须要找到既能有效提升立法能力,又能远离国会内部"权力游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立法是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行政主体立法制度,为有效控制行政立法,美国确立了较完善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目前,中国行政立法大量激增,但公众参与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缺失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而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应遵循行政立法主体主导、公众参与有效、可行、适当超前的原则。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应赋予公众立法动议权,立法草案一般应经过通告、评议法定程序,立法案正式表决前可交付一定范围内公众先行表决以供立法主体参考,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情况应于立法案通过后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8.
立法辩论是指立法机关成员在法案审议过程中,依据议事规则就立法动议的内容进行正式讨论、争辩和表决的活动。立法辩论最早出现在英国,并随着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孕育、萌芽、成型和规范化四个阶段。英国议会立法辩论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院议事规则中,包括辩论的主体、适用范围、辩论的程序和辩论的规则等方面,它在促进议会民主、推动科学立法、执行公众教育和形成有效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也存在着无法有效抵制行政权扩张、立法效率难以保障的弊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辩论制度是大势所趋,当下我国应积极借鉴英国议会立法辩论制度的有益经验,在立法辩论的法制化、内在机制的科学化和保障机制的健全化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民主立法在中国一直被误解为"征求或者听取群众意见",这种误解既导致了立法实践中的民主性不足,也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近几年兴起的立法论证概念的理解.立法论证是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立法者旨在说服别人接受自己围绕立法议案所提出的主张而做的一种说理活动.立法论证更深层指向的是,能否以充分展开实质性的利益表达和博弈为宗旨来设计整个民主立法制度和程序的问题.立法论证与民主立法之阃实质上形成的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构建关系.这样的相互构建关系可以表述为,没有民主立法就不可能需要立法论证,而没有立法论证,现代的民主立法也将难以真正完成"通过制定法律的民主程序赋予法律合法性"这一奠定现代法治基础的任务.在中国当前的法制环境中,要实现立法论证,就要完善参与立法的代表构成,加强代表与其所代表的选民之间实质性的利益代表联系;就要改变由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议案的职责分工形式,在各专门委员会之间进行必要的审议权限分割,以确保审议裁断的公正性;就要关注民主立法程序的细节,改进审议与讨论等议事规则的设置,提高立法会议议事的效率和质量.由此,也将开启中国民主立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加快林权流转是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林权改革走向市场化的关键,然而国家专门性林权流转立法的缺失成为规范我国林权流转的主要障碍。在林权改革的实践中,针对国家专门性林权流转立法的缺失,集体林权改革较为成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林权流转的立法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各地方出台的地方性林权流转立法在林权流转的范围、林权流转的程序、林权流转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先进的制度设计,这为推动我国国家层面的林权流转立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地方性林权流转立法之于国家专门性林权流转立法的借鉴意义在于:首先,应在现行《森林法》规定的林权流转范围基础上扩大林权流转的客体;其次,应当针对不同性质的林权和不同的流转方式确定不同的流转程序;再次,应当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可以从法律制度层面确认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协调发展不能只是体现在规划和政策上,更应该通过法律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通过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和现状,可以找出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判定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目标.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应当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四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立法价值效益优先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法价值是指立法能够满足社会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的属性 ,它本身是一种多重的体系。其本质及其意义都内在地表征了效益的价值目标。在我国现阶段的立法中 ,应把立法的效益价值放在优先的地位。立法效益价值的实质在于立法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它本身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并且以取得立法收益为目的。要实现立法的效益价值需要确立立法效益价值观、优化配置各种立法资源并要考虑社会对立法的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林嘉  杨飞 《学习与探索》2006,(5):98-102
立法技术是表达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包括法律规范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术语、语言文字等。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注重立法技术问题,建议设立劳动合同主体权利义务的一般规定,在法律规范的结构中,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都要明确,语言文字尤其是概念术语要科学、准确、同一、简洁,力求制定一部不仅内容先进,而且形式也尽量完美的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4.
在法律实证主义兴起以前,最有影响力的法律理论几乎都将世俗法律的效力归结为某种"高级法"的权威,因此,法律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控制的,当然也就无所谓理性立法。古典自然法理论提出"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在承认人的理性能力的前提下,更是将法律归结为人的理性活动的结果,即所谓理性主义法律观。但在法律实证主义视野内,立法并非纯粹的科学活动,而是政治行为的结果,后者并非都是理性的,所以,立法也就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法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法律与立法的分离,促使法学研究的重点出现了"司法化"的转变,现代法律科学正是在这个法律规则及其适用的意义上具有了"科学"的含义。20世纪末产生的立法法理学,则尝试拆除法律与立法之间的篱笆,揭示出立法中的理性及其可能性,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化法学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私学立法及其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战后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私学立法的发展。日本的私学立法经历了从严格编制,到保障、振兴资助私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政府对私立学校既不完全辖制、集权,又没有简单地采取“教育自由”的立场,而是将私学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日本的私学立法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日本私学立法及其发展过程中得到诸多启示。我国的民办学校立法不但应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体现超前性和指导性,为未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妇女立法参与作为公民有序立法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立法民主化和女性立法参与主体化的重要方面.以性别分析理论为基础,可以得出这样的概念:妇女立法参与是一种立法参与的权力获得,其目的是平等的分享立法意志的表达权,从而影响利益的性别平等分配.提升妇女的立法参与能力可以增加妇女的立法影响力,而妇女的立法影响力又由妇女在法律中对性别问题的发现能力、法律问题的建构能力和立法的游说能力构成,并受立法体制和程序的制约.研究妇女立法参与问题可以改变传统法律的男性单一视角,促进法律的公正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平等就业权在立法归类中的合理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立法上,平等就业权允许立法者对公民进行合理的差别对待,但对合理性的认定则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问题.对此,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最低限度的理解上,平等原则要求立法者"相同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这一公式不仅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就业歧视,而且给立法者进行差别对待加载了"有充分理由"的论证任务.其中,"合理的理由"可以从我国现有的宪法规范以及特定职业的性质两个方面寻求,而对"理由充分性"的论证则可以在明确立法归类的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转化为归类与立法目的之间关联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1):119-122
立法科学化是法治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地方立法受制于立法技术等因素距离科学化尚有相当距离;在《立法法》第72条扩大地方立法主体的范围后,推进地方立法科学化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和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步入后立法时代。大量的立法离不开宪法审查功能的发挥,从而保证立法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有序性。由于宪法方法的缺失,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宪法诉求膨胀、立法挑战不断、审查机构难以完成审查任务等诸多问题。虽然启动要件的设计对于消除轻言违宪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效用,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合宪性推定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对于轻言违宪等现象带来的宪法审查忧虑,在方法上尊重和保障诉权的同时,有效控制宪法案件的膨胀。中国宪法审查制度特有的三位审查权层级,可以结合合宪性推定方法,在制度和方法层面发挥各自独特的权能。  相似文献   

20.
马蓉蓉 《探求》2007,(1):19-23
本文就我国现行立法之状况分别从立法历程、立法主体、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和立法效果等方面予以分析并作出总体评价,以便为今后完善中国的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