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78年4月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了野泽丰、田中正俊等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史讲座》(第1卷,中国革命的起点),全书共296页.小林善文的这篇书评登载在日本《东洋史研究》第38卷第2号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幸德秋水是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发表过揭露帝国主义罪恶的《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神髓》,还与界利彦合译成《共产党宣言》的最初日文译本,对社会主义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幸德秋水还十分同情中国革命,与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青年建立过亲密的友谊。幸德秋水的主要著作《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神髓》、《长广舌》、《基督抹杀论》在20世纪初期曾被译成中文先后出版,《共产党宣言》的早期中译本也是根据幸德秋水的日译本转译的,这些对中国革命也曾产生积极影响。不过,幸德秋  相似文献   

3.
关于孙文的民生主义思想,从波多野善大、永井算已到狭间直树,日本已作过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都是把构成民生主义思想核心的"平均地权"的内容,看作是固定地价,实施土地单税法,以及地价涨价部分归国家所有.也有人认为,"平均地权"与土地国有是两回事.还有人认为,平均地权不是以农村为对象,而是以城市或近郊为对象.在研究平均地权论的中心内容地价涨价部分归国家时,则认为孙文的思想渊源于J.穆勒,而不是象孙文自称的来自H.乔治.如果按以上的见解去解释平均地权论,就会认为中国即使实现了平均地权——民生主义,还会保存封建制度,这就低估了平均地权论的反封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新视野──评西村成雄《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王桧林,朱汉国一、“革命”观念的转换与“国家”概念的提出西村氏是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很有影响的一位中国现代史专家。80年代以来,他相继出版了《中国近代东北地域史研究》、《中国民主与自由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杂志社在京举行"傅高义先生日本研究演讲座谈会暨日本学刊名誉编委授予仪式"。傅高义是美国社会学学者、著名日本及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名誉教授,曾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风靡一时的著作《日本名列第一》,最新出版的《邓小平时代》又在华掀起畅销热,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的"纪念碑式"著作。在演讲座谈会开始前,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日本学刊》名誉编委授予仪式。《日本学刊》主编、中  相似文献   

6.
"怎样救中国"?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家孙文毕生探索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孙文"救国"的性质.以前,在日本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认为孙文的理论充满矛盾与混乱,无法解释清楚,因而认为他救国的本质是极为模糊的.特别成问题的是人们对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他们在评价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时把二者截然分开;他们不是否定,就是低估旧三民主义在反封建和反帝方面的意义.他们还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王朝为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现代派文学受到我国文学界的注意和研究,现代派文学作品的出版和评论逐渐增多.不久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山东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日本现代派文学——"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中译本;武汉《外国文学研究》开展了对现代派文学的讨论.我们认为,加强现代派文学作品和作家的介绍,将有利于现代派文学的研究工作.川端康成是日本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的作家,在日本有很大的影响.在创作上,他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吸收了西方文学流派的创作手法、特别是英国作家J.乔依斯的"意识流"手法,并运用于创作实践,在一些作品中表现了颓废思想和没落感情.这篇文章着重分析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8.
1979年,日本东京潮出版社出版了新井宝雄编著的《革命家周恩来的实践》一书.这本书深受日本人民欢迎,已再版多次.作者以周总理生平的历史事实为背景,描写了周总理为中国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高大形象.在周总理生前,作者曾任日本《每日新闻》驻北京特派员,曾多次见到过周总理.他在前言中写道,周总理作为"人民的总理","忘我地彻底地为大众服务.而且,他的实践,可以说达到了人类所能作到的极限.这一点,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大众诗人、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长期以来,陶行知的生平事迹及其宝贵遗产,不仅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而且也吸引了一些国外学者的注目。其中,日本学者、中国学家斋藤秋男先生的陶行知研究获有丰硕成果。斋藤秋男先生是日本专修大学教授,曾任日本中国研究所理事长,专攻教育学,发表过《中国教育史》、《中国的近代教育》、《中国革命的思想》、《儿童与民族的发现》等著作。早在1945年“八一五”日本侵华战争结束时,斋藤和另外几个日本军人一起,在湖南洞庭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8):100-103
中国近代,学界把"东学"狭指"日本之学术"。因为研究近代的黄遵宪"国学"与"东学"的关系,即借用了近代通用的"东学"之涵义。黄遵宪首先在《日本国志》中提到"国学"之词,并且多次提到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还叙述了日本近代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代表人物之一本居宣长。我国近代,国学界盛行"国粹"之说,也不可忽视黄遵宪的贡献。黄遵宪的《日本国志》给予了我国近代国学者极大的影响。我国近代学者通过《日本国志》,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而且还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了解了日本近代的"国学",了解了日本的"国粹",黄遵宪对我国近代"国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并且黄遵宪也阐释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对日本学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述1911-1913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作在六十至七十年代苏联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1962年出版了由C.齐赫文斯基主编、东方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集:《中国的辛亥革命》.该书主要论述革命的过程,只有少数几篇文章直接论述革命本身的问题.其中?.加鲁什扬茨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一文,对资产阶级史学,特别是中国史学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在辛亥革命中的独立作用展开了论战.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中国研究月报》1985年3月号报道,中国研究所编纂的《新中国年鉴(1984年版)》已由大修馆书店出版。《新中国年鉴》报道和提供中国政治、外交、经济、对外经济关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动向、有关知识和信息。这期《新中国年鉴》主要为特集《香港的前途——临近  相似文献   

13.
书讯     
贝尔格莱德"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于1986年出版了P.西米奇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一书.西米奇的著作解释了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欧洲文明之外,在具有明显政治权威文明的传统封闭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原因.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及其优越于西方思想之处是以下两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进程的结果.第一个进程是俄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第二个进程是中国革命进程的彻底性.列宁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开辟了在保持本民族特征的条件下实  相似文献   

14.
二自1881年马克斯·米勒首次校订出版了《金刚经》梵本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对《金刚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欧洲学者和印度学者的主要贡献是发现和刊行了《金刚经》梵本和其它一些语言的译本。日本学者早年主要研究汉译诸本的年代和版本等问题,近年来在研究梵本以及汉梵本的关系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国学者,如吕澂先生,很早就对《金刚经》梵本、藏本和汉译本进行过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内田义彦生于1913年,193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系,现在是日本专修大学的教授.他也是一位社会思想史学家.内田的著作甚多,有《经济学的诞生》、《〈资本论〉的世界》和《认识社会的过程》等.不久前,日本岩波书店又出版了他的《作为作品的社会科学》一书.这本书与他以前撰写的《日本资本主义思想状况》和《学问漫谈》两书被人称为"旨在重新振兴社会科学的三部曲".内田在这三本书中深入研究了"什么是社会科学",恢复科学的人性,重振社会科学的创造性活动等问题.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西岛建男访问了内田.该报1981年5月21日晚刊发表了他对内田义彦的访问记.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国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研究月报》1984年1月号报道,中国研究所编纂的《新中国年鉴(1983年版)》已由大修馆书店出版。这期《新中国年鉴》主要为5个方面的特集:1.机构改革与新宪法的制定;2.人民公社与生产责任制;3.人口普查;4.中苏关系问题;5.教科书问题。《新中国年鉴》是以中国方面发表的最新资料为依据,向日本关心中国的广大读者提供有奖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天皇"四方拜"乃皇室"恒例祭奠仪式"之一,於每年正月元日寅时在皇宫中举行。仪式中,天皇依次拜属星、拜天地四方神祇、拜父母山陵,祈求国泰民安,福祚绵长。本文在诸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四方拜"的起始年代及具体作法;二、"四方拜"与中国古代占星术(北斗信仰)和道教北斗延命术(斋醮科仪)的传承关系;三、中国道教《北极七元紫庭秘诀》与日本密宗《北斗七星延命经》、中国道教"北帝七元真君图"(画像)与日本"北斗七星神佛画像"的传承关系等。本文乃笔者"日本古代文化源流考"综合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游记》是芥川龙之介的一部力作,在日本和中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游记》在中国大陆先后出版过两个节译本和三个全译本。对《中国游记》各种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理清《中国游记》在中国译介的脉络,同时对促进《中国游记》及芥川龙之介的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日学术交流的迅速发展,使日本学者有机会直接目睹中国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受到了很大鼓舞。另一方面,日本的研究成果也在中国得到了较多的介绍。有关明代思想研究概况被译成中文的有:岛田虔次的《战后日本宋明理学研究的概况》(载《中国哲学》第七辑,1983年);吉田公平、市来津由彦的《日本宋明理学研究情况概述》(载《中州学刊》,1985年)。现在,中国陆续出版了一些经过点校和注释的古籍,这对在资料探索和理解方面遇到困难的外国研究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它能使其在研究对象和方法方面进行反省。至于黄宗羲,目前正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组织刊行《黄宗  相似文献   

20.
孙章伟 《日本学刊》2012,(2):81-95,159
日本1959年版《经济白皮书》指出,消费革命与技术革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来,日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供给力与消费需求力之间的矛盾。依赖于完善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和坚实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结构形成强大的内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具体运用,也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转型观在亚洲的成功实践。日本扩大内需消费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