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 ,它表现的是周人对拆除隔绝人群的氏族关系的古老壁垒的重视。总之 ,《诗经》婚恋诗写出了周代婚烟的多元性 ,表现了周礼张弛有序、刚柔相济、丰富而灵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周礼是周代社会生活的规范,它既包括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制度,也包括了人们社会交往、婚丧嫁娶和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的一系列详尽的礼节仪式。这里所要说的主要是人们日常社会交往中的礼节和行为规范所体现出的一些原则。在周代是“礼不下庶人”的,也就是说,这些日常社会交往的礼节主要是适用于士以上阶层的,即它反映的是周代社会贵族的风范。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种礼节的原则在当时的社会交往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周易》经、传中潜在的文学意识和文体雏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这部古老的文化典籍,本是一部筮占用的工具书。在长久的流传中,人们逐渐从哲学、美学等角度来研究它。《周易》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周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些宏观的和微观的认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我们把经文和传文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潜在的文学意识,甚至可以从卦、爻辞中看到诗歌、散文、骈文的雏型。文学反映的是社会人生中永恒的矛盾,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古  相似文献   

4.
实行德治是周人革命的重要举措和思想上的重大创获,周代政治与德治思想息息相关.《诗经》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用人的德治思想。通过研究《诗经》中的德治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周人治国观念的转变和周代社会政治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莫不发端于"孝"意识,"孝"意识是中华伦理道德的原点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自然情感的积淀和升华.至周代,生发于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这种情感,逐步演化为一种和谐致善的社会风尚而使周代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楷模.养老敬贤和崇尚孝道是周代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反映着"孝"意识在周代已成为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自觉.<周易>作为性命之书,对周人的道德风尚有着深刻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周易>孝道意识的分析,洞观周人养老敬贤的孝道风范,并以此作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总体来说低于男子。这主要由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决定,同时也反映在一些礼仪仪式中。在婚礼中周代的妇女在婚姻自主权、人格、财产等方面基本没有主动权。在丧祭仪式中女子往往处于配祭和从属的地位,所服丧服男女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服丧期限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郑、卫诗是《诗经》中历来受到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婚恋诗,更是精彩纷呈。尽管历来论《诗》者对郑、卫诗多有微词,但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结合郑、卫诗的内容,就会发现郑、卫诗正是周代特别是春秋时代社会的真实反映,具有质朴、真实、淳厚的中原文化特点。其中的爱情及家庭婚姻诗内容丰富、真实生动,对周代尤其是春秋的礼仪文化和社会习俗有直接而具体的描述,具有较高的认识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在周代,社是周人崇拜的重要神祇。祭社是当时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因而考察周代的祭社活动及相关问题,对认识周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实属必要。本文就此探讨如下。一、社乃周代社会生活的保护神周代的祭社活动基于社神的神格。社神在周代,已不单是土地自然神,而是人格化的地域保护神。这一特征,明显的表现为它与地域联系的密切。首先,周代凡与国土、地域相关的社会活动,都要秉告社神。周天子分封诸侯要先  相似文献   

9.
周代是我国造酒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酒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表现了周代的酿酒、饮酒等活动,这些诗篇的主旨反映出隆礼、重德的文化精神。其中"祭祀诗"反映出酒与周人宗教生活的关系,酒是沟通天人关系的重要媒体;"宴飨诗"直接描写王室贵族的饮宴活动,体现宗族团结、敦结亲情的礼义之道;"农事诗"表现周代春祈秋报的祭祀礼仪,以及酒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谏酒诗"是对饮酒活动的规谏,体现周代酒德观念对生活和行事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诗经》弃妇诗以朴实的语言 ,大胆真率地描写了弃妇恋爱和婚姻的心理过程 ,揭示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关系 ,深刻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民情风俗和婚姻制度 ,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礼记·玉藻》篇较为集中地对周代贵族服饰的礼制规定和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记载,反映了周代贵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基本状况。周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具有等级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特点。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周代贵族对审美对象进行了等级划分,将服饰、车马饰的色彩与形制纳入到等级体制之中,使其等级化。周代贵族关注规范化的行为举止的审美价值,注重日常生活细节的审美化,使周代贵族的审美观念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诗经》弃妇诗以朴实的语言,大胆直率地描写了弃妇恋爱和婚姻的心理过程,揭示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关系,深刻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民情风俗和婚姻制度,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诗经·国风》中最集中是以婚恋、妇女为题材的诗篇 ,从中可对周代妇女的婚姻生活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文将从周代妇女享有的婚恋自由及限制、社会地位、妇德要求三个方面对周代妇女的生活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析论述了《诗经》二雅礼俗燕飨诗所反映出的周代社会“试周”民俗、占梦风习、宴饮礼节以及建筑等方面的风俗民情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周代官制的整体研究已经取得较多成果,但是对周代的重要职官司徒研究还未深入。周代司徒的起源、职掌和地位的演变等都需要重新讨论。通过对周代司徒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周代社会结构和观念的变迁,进而正确认识和评价《周礼.地官》关于“司徒”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同姓不婚是周代婚姻习俗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周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异姓姻在《诗经》等文献和周代的夫妻合葬墓以及出土的铜器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同姓不婚的意义一是促进优生,一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联姻。同姓不婚,娶于异姓,逐渐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的族群形态。重人伦是周人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加强思想统治的一项有力措施,被作为提倡同姓不婚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关中西部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而作为周代礼乐文化载体的<诗经>所反映的周代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性格,在关中西部民间有大量的遗存;将这些文化遗存进行发掘和批判清理,不但对西部人文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也对于实现关中西部人的现代转型、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礼”不仅是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周代一切政治制度的根基。礼乐文化下的周代社会,各级统治者主要是通过血缘关系为纽带来进行管理。在这样家国同构的社会中,各级统治者相对于其上一级统治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维护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最高权力——周代王权。随着王权式擞,“礼”所确立的等级秩序逐渐遭到破坏,春秋社会便在这“礼坏乐崩”的背景下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宗法制度是周代卿大夫、士阶层家族内部的血缘等级制度,是维护周王室统治的支柱之一.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对于巩固周王室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迨至春秋,宗法制度一方面继续存留,并维护着贵族家族内部的秩序;另一方面却不断地遭到破坏而走向瓦解.宗法制度的延续及其瓦解,是春秋社会过渡性特点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0.
“文若春华,思若涌泉”。这些色彩斑调,各具匠心的作品,可以说是周代近几年来洞悉社会、观察生活、回眸人生的真情实感之作。在当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日趋发展的态势下,普罗大众的“泥土气息”仍是构筑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这也正是周代作品中显示的熠熠光彩。周代的散文,周代的精神,像一股甘甜的清泉,那样香醇和甜美;又像构筑雀巢的飞鸟,那样执著和勤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