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铁路多经企业不良债权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特点入手,阐述了不良债权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清理的方式方法,以及今后做好不良债权清理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王建军  张勇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335-338
不良债权价值分析和评估是不良债权定价的基础,也是不良债权处置的主要难点和风险点.由于不良债权的价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经验判断.因此本文在整合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不良债权评估专家的经验因素,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良债权进行评估,提出了基于标杆处置案例的不良债权回收率评估模型,并给出了一个计算算例表明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新制定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对原准则做了一些修改,使新准则比旧准则更加合理了。但有一个地方改得不合适,这就是对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新准则第10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规定不合理:债务人用于抵债的非现金资产的价值,一般小于所欠债务的账面价值。债权人如果按债权的账面价值确认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价值,就会虚增受让非现金资产的价值。例1:甲欠乙销货款100万元,偿还有困难。经乙同意,用一台设备抵偿全部债务。设备原值100万元,已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打包转让已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金融债权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指导、规范管理以及监督不够,涉及不良金融债权转让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有关政策界定不清,且没有结合金融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背景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保护和扶持政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债权过程中的简单、不规范操作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金融债权打包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金融不良债权的处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务危机企业处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引言为从银行和企业两个方面消化和化解大批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 ,中央政府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计划内债转股和不良债权处置。部分国有企业获准将银行债务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 ;另外一些企业则在政策指导和规范下 ,将银行债权转移到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由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对这些不良资产和债权进行处置。为有效化解风险 ,国务院授予了资产管理公司十分广泛的业务范围和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手段。经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内债转股的运作 ,大大减轻了企业还本付息的现金流出和法律责任负担 ,企业债务比例普遍下降20%以上 ;…  相似文献   

6.
继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金融业破绽百出,从大和银行丑闻的曝光,到东京协和信用合作社等的接连破产,乃至因住宅金融专业公司不良债权问题而掀起的轩然大波,事实表明,战后以来日本流传的所谓“银行不倒”神话已告破灭,日本型金融体系正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7.
黄梅  杨柳 《决策与信息》2009,(10):103-104
本文从国际保理业务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角度进行分析,界定国际保理的法律基础是债权转让。继而就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帐款转让的相关法律问题从债权转让是否需要债务人同意、债权转让通知的形式、债权转让通知能否撤销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债权治理处于公司治理体系的内核,债权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系列评价的重要受体。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中小上市公司债权治理评价指数,并籍此从偿债能力、债务融资、资产期限、债务期限四个纬度对205家中小上市公司样本的治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从不同企业特征因素的视角,对债权治理状况进行分组研究。同时,匹配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对两类指数进行综合相关性和回归研究。结果显示债权治理总体状况偏低,不同所有制下有较大差异,债权治理与公司成长性呈倒U型关系。高偿债、低债务融资均不利于公司成长,债务期限和资产期限结构的不平衡使其对成长性影响不显著。公司规模、公司质量和实际所得税率是影响债权治理水平和公司成长性的重要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9.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就是赊销。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如何监控应收账款的发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企业管理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债权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之一,债权风险不可能被消灭或避免,但只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就完全可以控制.本文通过分析债权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化解债权风险的具体措施,从而保证债权资金安全及时收回.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物权和债权对比的视角.通过分析用益债权的权利结构.探讨用益债权的基本问题。由此得出结论:面临物权法定原则的僵化.要实现向物之利用为中心的转移.债权性用益有青比用益物权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用益债权具有和用益物权一样的对用益物的事实支配.其支配性是其效力需要增强的根本原因。对用益债权提供类物权保护.是用益债权体系化的前提。用益债权是用益物权的基础法律关系.用益债权的发展是用益物权的立法准备.有助于用益体系的内部协调和整个用益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铁路非运输企业债权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债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债权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三个方面阐述非运输企业如何加强债权管理,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2009,(6):121-121
在经济不景气的无底泥潭中,银行在泡沫经济时代形成了大量的不良债权,在争论要不要救济它们的同时,已经有大量无辜的中小企业倒闭了。那么,作为上班族的人们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民法上,物权与债权的目的性与手段性在发生着更迭与交错,在特定领域存在着债权物权化或者物权债权化的现象,出现了物权与债权在性质上的渗透和融合的趋势,物权与债权区分的相对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一起债权让与抵销债务案例中,工程承包方A公司诉发包方B公司要其偿还工程款,B公司以A公司的债权人C已向其转让债权并通知A公司为由,主张以该债权与心公司的债务相互抵销,A公司则以其实际实施工人名义再诉B公司要求支付工程款,最终B公司在一审和二审中均获胜。本文现从抵销权构成要件、抵销行使方式和规则,以及在现实操作中与债权让与结合使用的优势等方面来阐述我国抵销制度,以提高我国法律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一、债改股与国企改革从有关信息获悉,中国工商行、建行、中行、农行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加上国家开发银行拟划拨的不良资产总额高达12,000亿,涉及到一半以上的国有企业。199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清产核资”表明37%的国企已成为空壳企业,资产负债率在100%以上。1999年4月20日,中国建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挂牌营业标志着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清理工作开始,其它三家银行的华融、长城、东方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紧跟成立,其主要职能是承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利用资本市场的机制,通过资产运作和资产汇券化盘活资产,…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不良债权风险的集中承受者,债转股企业应确立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主导的共同治理原则。随着出资人功能到位,债转股新公司治理由关键股东控制逐步演化为战略股东主导或资产管理公司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资产管理公司应以股权资本管理为基础,加强财务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18.
唐勇  黄轩 《经营管理者》2009,(24):90-9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传统的物权债权理论发生了新的变化。物权和债权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渗透与融合,主要表现为物权的债权化和债权的物权化两大趋势。本文拟在研究该趋势的基础之上,分析其表现及形成原因,以此重新审视传统的物权和债权制度,并为相关制度的建立做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随时都可能由于经营不善、决策失误或资金筹措不足等原因导致经营失败,从而难以偿还债务,致使破产。在此情况下,债务人会希望得到债权人的支持和让步,而债权人也希望得到债权的最大回收,对其债务人的债务条件进行修改,从而增强债务人的财务能力以便从困境中走出,这就产生了债务重组和债权重组问题。本文力图对债务重组和债权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纳税影响变动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一起债权让与抵销债务案例中,工程承包方A公司诉发包方B公司要其偿还工程款,B公司以A公司的债权人C已向其转让债权并通知A公司为由,主张以该债权与A公司的债务相互抵销,A公司则以其实际实施工人名义再诉B公司要求支付工程款,最终B公司在一审和二审中均获胜。本文从抵销权构成要件、抵销行使方式和规则,以及在现实操作中与债权让与结合使用的优势等方面来阐述我国抵销制度,以提高我国法律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