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改善消费者福利,有利于增进生产者收入,更有利于政府维护国际形象,稳定对外贸易出口,保证劳动就业水平,再也难以找到像食品安全政策一样,在不损害生产者利益的前提下,能够增进消费者福利的经济政策了。因此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是科学发展观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并购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多方角度出发,在协同效应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的基础上,从并购获得协同效应,实现规模报酬递增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强市场势力四个方面对双汇并购Smithfield的动机进行剖析。同时本文采用社会净剩余标准,利用供需曲线对并购后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进行量化,通过数据来说明这一并购案例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最终得出双汇并购Smithfild倾向于给社会带来正的福利效应。本文的分析结果对并购动因及相关福利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当前单位住房调配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住房装修补偿矛盾,发现许多单位现行的住房调配方式并不符合"帕累托效率".本文运用消费者剩余及供给剩余对住房分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单位住房分配的几种"帕累托改进"方法,并指出:没有采取有效的住房分配制度是住房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专利技术的研发投资策略不仅影响企业价值还会影响消费者剩余,两种影响通常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效应,从而导致专利研发投资决策对社会福利的不同影响.针对旨在通过研发专利技术从而垄断新兴市场的两非对称企业,结合投资时机选择期权博弈模型和消费者剩余模型得到非合作博弈(即专利竞赛)和合作博弈两种模式下的总投资净现值和消费者剩余,分析社会福利与影响其变化的诸多因素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则两企业的研发能力差异越小、专利技术的成长性越好、无风险利率越小、专利产品质量越低时,社会计划者的政策越应有利于合作研发模式;反之,政策越应鼓励竞争.而专利研发投资成本及初始价值会对两种模式下的社会福利差异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政策的倾向性不确定.  相似文献   

5.
策略型的顾客对于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及不同时间的产品会有不同的估值和支付意愿,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当考虑顾客的策略性行为。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即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一个独立的再制造商以及一组策略型顾客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利用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了当由独立的再制造商负责回收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时顾客策略行为和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对闭环供应链的产品价格、利润、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顾客的策略程度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减少,再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增加。当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降低,再制造商的利润先增加后降低,消费者剩余增加。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使零售商的生鲜农产品的定价和库存决策面临更大挑战。本文基于报童模型,综合考虑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对生鲜农产品价值下降进行离散化处理。刻画策略性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构建零售商的单阶段和两阶段定价及库存决策模型,分析了产品价值剩余率对消费者行为、零售商最优定价、最优库存水平以及零售商利润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单阶段模型中零售商最优价格和最优库存水平均随产品价值剩余率的递增而递增;而在两阶段模型中,第二阶段最优价格随价值剩余率的变化趋势可能存在阈值。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影响产品的质量选择.考虑到这种影响,本文分别研究在中心化供应链和由一制造商与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分散化供应链中产品的质量选择和数量决策.前者为优化问题而后者为以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问题.为以上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得其解析解.进而,从理论上分析质量成本参数、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对供应链的决策、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同时,利用算例分析在分散化供应链中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对供应链决策、利润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程度.最后发现: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越高或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越强,供应链趋于选择越高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这种高质高产的决策在给供应链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消费者剩余也得到提高,从而整个社会福利相应提高且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此外,如果考虑到渠道选择对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的影响,双边际化效应在分散化供应链中不总是占优的;随着在分散化供应链中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的增强,双边际化效应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研究也为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针对质量问题的引导和监管提供了相应的洞见.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影响产品的质量选择.考虑到这种影响,本文分别研究在中心化供应链和由一制造商与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分散化供应链中产品的质量选择和数量决策.前者为优化问题而后者为以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问题.为以上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获得其解析解.进而,从理论上分析质量成本参数、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对供应链的决策、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同时,利用算例分析在分散化供应链中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对供应链决策、利润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程度.最后发现: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越高或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越强,供应链趋于选择越高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这种高质高产的决策在给供应链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消费者剩余也得到提高,从而整个社会福利相应提高且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此外,如果考虑到渠道选择对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的影响,双边际化效应在分散化供应链中不总是占优的;随着在分散化供应链中消费者的质量意识水平和制造商的工艺创新能力的增强,双边际化效应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研究也为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针对质量问题的引导和监管提供了相应的洞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产品市场角度,利用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概念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进而说明提高企业产品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0.
寡头竞争模型下的非对称R&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虑的是Stackelberg寡头竞争模型下的产品市场合作对研发投入,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福利的影响.我们发现在非时称R&D情况下,产品市场合作的产业利润总是高于产品市场竞争的情形.产品市场合作对R&D投入、消费者剩余以及福利的影响取决于知识溢出程度和R&D效率参数的大小.假如知识溢出程度足够大,R&D的效率参数足够小,产品市场的合作对生产商,消费者和社会来说比在非合作状态下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是关系民生与社会福祉的重要消费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通过程,联系着农民与城镇消费者两大重要群体,流通过程中的数量、价格、品质等变化均会影响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而且食品在CPI指数成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价格决定与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密不可分。特别是与农产品流通同步进行的信息流通,更对下一期的农产品生产起着关键作用。为此,建议市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给予特别关注,以政府投资参与农产品流通,建立大型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合作剩余"这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剩余产生的来源,产生条件,指出合作剩余分配是合作剩余创造的最终目的,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是集群企业实现可持续协同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互关系"模型,认为剩余控制权是连接产权与市场的中介,并通过人力资本专用性对剩余控制权的影响把当事人的工作特征纳入视野。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投资降低搜索成本对市场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产品空间差异模型 ,应用博弈论的均衡理论 ,分析了在销售商不进行合谋或没有市场垄断力量的情况下 ,销售商投资信息技术以后 ,引起消费者搜索成本降低对销售商产生的不同影响 :销售商无论作为个体还是整体 ,其利润收益值都降低 .但是 ,对信息技术投资力度大并使消费者搜索成本降低得更多的销售商 ,则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此销售商具有投资激励 .分析了销售商在降低搜索成本后的对应策略 .搜索成本降低尽管减少了销售商利润 ,但能提高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分析了当消费者搜索成本降低到极限时 ,市场处于一种最优的古典竞争均衡状态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销售商利润为零 ,消费者占有完全剩余 .分析和解释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虑闭环供应链成员的互惠偏好行为,在生产规模不经济下分析互惠偏好行为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构建了包含供应商和规模不经济生产商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分别探讨了无互惠偏好情形以及双向互惠偏好情形。研究发现,规模不经济会降低回收率和系统利润;系统成员的互惠偏好行为总会提高对方的利润,而降低自身的利润;供应商的互惠偏好总会提高系统利润,渠道效率和消费者剩余,而生产商互惠偏好产生的影响还取决于供应商的互惠态度;仅生产商具互惠偏好时,系统总利润不变;一定条件下,互惠偏好行为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该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的总福利。  相似文献   

16.
内生价格歧视理论:以电信业选择资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两子市场和多子市场内生价格歧视简约理论模型.分析了客户转换成本对子市场细分的影响,最终对厂商利润、产出、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应用该模型,对电信业的选择资费深度探讨,给出产出和福利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TCM中,多目的地旅行样本的处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讨论多目的地旅行样本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把国外学者提出的相关方法运用到大连星海公园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结果表明大连星海公园每位游客每次的消费者剩余为226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的策略性跨期购买行为,构建了两周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对两周期均衡结果、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比较了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均衡偏差,设计了与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相关的两周期收益共享契约与"两周期收益共享+转移支付"组合式契约。研究表明:分散式决策下,消费者策略性程度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但会对供应链成员不利;某些情形下,消费者策略性程度会使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系统利润差值增大;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相对较低时,两周期收益共享契约不仅可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还可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较高时,通过组合式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但此时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的增强可能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针对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碳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下,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分别分析零售商、制造商领导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碳减排决策,并着重探讨零售商的社会(福利)责任关注行为、低碳技术投资效率和消费者环保意识对企业决策和利润(效用)、总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价格、碳减排水平以及产品销售量可能随着零售商的社会(福利)责任关注度的提高而同时增加;在零售商领导型供应链中,零售商利润的增加并不总是依赖于低碳技术投资效率(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制造商领导型供应链中,零售商的社会责任关注度的提高可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获益,且制造商可能存在先动劣势。  相似文献   

20.
在既有研究提出的食品安全"监管困局"现象基础上,通过仿真建模及分析进一步解剖该困局的动态形成过程,构建食品市场中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构成的两期博弈模型,剖析食品安全"监管困局"的内在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加大监管力度形成的违规揭露信息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支付预期,当违规揭露水平超过消费者心理承受时会降低消费者的支付水平,进而影响食品行业平均收益,导致生产经营者的超额违规收益迅速增大,反过来又增强了生产经营者的违规动机,是为食品安全"监管困局"的动态形成过程;2)食品安全"监管困局"在于监管者与企业、监管者与消费者两种信息结构使监管力度的信号被扭曲所致,即政府监管力度对消费者形成信号扭曲,消费者无法通过市场价格实现质量信号分离,从而降低支付水平而影响行业平均收益.本文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