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的追求。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分国籍、住所、性别、民族或种族、肤色、宗教、语言或其他身份地位等因素,都平等地且不受歧视地享有人权。这些人权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且不可分割。在法治社会里,人民的各种利益必须也必然通过法律做出具体的和明确的规定,并运用法律的权威来保护。国家法治的发展是实现人权的保障,同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法治的价值追求。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人权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实现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空白罪状自出现以来-直受到刑法学者的批判.他们认为空白罪状只重视刑法的社会保护的功能,而忽视了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其实不然,空白罪状是兼具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和社会保护机能,它是刑法两种机能和谐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通过明文规定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和其他定罪量刑原则以及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系列条款,较好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人权保障机能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死刑条款较多,与现代刑法应有的人权保障机能之要求尚存较大差距;刑法的若干人权保障法条存虚置现象。  相似文献   

4.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其他法实施的“保障法”、“后盾法”,是保障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代社会,随着立法文明的不断发展,司法文明的不断进步,刑法谦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引发了学者们的积极探讨。刑罚并非越重越好,在注重人权保障的今天,刑法的谦抑性无疑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俊廷 《经营管理者》2013,(2X):279-279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被追诉者地位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及人身安危极易受到国家有组织的暴力行为的侵犯,因而,其权利的保障自然成为人权保障的重点。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罪推定"、"重实体,轻程序"等法律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以检察监督为主的侦查控制方式本身固有的重大缺陷,致使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要在侦查讯问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必须对现行刑事诉讼的立法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是对侦查讯问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设置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黄培 《决策与信息》2009,(7):187-188
多年来,世界各国在联合国的带领下,为世界妇女地位的提升、权利的获得作出了物质、法律、宣传教育上的巨大努力,妇女权利保护在国际领域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习俗、各国国家内部的复杂背景不同.妇女权利的保护在前进之中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历程中,妇女人权概念的提出,以及妇女人权保护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进步,法律援助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法律援助制度当中的人权保障问题,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分析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和困境,并围绕如何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权利进行保护,以求在实质上践行"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以安全和自由两个法律基本价值所演变的刑事诉讼犯罪控制观和权利保障观中,合理的刑事诉讼价值取向应是人权保障优先,因其更符合国际人权保障思想,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我国作为国际社会人权事业的参与者,也在不断积极地全面推进人权保护。其中,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性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对于此类案件人们往往只关注案件的过程和结果,很少有人关注受到最大伤害的被害人。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人权、 惩罚犯罪,但是长期以来人权保护的天平始终倾向于被告人,对被害人的保护缺乏必要的措施,使得他们的利益被漠视,权利再次被侵犯。因此,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的救济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是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法开启了注重保护人权的时代,权利和平等成为美国公法的主旋律。布朗案和1964年《民权法》使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法律平等保护条款得以真正实现,这也标志着美国法实现了以平等、自由、人权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化。以米兰达案为代表,美国法注重以约束和规范公权力来实现对私权利的有效保障。同时,在社会的刮烈变化和决速发展中,美国法中个人权利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利的爆炸”。总之,现代美国法在价值取向上由注重财产权利向注重人权和平等转变。这种转变在公法上,形成了一场“权利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倡导刑罚轻缓化和注重保护人权的现阶段,研究、借鉴大塚仁教授的人格刑法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格刑法理论将对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大有禆益。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期,在国际法中少数民族权利被被认为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学界基于我国国情和法律实践也展开了相关研讨,初步建构了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体系,对其主要内容形成了共识。本文基于通说理论和法律制度内容解读之。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经营管理者》2011,(6X):276-276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立为近代刑法提供了土壤环境。刑法的制定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最深层的因素是公民的个人欲求。刑法应寻求"有限"与"有为"的平衡,实现人权保障机能与社会保护机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国际刑事司法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践中被害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却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本言人为应将其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既避免了制度上的矛盾,又可以加强被害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6.
税收是现代国家中国家和公民关系的重要表现,它关系到财产权保护和人权保障问题。宪政的视角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民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却出现空白,税收立宪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一、人权保护是宪法的核心原则 纵观世界各国宪法历史的演进,无 不以保障基本人权为核心。1215年英国 最早的"大宪章",就偏重于保障基本人 权而把国家组织放在其次;1628年的 "权利请愿书"更以极大的篇幅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8.
生育权是具有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依法享有的共同生育子女的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权利。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就生育权的实现与保护等问题发生了许多冲突,怎样尽可能地保障各方的权利,是本文力求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犯罪的本质特征必须能够彼人们直观所把握,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而不是本质特征,刑法只能为了保护代表全体公民基本人权的国家法律制度而被迫牺牲犯罪人的基本人权才有存在的必要,行为应不应该受刑罚这一刑法特有的制裁手段调整是决定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反映了犯罪本质的直观特征,由此出发,只能得出应受刑罚惩罚性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0.
农民参与是当代农村消费者权利保障不可缺少的内容。农民作为消费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权利保障中是我国村民自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但是,农民有效参与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农民缺乏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农村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的边缘化;缺乏农民参与保障机制等。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事前立法保护、事后维权救济等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参与,健全农民参与农村消费者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