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及早期特征章权才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具体而言,它内涵着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有...  相似文献   

2.
由广东学者发起并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系列研讨,取得了许多个人瞩目的成果。肖君和先生撰写的论著《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是其中的力作之一。该书作为探寻中华民族灵魂的王卷本大型学术专著《华魂》第一卷,共24万字,已于今年5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肖著的最大特色,在于运用系统论、协同论等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深层结构作了系统的探索。作者在“序”中提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实体”,是一个“个别事物”,这一观点是深刻而有独到之处的。因为,把中华民族凝聚力认定为一个“实体”和“个别…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宏观的历史学角度探索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民族凝聚力与地理环境、政治传统、思想文化、民族因素间的关系。中华民族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这股力量维系着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它是全民族在共同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力量,在历史的积淀中它不断组合变迁,成长壮大。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和割据的时期,然而统一始终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抵制了分裂和内耗。凝聚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带来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实体的功能性存在,它的产生发展与民族实体的生成发展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并且是惟一一支保持自己的历史传统,从未中断或衰亡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同化、融合进入中华范围内的其他民族,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壮大和发展自己,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这些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文化理性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文化的高低作为判别民族的标准,对待各民族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暨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课题。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数十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有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极为丰富的典籍文物。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悠久历史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曾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华民族不仅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6.
由张磊、孔庆榕主编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学》这部佳作的问世,是对一门正在兴起的新学科的可贵探索,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新硕果,极为值得祝贺和赞赏!这部佳作在理论建树和学科创新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自从广东郑群先生首倡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以来,已有十年之久的历程,除了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文,还出版了有较大影响的《中华民族凝聚力论纲》和《当代中华凝聚力》等专著。相较而言,这部《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更具有新学科的本色。主要表现在: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学的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提出和分析了中华民族凝…  相似文献   

7.
肖君和,1945年生,现任佛山大学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主要著作有:《肖君和集》、《论人》、《现代人的艺术系统》、《美的奥秘探寻》、《文艺研究新模式》、《文学的奥秘》、《论思维》、《形象思维逻辑学引论》、《华魂·第一卷·中华民族凝聚力》、《华魂·第二卷·中华民族精神》、《华魂·第三卷·中华民族大一统》,主编《中华复兴的曙光》。发表论文150余篇。《华魂·第一卷·中华民族凝聚力》获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记者(下称记):肖教授,你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很多,提出过不少新观点。听说你在创建一门…  相似文献   

8.
一部弘扬中华民族凝聚精神的力作──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童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民族为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着统一的多民...  相似文献   

9.
民族凝聚力,应分为物质凝聚力和精神凝聚力。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可以认为,在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民族凝聚力的物质因素是第一性的。而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因素是第二性的,它来源于其赖以生成的物质条件,反映物质运动的趋势,服务于物质运动的过程。但当精神凝聚力一旦形成后,就有相对的独立性,有时精神凝聚力量还可以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而对民族运动起巨大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族的产生、形成的论述中,无不贯穿上述的观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  相似文献   

10.
论中华民族的凝聚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凝聚力研究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精神文明工程。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中原为中心展开民族凝聚有两个原因:和而不同,以“心”征服的心理凝聚;心向中原,追求平地的地缘凝聚。其复兴典型有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磨难后形成的具有更强的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血缘、地缘为依托,以优秀文化为纽带,在为共同利益的斗争中形成的对民族整体的吸引力、向心力以及民族个体成员之间亲和力的综合反映。对中华民族凝聚力作深入探讨,对于增强民族团结、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从98’抗洪看中华民族凝聚力98’抗洪抢险波澜壮阔,气吞山河。其规模之大、险恶之峻、牵动面之广、动用人力财力物力之多、耗时之长,均为人类抗灾史上所罕见。它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英雄气概,将中华…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道路——兼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及现实价值》一文(载《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作了扼要概括。虽然都是正确的,但过于笼统。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跨越几千年,包含内容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财富,对于其本质特点,需要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和揭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考察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则是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深刻阐述了主体合力、客体合力和主客体共同合力作用于社会历史发展,其理论精髓迄今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指引价值。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助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从关系存在论的视角看,共同性是多维复合型共同体之间关系互嵌、耦合关联的共振触角和灵魂所在。以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为理论分析范式,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从历史、实践和现实三维逻辑,深入探赜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从自觉到自信、从自信到自立,最终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4.
<正>民族凝聚力是在共同地域、血缘亲情、共同经济与政治生活基础上形成的,以民族精神为支柱、以民族情感为纽带的民族共同心态所表现出的一种内聚力、亲和力、吸引力、向心力.它作为社会有机构成要素的凝结物,有发生发展的过程,既有显著的继承性、连续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历史性,随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变迁而呈现出互相区别的历史类型.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世界历史上独具特色和魅力.本文试图探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点、历史类型及其现代走向,为崭新的现代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历史上爱国思想的发展和实践冯尔康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有个形成发展过程,它的内容不断拓宽,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一种凝聚力,激励人民为捍卫民族国家而奋斗,是我中华立足于世界的思想保障之一,也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内容。在历史上,爱国主...  相似文献   

16.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曾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至今仍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挖掘《周易》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构筑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周易》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反映社会要求,维系民族生存,推动民族前进的内在精神。简言…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而存在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也不例外,它作为一种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由其内在的物质力和精神力构成的合力,是一个由其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其核心问题是把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运用整体观点、联系观点和最佳观点指导我们的行动,切实增强和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中华民族盘强力作为系统而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系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某事物系统不但同周围的事物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而且其内部各要素也总是处于互…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组合的复合民族,其组合的历史相当悠久,民族凝聚力的产生也源远流长。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因素及源泉来自许多方面:既有经济(包括地域环境)方面的,也有政治(包括军事因素)、民族关系、文化方面的等等。正是强烈而持久的民族凝聚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维系和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规律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先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每当社会动乱、民族分裂时,则以进步势力为核心、以民族利益和民族大义为动力,重新凝聚起来,并焕发出强大的力量;在与外敌抗争并克服内部离散力过程中,中华民族凝聚力得以保持和发挥出来;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我们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