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益俊 《社区》2008,(28):38-4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已成为老年人的聚居地,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高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四二一”家庭不断增加,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会的依附胜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高龄化的不断推进,朝鲜族的养老观念和养老现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我养老的现代观念替代了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居家养老成为朝鲜族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目前,在养老方面还存在供养人的孝道意识淡薄、供养人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空巢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等问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可以通过加强家庭成员和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强化社区与养老机构的建设、提高老龄文化的社会地位等措施,达到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增加导致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使老年人的赡养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密切关注的问题,和谐社会的基调也反映出不能仅仅单纯地“养老”,将其全部归为社会保障的范畴。从构建和谐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基点出发,探讨如何使养老更多地回归为“赡养”,扩大家庭赡养的外延,运用社区赡养制度的理论构建一种集国家、社会、家庭为一体的新型赡养理念,以此实现老年人回归家庭这种最终极的人文关怀,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加强对老年人的服务和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业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双联动,不断提升服务档次,增强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5.
赵杰昌 《社区》2011,(19):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不少地方推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心理空虚、身体不便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养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对农村女性老年人而言,受到现行婚姻模式的影响,家庭养老陷入了困境。本文主要从婚姻模式变迁的角度入手,探讨使农村老年妇女家庭养老陷入困境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三孩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农村面临着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模式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新出路。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促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西安市357名60岁(含)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对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因素中,社区人员互动频率、“养儿防老”观念和社区满意度是直接表象因素,生活担忧度是间接中层因素,居住方式和家庭年收入是次间接中层因素,婚姻、生活自理能力、文化程度、子女学历和年龄是根源深层因素; 为解决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局,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改变部分老年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鼓励引导老年人主动积极参与互助养老,在硬件上完善互助养老基础设施,建立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内容上扩展互助养老服务范围,不断满足老年人对于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高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慢性老年病患者不断增多。然而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条件不足,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如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均存在医养分离、有养无医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健康养老的要求与期望,因此,"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对"医养结合"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养结合"的理念及分类进行了阐述,并对"医养结合"模式在机构养老中的健全方式进行了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银发浪潮”是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象描述。日渐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的缺陷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区服务将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方面,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社区成为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因此,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这将是未来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模式的分析,提出在目前的境况下社区养老的价值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养老一直是老年学和社会学的热门话题。但是过去关于养老的研究忽视了家庭养老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的代际关系与西方代际关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仅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是无法理解中国的家庭养老的。因为在中国,绝对不能忽视文化和伦理的因素对家庭养老的影响。本文以老年人在代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责任伦理"为分析视角,以1999年9月的"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北京市城区家庭养老的现状所做的定量分析为基础,认为家庭养老的现实可行性是建立在老年人对下一代的"责任伦理"(老年人对子女不计回报的付出,在家庭养老的三个方面———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尽量自立,始终想的是减轻子女的负担)的基础上的。家庭养老并不意味着子女给予老年人对等的"反哺",事实上老年人的付出总是远远大于子女的回报,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真正需要子女给予帮助和赡养的年龄已大大推迟。  相似文献   

11.
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了典型的“老龄社会”,一系列老龄化社会问题凸现 ,表现为 :农村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面临难题、“小辈不养老”、城市老年人精神空虚、老年人成为社会负担、老龄工作滞后等。在分析了相关原因之后 ,文章提出了贯彻落实《老年法》、健全与老年人相关的法规体系、调整退休年龄、建立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继续加强与发挥家庭养老功能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延边朝鲜族出现了婚姻家庭边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传统的朝鲜族家庭养老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冲击,养老问题已成为影响家庭幸福、老年人生活以及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逐步探索出解决延边朝鲜族家庭养老面临的新问题的方案,是促进边疆繁荣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苏北某县的养老调查显示,老年人自己的经济供养支持力已经超过家庭的供养支持力,家庭供养为主转变为以经济自给为主。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转型期供养功能弱化,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养老保障尚未建立起来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无奈。政府须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形成"养老金+劳动所得+家庭供养"多元均衡的养老格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唐山市福乐园社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对养老方式发展的走向作了预测;对当前条件下如何搞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口高龄化、老龄化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完备性和子女资源的有限性,使养老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丧偶老年人来说,养老更面临诸多困难。丧偶老年人非婚姻登记同居,俗称"走婚",可以避免一系列组建新家庭可能遇到的和带来的问题与麻烦,诸如正式婚姻的法律关系问题、两个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个人财产问题、社会影响问题、婚姻家庭所需的稳定问题、子女的过分干涉问题等。老年人"走婚"有助于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情感需求的问题,社会对此应给予宽容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家文化、孝文化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支柱。在比较研究中,Jia(家),family,home,household以及house/housing的涵义交叠但并不完全重合,造成养老研究中相关术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西方养老模式同样既有明显差别又有潜在共同之处。中国家庭及其赡养功能的演变受到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巨大影响,"4-2-1"家庭结构将转变为"4-2-2"家庭结构,这有利于未来家庭养老,但对于当前"婴儿潮"加"独生子女父母"这代人的养老,却是雪上加霜。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的功能日益减弱,仍然是一些政策与研究的基础。相比之下,西方的居家养老更强调老年人的独立生活与社会支持,而政府责任也并未随着福利国家的衰落以及社区照顾向家庭照顾转变而被忽视。必须跳出对家庭养老的历史缅怀或未来憧憬,切实解决这代老年人"不敢老"的紧迫问题,尊重他们非传统的养老意识和国际主流趋势,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并探索中国特色的"寻家之路"。要真正地重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国家的责任、社会服务的提供和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作用等,把各种养老设施营造成老年人的新"家"。非常时期针对"潮独"问题发展社会养老,这是当前积极开展老年社会政策研究的一个必然思路。而中国总体公共政策由"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的转变,为沿着这一方向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最后,社会政策研究还要注意所谓"社会福利不可逆"的现象,以免这一有针对性的养老政策在将来过时并造成国家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供养方式的主要形式,而社会养老则是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补充形式,养老的内容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养老方式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和挑战,未来中国农村将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照顾和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年人过上健康、幸福、长寿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基本上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对养老保障满意的可能性大于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老年人对养老保障满意的可能性也越大;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支持小、家庭关系差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障不公平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为更好提升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良性的运行机制,这一运行机制必须要与老年人生活的外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虽然西方社会养老模式和中国家庭养老模式各有利弊,但近年来东西方养老模式均以家庭为中心发展变化的趋势.由于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既不割裂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又可减轻家庭照料负担的优点,所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成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居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