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朱子语类》中的偏正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正复句”中的分句,有正意所在的分句与非正意所在的分句的区别。正意所在的分句为正句,非正意所在的分句为偏句。 偏正复句中,有时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例如: 缘他气禀有善恶,故其才亦有善恶。(卷59) 虽说意粗了,其文义却不错。(卷52) 有时是正句在前,偏句在后。例如: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分析立足于分句的结构形式、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方式两个角度。《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分句结构形式较为规整,主要有主谓句形式、非主谓句形式和复句形式三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是否单用或套用关联词语作为复句的形式标记,可以分为形合和意合;根据分句形式上是否为单句,可以分为紧缩与常规;根据复句整体结构层次是否为单重,可以分为单重组合和多重组合。  相似文献   

3.
在统计大量语料基础上。考察连词“并且”在复句中的用法以及并且分句的联结机制。考察发现,“并且”作复句关系词时倾向于单用.标点符号可以区分“并且”的不同用法;并且分句在复句层次结构上有前接式和后接式两种联结方式.它们受到“并且”辖域分句数目和住次的制约。此外,还描写了并且分句不同联结方式的句法形式特征,揭示其句法形式与联结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对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紧缩句,从结构来说,它是单句的形式,如:前后分句只出现一个主语,后一分句没有主语;至少有两个谓语合并为一个整体,中间没有语言停顿,书面上也不用标点符号隔开;一般有关联词语联结两个谓语等。但是,从意义来说,它却育着复句的内容,如:表示假设、条件、转折、因果等关系。对于紧缩句,可以概括地说,这是复句的特殊现象,用单句的形式表示复句的内容,是复句的紧缩。不过,概括的认识毕竟只是概括的认识,有若干问题还需进一步分忻研究,其中之一便是紧缩句与单句的复杂谓语的区别和辨认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句看看:  相似文献   

5.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复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大多由两个分句(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因为……所以……”(一)课文内容(1)因为他工作很忙,所以我不愿意为这件小事情去打扰他。这是个偏正复句。前一分句说原因(或理由、根据),是偏分句,后一分句说结果,是正分句;用“因为”和“所以”联结起来。这种复句,反映的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叫作因果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因果关系很明确,有时也可以不用“因为”和“所以”,如上例就可以省去不用;也有时候,只用“因为”,或者只用“所以”。表示原因除用“因为”外,还常用“由于”。表示结果除用“所以”外,还常用“因此”等。有时候,先说表结果  相似文献   

7.
汉语单复句学说“源”出自晚清学者严复(1904)著《英文汉诂》.严氏将英文的Simple、Compound、Complex分别译为单简句、合沓句、包孕句,并将后二者合并名繁句.严氏简句、繁句之分是据英文动词变化有定式、不定式之别而产生句法功能迥异的Clause(分句/子句)、Phrase(动词短语).汉语动词“无变”,不存在分句/子句跟动词短语之别.所定分句/子句实是一种短语——主谓短语,跟动词短语句法功能相同,且可互为结构成分.仿严氏书简句、繁句二分引以为“源”导出汉语单句、复句二分之“流”,是机械引进、生硬照搬的方枘圆凿.这种“源”“流”实践分析的方枘圆凿现象存在从1920年至今有90年,是汉语现代语法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大误会”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认为单复句是世界上一切语言公有之“大同文法”,“天之当然”存在于汉语.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种种单复句划界理论是这种“大同文法”观的再反映.种种方法无一种能分清单复句,是理论分析表现出汉语有单复句这一“历史性的大误会”在当今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格律诗中有多行一句的现象,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同时一行多句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如“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行多句就是一行诗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复句,上面两例都是每行诗中有三个分句。不过这种复句的分句之间并无语音停顿,从形式上看就是一个句子,习惯上也称为一句诗。但仔细分析起来,便可发现它并非是一个单一结构,而是由两个以上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体。这种现象在古代散文中大量存在,在格律诗中也很多。我们可以把…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第五册知识短文“多重复句”几经修改,但还有不太严密的地方.为了更准确的理解,就其不妥之处作如下浅析.教材以例句(3)为依据,说:“例(3)的情况不同,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又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这样,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就包含了两种逻辑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一层套一层.这样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这两句话有两个疑点,容易造成错觉.“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又都是表示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0.
which,as引导的分句,which,as所指为词组、分句、句子、复句或一系列句子的,语法学家一般将其处理为关系分句。本文从形式、语意、结构以及先行同概念等方面.对这类句子进行了剖析,揭示出了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关系分句的特点。认为应把这类分句从关系分句中分离出来,处理为构成并列句的一分句。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习的一段时间里,从备课到讲课,使人感到“多重复句”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尽管自己作了很大的努力,教学效果仍不够满意.“多重复句”,主要是讲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结构层次.所谓“重”就是层次,“多重复句”就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它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由于它包含的分句多,层次多,结构层次和意义关系也比较复杂,不是一看就能把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的角度看《孟子》多重复句中的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多重复句中第一重出现条件关系的情形,表条件与表结果的分句在结构形式上的差异较大,这在某种意义上与认知有关。第二重出现条件关系的情形,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果在语义上或者互相矛盾、补充,或者层递,亦或后一条件复句的条件为前一条件复句的结果。所有这些,使《孟子》更雄辩、更具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0 宾语承前省略,是指结构上必不可少的宾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没有出现,省略了的宾语可以从上文找回,可以肯定地添补出来的语言现象。宾语承前省略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现象。在以往的语法论著中,有时也提到某些宾语可以承前省略的句型,不过,都说得非常简略。在现实的语言中,我们发现,复句里分句的宾语承前省略的情况比目前一般所说的要复杂得多,广泛得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现将我们考察所得细述如下,作为对以往研究的一些补充。 1.0 承前分句的主语省复句中,后分句的宾语承前面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 1.1 承前相连分句的主语省后分句的宾语,承借和它相连的前一个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这是宾语承前省略最常见的现象。例如:  相似文献   

14.
多重复句     
一课文内容(一) 什么是多重复句具有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例如(①表示第一分句,②表示第二分句,余类推。|表示第一个层次,||表示第二个层次,余类推。下同。): (1)①我赞美白杨树,|因果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递进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并列②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因果③教人活泼不得;|并列④只有孔乙己到店,|||条件⑤才可以笑几声⑤,||因果⑥所以至今还记得。例(1)中的①分句和②③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是这个复句的第一个层次。②③两个分句  相似文献   

15.
西宁方言中存在着“X呵X(唛),S”格式的转折复句。本文分析了这一句式中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紧缩形式,探讨了该句式中分句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条件复句是是偏正复句的一种,任何一个条件复句的分句间都存在着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一般现代汉语语法书常把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分为三种:假设条件句、特定条件句和无条件句。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的结构形式也在日益变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地解读《荀子》变得愈加困难。在分析《荀子》对比复句的构造格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对比复句的语法面貌。研究发现,对比复句以两分句为主,鲜明的比照便于甄别细微的差异;对应的形式使得分句信息相互传递,在联系中获得了明确而稳固的意义。它多见于论辩文中。对比复句的分句在结构上严格对应,层次分明而单一;其在描写同一事理的不同方面时,自然地显示出意义归属上的“同域”。  相似文献   

18.
小句关联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语义关联的小句联结而成的一种语法结构体,根据语义关系的层数,可将其分为简单型和复合型两类,两类都具有复句下位、复句、句群下位和句群4种基本语表形式;小句关联体有小句、逻辑语义关系和关系标记3个构件,3个构件可以通过4种构成规则组合成型;小句关联体中的"语义关联"特指逻辑语义关联,表明逻辑语义关联是小句关联体形成的基础,"小句"实指分句,表明分句是小句关联体的基本构件;在小句关联体的形成阶段,其语义关联是语表联结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到了成型以后,两者之间互为充要条件。由于小句关联体可以完成内外联结和关系标记的双重统一,因此小句关联体必将成为有标复句联结机制分析的载体和核心。  相似文献   

19.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练习四第三组答案认为: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是转折的,用“不是……而是”能正确地表达这种关系,原句如下:“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我认为,编者单从字面上出现了一个“不”字,就断定此复句是转折复句,是错误的,它是并列复句,理由是。①两个分句意思一致,语义上并无转折,“不单凭热情工作”与“把气概和求实精神结合”在本质上、内涵上一致。②转折复句在形式上可加“但是”、“却”等转折连词,而本句不能加。 《反对党八般》一文练习二答案有两处问题;其一:  相似文献   

20.
p代指选择问前小句,q代指是非问后小句,“p q”代表“选择问 是非问”构成的选择问句。文章试图对“p q”选择问句存在的纠结加以论述。指出:连接词是“还是”时,两小句偏向合取态势,有时也用蕴含“还是”的“或者”,两小句倾向于是复句的分句。当两个句子呈析取态势时,偏向用“或者”,几乎不用“还是”,两小句倾向于是句群的组成部分。复句和句群之间大多可以转换,并有着不同的主观视点和不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