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略论三国兵士的婚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三国集兵方式由征兵制向世兵制过渡,兵士的婚姻问题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为了这一特殊社会阶层繁衍后代的需要,特别是保证官府有稳定的兵源,魏、蜀、吴三国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兵士的婚姻问题。曹魏实行士家制,规定士之妻、女只能配嫁于士,寡妇甚至由官府抑配,士亡要罪及妻子。吴国在将士家属是否随军居住问题上曾有反复,但最终还是实行了将士妻子随军居住,对于兵士之妻则始终采取了随军的方式,有利于兵士婚姻与家庭的稳定。蜀汉则实行了类似曹魏的兵士家属集中居住且为质任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族兵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兵役形态.在北方草原,从有明确记载的匈奴族兵制到入关前的女真人,北方草原民族无不实行族兵制.族兵制是北方草原民族数千年来传承不断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是族兵制最初阶段的本质特征.匈奴国家政权建立后,先后征服、统治了周边民族,迅速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其军队不再由居民“自动”组成,军队的组成具有了强制性,但这并未改变其全民皆兵、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匈奴、柔然之后的北方草原民族政权是以“地区部落”组织为基础的,随着部落构成以血缘为纽带到以地缘为纽带的变化,北方草原民族政权实行的族兵制的血缘色彩逐渐褪去,地缘因素日益增强,并最终成为了主导.  相似文献   

3.
被传世文献忽略的唐代河东承天军的历史踪迹在几份唐朝碑志中留下痕迹,通过碑志与文献的互证,可以发现河东承天军是在唐朝河朔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后组建而成,其兵数消长、军职编制以及战略地位的变化,反映着唐政府与河朔藩镇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前后相差十年的唐<承天军城记>与唐<妒神颂>二碑所保存承天军较为完整的武职题名,介于开元兵制向藩镇兵制过渡的关键时期,对考察唐朝基层兵制的变化轨迹有着相当学术价值,值得学界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五代宋初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转折时期。统一与分裂、中央集权与藩镇割据的矛盾构成这一历史时期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对宋以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五代宋初削藩的全过程,以往史家已有所论述,但由于对五代藩镇兵制缺乏深入翔实的考察,这方面的论述不免失之于空泛,有些结论似有偏颇之嫌。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兵制的角度对五代藩镇和五代宋初的削藩措施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5.
从公元907年到96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割据者之间,“势均者交斗,力败者先亡”,充满着激烈的混战。他们深知要消灭对手,割据一方,进而扩疆拓土,攫取皇位,必须以军队为主柱。在全力扩军中,普遍重视推行牙兵制度,召募壮勇,精心扶植,作为依靠力量。研究牙兵制度,可以寻绎出五代十国兵制的脉络。本文拟根据常见的史料对五代十国的牙兵制度加以钩稽梳理(不涉及禁军),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身为一代硕儒,王夫之对于军事问题也有广泛涉猎,在战争观、战略战术和兵制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并借此对明代灭亡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和反省,试图找到反清复明的方法.就战争观而言,王夫之对"仁义"和"爱民"等论题有深刻阐释,表现出明显的兵儒合流的特点;在战略战术方面,王夫之并不拘泥于儒家传统道德的束缚,在攻守之策等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在兵制建设方面,王夫之认为应当以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兵制,顺应历史发展和战争需要,及时对兵制进行变革和调整.出入兵儒的王夫之,其论兵之作留下了特殊的时代印记,也折射出一代学人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从兵制史的角度看,它是晚清兵制发生第二次大转变的枢纽。本文仅就有关甲午清军兵制的三个问题试作探讨,以求教正。一、甲午战争暴露了清军兵制与近代战争的尖锐矛盾兵制是组织、管理、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直接导致兵制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战争的发展。当技术上的进步被用于军事目的之后,必然会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从而导致军队组织的变化。因此,兵制必须与战争的发展相适应。当一种兵制已不适应战争需要的时候,它就会被…  相似文献   

8.
清朝收复台湾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台湾地区实行了有别于大陆绿营兵制的沿海军事联防制度——班兵制.这一制度总计持续了200余年,戍台班兵主要从福建全省水陆各镇抽调,海坛镇(海坛即今平潭)是主力之一.这些渡台兵丁不仅承担了戍卫台湾的重任,而且带动了福建人民移垦台湾的浪潮,在开发台湾及促进两岸人民的交往及文化的交融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宁安县东京城镇出土的金代官印"上京路军马提控木字号之印"是金代晚期上京路高级军事将领印信.它不仅为金国、东夏国的官制、兵制、行政建置、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考古学、历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 十六国时期的少数部族政权中,是否存在过象魏晋南朝时期世兵制度下那样的士家和兵户,这是研究十六国时期兵制的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疑问。本文试图从营户、镇户及其与兵户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十六国时期的兵制作些考证和辨析。错误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1.
论曹魏屯田     
一屯田是历史上一个較复杂的問题,必須与軍队的历史和土地关系的变化經程一并考察。王嗚盛周礼軍賦說,大体上解釋了一些领主制时期的軍赋关系,和兵民(农)合一問題。但周官一書所存在的材料的复杂性,沒有获得应有的解决。錢文子《补汉兵志》,陈傅良《历代兵制》,是鍼对着宋代的現实問題的撰著,于兵役的基本問題,即土地关系,會有所推論,然关于兵农分合問題,受历史的制限,沒有获得結論。对于宋代的兵备,亦只能作空想的計議与叹慨。《馬氏通考》,对于屯田和兵制,援引历代各家論著,多所推論,亦依然滞留在兵民(农)分合問題上。  相似文献   

12.
魏源从历史上兵制、赋役、刑罚、科举等制度的沿革中 ,认识到后世胜前世的历史进步现象 ,具有进化论历史观。从公羊三世说中 ,魏源引申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说 ,在印证历史是不断变化的同时 ,特别看重历史中“一治一乱”之循环 ,一“文”一“质”之反复 ,具有循环论历史观。在他看来 ,他所处的时代是末世 ,是“文”胜“质”衰的末世 ,故应采取对策 ,化繁就简 ,“去奢去甚去泰” ,由“文”返“质” ,达到天下大治的升平盛世。魏源之循环论显然是为改革时弊、挽救时局服务的 ,现实意义大于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收录了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109页,其中第91页文书涉及兵士家属上书请求代领士兵衣赐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文书的收文机关为第七将,指出了文书的性质属于庶民上书,并结合其他文献考察了文书反映的宋代兵士衣赐制度和南宋初陕西军事形势.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近代中国具有多方面影响。就军事方面来说,他手创的湘军兵制开了后世兵为将有之先河,其军事战略思想也值得后人研究。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在他多年从事的战争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当时太平军的顽强抗争与清廷的猜忌干扰这一双重压力之下的产物,本文拟从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历史出发,仅对其军事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宋初的兵制改革,是宋初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论者甚多。笔者不揣冒昧,谨陈管见于下,尚祈赐教。一、腹心之患军队,这是一切政权的柱石。对军队的处置,即兵制的问题,对于任何政权都是关乎稳定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程喜霖 《西域研究》2006,8(3):22-29
吐鲁番阿拉沟新出唐代鸜鹆镇烽铺文书,揭示了唐烽铺的建制,填补了唐兵制的空白,补充了史籍的缺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清政府为挽救危局开始在全国推行"新政",拟按照西方近代化军队模式改革兵制。新疆在时任巡抚潘效苏的主导下,实行了与内地省份不同的兵制改革模式,即遣散内地湘籍为主防勇,改练本地世袭兵,其意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开源节流,开发本地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但这种改革模式不仅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徒增耗费,为边疆稳定与安全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8.
何兹全     
《学术界》2001,(5)
何兹全山东荷泽市人 ,1911年生。 1935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曾在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留学日本、美国。 1950年从美国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担任教学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秦汉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唐史学会等学会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 :中国社会史(隋唐以前 )、汉唐寺院经济、汉唐兵制。在研究工作中 ,能抓大问题。研究题目多是有关国计民生和反映时代面貌的大问题。继承了中国传统史学、重材料、重考证 ;又受有西方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训练 ,重视从宏观、微观、从发展上…  相似文献   

19.
契丹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 ,将“习惯地由同一家庭选出他们的后继者的办法”逐渐确定为世选制度。世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 ,家族之间对世选权位的争夺仍在不断继续 ,而并非一成不变了。某些家族尽管处在较高的世选位置上 ,但家族势力仍有可能从盛转衰 ,走下坡路 ,而另一些家族则借助世选的有利条件 ,势力得以较长期地维持或逐渐壮大。世选制度为契丹皇族、后族及新旧贵族家族势力的维持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再加上经济上的头下军州制及军事上的私兵制、部族兵制等等因素 ,又为家族势力的维持提供着经济和军事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巴黎公社中的国民自卫军具有如下特点:(1)军队采取公民兵制;(2)军队的职责在于维护公社的独立和自治;(3)军队的饷金微薄.国民自卫军是对传统公民兵制的再现和超越.国民自卫军制度为国家权力回归社会以及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提供了实践方式,它的精神同巴黎公社的精神是一致的,它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公民参与共同体活动的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