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人传统音乐因素对莫里森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她把代表非洲文化的黑人音乐运用到创作中,将音乐作为一种叙述策略,表达了对黑人种族命运及其文化地位的强烈关注。《所罗门之歌》、《宠儿》中黑人音乐因素起到了布局谋篇、控制故事节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黑人女作家,她极其关注美国非裔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此通过分析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中波琳.布莱德拉夫、皮克拉.布莱德拉夫和美国非裔黑人女性整体的心理状况,阐释了她们作为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症状和命运。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作品中表现为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对压迫她们的白人文化产生的一种扭曲的积极的感情。这种感情与她们的悲剧命运息息相关,只有爱才是抵抗白人文化侵蚀的有力盾牌。  相似文献   

3.
王莹 《河南社会科学》2001,9(3):103-106
重新审视了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形象的人性价值与命运悲剧,尝试从新的角度分析她走向毁灭过程中宿命抗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于1976年发表的小说《梅丽迪安》,真实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英勇斗争。作品刚一发表,就受到美国进步舆论界的好评,至今仍被列入美国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名著。小说突出的艺术价值,首先在于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塑造了以梅丽迪安为代表的黑人妇女群体形象。小说的主角梅丽迪安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黑人女性。她把个人的命运同黑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以她独道的视觉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抒写着人类生存的困顿与无奈 ;勾勒着充满活力而又直视人性的悲剧。她笔下的悲剧大多都洋溢着一种荒凉感 ,这正昭示了她悲剧的内涵 ,人类因无法摆脱自身的弱点 ,才挣扎不出自己既定的命运 ;由于人性本身的矛盾及人性与社会道德、秩序和理性法则之间的冲突 ,才导致人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黑人问题就是美国社会最重大的问题之一,而且两百多年来,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19世纪开始,黑人的命运开始受到美国作家的关注,从早期白人女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到当代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根》等一大批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和不公正的命运,揭露了美国社会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与种族压迫,尤其是《根》发表以后,一股黑人寻根的热潮在美国崛起。到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日益觉醒,他们开始为争取自由平等,反对种族歧视而斗争。这一切,为黑人文学的日趋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曾被部分评论家指责为是对黑人男性的污蔑。实际上,莫里森关注黑人男女关系,她理解和同情黑人男性在美国社会中的特殊处境,她的小说既揭示了黑人男性在白人男权观念影响下的弊病,也赋予了他们自我拯救与帮助他人的潜能。本文结合对小说《宠儿》中塞丝和保罗曲折爱情故事的分析,解读莫里森笔下的黑人男女关系,强调两性间和谐关系对黑人社区延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黑人问题就是美国社会最重大的问题之一,而且两百多年来,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19世纪开始,黑人的命运开始受美国作家的关注,从早期白人女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到当代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根》等一大批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和不公正的命运,揭露了美国社会无处……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在小说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聚焦黑人小女孩,关注黑人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呼唤坚守黑人本民族传统文化,重建黑人种族精神,指出这是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立足和崛起之本,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对以往黑人作家小说创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谭瑛  彭颖 《理论界》2006,(2):184-185
本文以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一位黑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为中心,揭示了种族歧视对黑人社会和单个黑人家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揭示这由来已久的种族歧视是如何渗透并摧残美国黑人的心理健康的,分析了黑人自我扭曲与自我否定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白人文化统治的社会中刻画了很多思想最终觉悟并能够担当黑人文化传统重任的黑人形象,她为重构被奴役而抹杀了的黑人文化身份而摇旗呐喊,使其小说充满了同情、希望和力量。她的小说根植于黑人文化传统,展现了那段不容遗忘的历史。重新建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是莫里森本人对美国文学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期,美国黑人的政治地位急剧恶化。这种变化,既是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其阶级统治的产物,也有包括白人工人在内的下层白人劳动群众受白人沙文主义的影响,未能与黑人团结战斗的因素,而黑人运动领袖们的改良主义路线也应负“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3.
姜士昌 《东岳论丛》2022,(9):128-136
R.S.托马斯是威尔士当代诗坛泰斗。他虽终身栖居乡野,却时刻心系人类命运。他诗歌中的“机器”意象是人类悲剧命运的象征,是诗人借以反对现代物质世界的有力武器。在托马斯的诗歌中,“机器”不但毁灭了古老的文化传统,刺激了人类的贪欲,剥夺了人类的宁静,使人类精神沦丧,人性尽失,更裹挟着人类向自我毁灭的深渊狂奔。托马斯对这种“机器”主导下的自我毁灭式传统工业文明展开了猛烈抨击,其目的不是要兜售所谓的原始主义,而是要借此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期盼。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是荣获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一贯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社会主题以及这一特殊群体在黑白两种对立文化冲突中的挣扎过程.<乐园>延续了黑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黑人团体由追寻净土重建家园的自由斗士变成墨守成规、闭关自守的顽固派的故事,批判了黑人种族在追求种族归属时的错误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盖茨认为黑人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黑人文本特性对认定的中心理论话语加以质疑、梳理、颠覆和修正.而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对黑色命运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盖茨的文学理论建构不谋而合地颠覆了主流中心话语的权威性,弥补了西方文学理论和评判模式构建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主人公西丽与莎格的情感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性恋,而是在男权至上的黑人社会里黑人妇女共同向命运抗争过程中结成的姊妹情谊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体现。唤醒妇女自我解放意识,团结互助走向自立自强之路,正是艾丽斯*沃克创作《紫颜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讲述了女主人公塞丝出于浓厚的母爱,为了不让女儿遭受非人的奴隶制折磨而不得已杀死她的故事。描述了塞丝和黑人群体之间一波三折的复杂关系,从最初的团结友爱到妒忌非难,再到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归黑人群体怀抱。充分说明了黑人群体在黑人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精神自由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32-140
英国黑人经历了从二战前的被迫隐身到当代逐步现身的过程,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当代英国黑人的总体变迁最为多元与复杂,尤其是在浩浩荡荡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英国国内政策的调整,英国黑人不再是封闭、独立的个体,而是与英国白人的命运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在短短的60年间,英国白人和黑人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又主要体现在"黑人性"、"英国性"和"英国黑人性"三个概念的变迁上,基于三个概念的相关关联性,受全球化思潮普及的影响,它们均呈现出"混杂共生"的特点。随着黑人文化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承认,黑人文化研究必将成为学界一个极具研究潜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