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齐夫 《中华魂》2012,(17):23-2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所谓大事,即惊天动地的事,牵动全局的事,关乎国家兴亡的事,提振民族精神的事,造福全社会的事,改变世界的事,改写历史的事等。神农为尝百草来,大禹为治水来,老子为《道德经》来,  相似文献   

2.
正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南丰小学是无锡市新区江溪街道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过程中的新办小学,于2010年开春正式启用,目前共24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是一所典型的"小学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师资源于两所村小,90%的学生是新市民,在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磨合,也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可能性。如果稍作展开,我们可以这样描绘学校的愿景。在教育哲学上,全校师生能  相似文献   

3.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座右铭,这“一大事”便是普及教育。他在《普及教育运动小史》中这样写道:“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喜欢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①为普及人民的教育,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四处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整个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  相似文献   

4.
正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毛泽东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系统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文盲多、科学文化素质低的状况,毛泽东贯彻教育为广大工农群众服务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民业余教育,并施行"半农半读"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发表过重要的讲话从中指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事业,它需要我们中华儿女一代代共同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与拼搏。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多次阐述了"中国梦",而当代的大学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与觉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失败与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就目前而言,高校把对中国梦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的教育内容[1],并不断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下的中国梦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园丁",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教师甚至和"天地君亲"并称为"五圣",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死亡教育"并非教人如何"去死",而是在观念上的由"死"观"生",是更深切的对人们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对人们的"死亡品质"与"生命品质"提高的关注。本文从死亡教育的本源、内涵及实质切入,认为死亡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珍惜、热爱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辉而不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9.
根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早期"彩绘陶"残片,以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彩绘陶"发展情况,对河姆渡"彩绘陶"艺术的图案(图形)、色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彩绘陶"艺术进行了对比论述。以"彩绘陶"艺术为载体,对浙江"彩绘陶"区域性文化与我国"大文化、大艺术"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对我国传统图案(图形)色彩的"五色审美观"及其文化内涵的延伸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从哪里出发、注重什么、采用什么方式,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理清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幼儿教育的有效进行。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的探究。一、"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析解"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在针对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的弊端,合理地汲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雅与俗是中国文学乃至文化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有着政治的、道德伦理的、文化的、文学的、艺术的等丰富内涵,雅俗不仅仅是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文化与社会乃至人、事、物的重要标准。雅俗问题是冯梦龙"三言"研究的核心问题,雅就是道心、天理,俗就是人心、人欲。冯梦龙提倡"奏雅"与"适俗"并重,大力提高小说的地位,其"三言"的成功带动了世情小说持续的热潮,《型世言》、《石点头》、《豆棚闲话》,特别是《红楼梦》等一大批世情小说杰作相继问世,冯梦龙不愧为世情小说的伟大先驱与教主。  相似文献   

12.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与农民大众相结合,建设新农村"是我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一贯思想。百年来,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经历了"五四"先驱者、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派、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5个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寄予青年知识分子各不相同的历史使命,而新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扛起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当我提笔写此文的时候,突然想起续范亭的一首诗来:“人生无地间,各有所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续老前辈是山西国民革命的先驱之一,曾任国民革命军的中将高参。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打响以后,他到处奔走呼号,请命抗日。为了抗议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并唤醒国民的抗战意识,他曾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全面抗战爆发后,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堪称我国师德建设的楷模。孔子一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教育实践中,他尊重和热爱学生,"有教无类";教育学生,"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培养学生,"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孔子以自身的教育实践完美的诠释了师德精神,作为当代教师应继承孔子的师德精华,并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加以应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颜元以习行之学为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形成"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实学教育思想体系,开经世济民之新,担负振衰起弊的历史重任。颜元以培养"通儒"与"专才"相结合的"实才实德之士"为教育目的;主教漳南书院,将"三事"、"六府"、"三物"的"事物之学"注入了时代精神,渗透了西学要素;以"主动"、"习行"为主要教学方法,批判虚妄不实之偏和空疏无用之风,将经世致用思潮推向了新的高度,体现划时代的历史价值,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用盖娅的危机来昭示人类应警醒所面临的环境危机,这是创价生态教育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他曾积极倡导用生态社会家园、人类生态家园和自然生态家园来着力构建生态教育的理想家园——生态伊甸园。池田大作从《法华经》中寻找"依正不二"的思想作为创价生态教育的内核,力图通过教育提高人类的危机意识、文化意识和行为意识,并以此作为人类化解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药方"。  相似文献   

17.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权还给学生,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是"基础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这个教育理念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为"升旗仪式"注入了生机。学校每一周举行的升旗仪式,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等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学校新闻、学生风采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8.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虽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磨砺而仍不乏对现代教育的指导意义。无论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或是教育原则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孔子的思想中有太多的养料需要我们去汲取。现代中国教育必须在继承和借鉴古代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活德育是罗辀重在陶龛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罗辀重的生活德育价值取向于"充实生活",强调在师生"共生活"中进行,以学生生活"自治"为途径,构建师生"诗的生活",从而成就了陶龛学校师生"血性"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0.
"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就是政府通过对资金和各种教育资源的统一筹措和安排,使城乡教育获得平衡发展,为城乡公民提供较平等的教育条件。由于以往城乡教育没有实行统筹发展,导致部分公民没有得到应得的教育资源。在当前,我们应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来引领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