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对中国长城和印刷术的最早介绍──16世纪欧人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两大补遗吴孟雪中世纪游历过中国而又留下记录的欧洲人,首推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他的《游记》在东西文化交流史和世界地理学史上的意义,用一句话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1)但马可波罗...  相似文献   

2.
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下)杨志玖(四)地名勘同问题马可波罗旅程遍及中亚、中国大陆、南海诸国及印度海岸诸地,所列地名甚多,由于年代更迭、地名变迁,特别是他不懂汉语,所记中国地名除少数用蒙古语或波斯语外,对汉语地名多拼读不清,兼之各种...  相似文献   

3.
邬国义 《学术月刊》2012,(8):128-147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士最初简单的介绍,至国人的初步反应,进而至日本教科书大规模的引入,报刊传媒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读者层面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其人其事愈来愈广为人知,从而成为传媒中的一种公共知识。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接受及其逐渐扩展的途径与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样貌。它既反映出其在中国早期的反响,也为此后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对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可·波罗(1254—1323)是中世纪大旅行家。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轰动一时,在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本书行文简朴而饶有趣味,保存了不少史料,是欧洲人借以了解东方、特别是中国的重要著作。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游记》在国内的翻译与研究情况,笔者将搜集的有关材料稍加整理,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日僧圆仁大师在中日文化交流趋于衰退的晚唐时期,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随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团入唐求法,在中国度过了近10年的请益僧生活,先后在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向中国佛教界高僧请益,由于唐朝政府规定所限,未能如愿去台州请益。圆仁将在华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对后人研究晚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佛教活动及唐、日、新罗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此书比《马可波罗游记》早400年,被日本学界誉为“东洋学界至宝”.圆仁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追念。  相似文献   

6.
元代欣斤塔刺思(Chingintalas)是《马可波罗游记》里所记述的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地理名称。迄今为止,这一地名方位不明,是元代西北地理中一个难解的谜。本文试就这一名称略作考证,还请方家指正。一《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欣斤塔刺思”一章紧接在“哈密”一章之尾和“肃州”一章之前。冯承钧中译本(据颇节法译本)列作第59章,新近出版的陈开俊等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有一个响亮的名号——"马可百万"(Marco Millione)。人们普遍认为该名号源自其《游记》中为表述大汗帝国的无数财富及宏伟气势而反复使用"成百上万"之类的吹嘘之词。历代学者对其来由有着诸多不同的解释。在对波罗家族的遗嘱、教会档案、遗产清单等文件研究基础上,认为此名号是马可波罗宅邸名称"Villione"的误读,而这也与他积累的万贯家产、传奇身份相契合。对马可波罗而言,这一名号可谓实至名归,而不是西方讹传的它是"说谎大王"或"吹牛皮者"的代名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证实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兴衰原有道魏源著《元史新编》曰:“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走,海清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自塞外三帝,中原七帝,皆英武逐立,无一童昏暴谬之主。而又内无宫闲阉宦之生,外无强臣夷狄之扰,其肃清宽厚,亦过于汉唐。”(《古徽堂外集》卷三《拟进是(元史新编)叙》)魏源是否是在借美元而誉清,是另外的话题.他指称的却大抵都是事实。元代在军事上的辉煌世人皆知,元代在科技和经济上的进步与繁荣,是中外史家交口称赞的(参见《马可波罗游记》、《甘二史剧记》、《元史》纪、志)。尤其是交通建设上的成就是空前的(详见《元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10.
《七十八日游记》是德富苏峰1906年历时两个月零十天游历中国的见闻及感想,很好地反映了日俄战争后德富苏峰中国认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他在《七十八日游记》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人的自私自利、软弱、缺乏公益心、没有进取心、缺少国家国民意识等这样一种负面形象,并阐述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及政治局势的看法。不可否认,苏峰对当时中国(人)的认识是存在一定客观性的,但是苏峰的这些记述也是多有偏颇,行文中充满了作为"兴盛国家的国民"的自负与骄傲,以及对中国的鄙视情绪,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原因,造成了德富苏峰的上述中国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颗赤诚的中国心──纪念包尔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谷苞(一)远在三十年代,当我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包尔汉的大名。那是从内地的一些学者所写的著作和游记中知道的,并且知道了他是一位热心追求新知识、新文化的维吾尔族学者。如徐旭生先生在所著《西行日记...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诗论的审美观张国荣元好问的诗论,集中地体现在他于金宣宗贞五年(1208)年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以下简称(论诗》)中,在这组诗中他对自建安以来到宋代的重要诗人都作了比较系统的品评,体现出他独特的诗学观.本文拟就元好问诗论的审美观作些粗浅的阐析...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中国革命》与费正清的史学倾向陈同费正清(1907—1991年)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是他于1986年撰写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在他数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这本书基本代表了他对近现代中国的总体看法,并反...  相似文献   

14.
吴玉章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太平革命以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分析》(1928年)、《中国历史教程》(1934年)以及《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1949年)等论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相应的中国史学研究领域,无不具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5.
刘克宽先生的新著《文化觉醒中的文学思考》(人民中国出版社1997年6月版),辑自他于1986年至1996年间撰写发表的数十篇文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为新时期的1986年至1996年这十年最具文化底蕴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极富独特视点的批评话语和阐释文本。众...  相似文献   

16.
1993年5月,我和刘济昆先生在浙江富阳举行的“孙吴与三国文化研讨会”上相识。从此,鱼雁往来,友情不断加深,对他也逐渐有所了解。1993年9月,我俩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古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聚会,畅谈良久。至今我阅读过他寄给我的书籍已有十几种,可以就刘济昆的作品作篇文章了。刘济昆是香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最现代的诗》一文,被香港老作家刘以先生收入由他主编的《港岛明珠》一书。他的《文革大笑话》、《牛鬼回乡记》、《中国文坛游记》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胜炙人口,享誉海内外。《文革大笑话》、《牛鬼回乡记》可说是当…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工艺产业律属于其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2005年6月,据台湾出版的《2004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相关数据显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自2002年推动以来,至2003年,产值(附加价值)已经提高为2,635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30亿元),较2002年大幅增长14.01%,就业人数增长3.1%。  相似文献   

18.
论周敦颐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李锦全周敦颐,字茂叔,原名实,"后避英宗旧名改颐"(《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事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无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终年五十七岁。他曾建书堂于...  相似文献   

19.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是英国的杰出诗人,又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斗士。他的名字,早为我国人民所知。本文就拜伦的代表作《查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揭橥和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文体,中国游记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和博大深厚 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旅游热的勃兴,游 记文学创作不仅日益兴盛.而且承负着更加多元、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历史地看,中国游记文学恰好正 式诞生于人文觉醒的魏晋时代,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特定时代精神孕育的宁馨儿。同时,这一时代 精神之于游记文学创作,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并且具有独特的互动方式、途径与结果。从“游”的审 美精神、实践活动到艺术创造;从赋、书、序的多元选择到最终于“记”的定型;从“文学游记”与“地志游记” 的两向分化到相互融合;从《水经注》由他志著作向地志游记、由地志游记向文学游记的依次转化并跃升为 初期游记的经典之作……都无不如此。魏晋人文觉醒的时代精神催生出了游记文学这一奇葩.同时游记 文学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载体涵蕴、体现着这一时代精神.通过生命与自然的审美熔铸,赋予山水游历 的对象、主体与行为以生命、以哲理、以永恒.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