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顿不是光的微粒说的代表。他是自然科学史上第一个试图把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统一起来的自然科学家。他不反对科学假设。相反,牛顿提出光的二重性假设,正是他运用分析和综合、科学假设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所取得的闪烁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史和大科学史的学科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科学史经过几百年的演进发展,已经走向初步成熟、能够进行自我认识的阶段.自然科学史已经建立和有待建立的分支学科,可区分为普通科学史、科学综合史、科学学科史、科学社会活动史、专项科学体制史、专项科学成就史七个学科群组.大科学史是指将研究范围延展到包括所有科学部类的科学史.大科学史研究,在分析方向上要特别关注对新兴科学部类的历史审视,在综合方向上要突出对各个科学部类相互关系的历史考察和普通大科学史的相关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然科学是探索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它们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自然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指导构建学科体系 ,要让学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立一种积极能动又唯物辩证的观点。因此在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适时地、有意识地、系统地渗透到各知识点中。下面就自然科学教学中对这方面思想的渗透教育作一探讨。一、世界是物质的在物质这一节内容中 ,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世界是物质构成的观点 ,从生物体与非生物体 ,从宏观的宇宙天体到微观的粒子 ,从有形的实体到无形的场 ,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深化和发展离不开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当代立足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功能主义不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前瞻性和革命性的方面,而且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提供了资料和启示。当代意识的研究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与最新科学成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1979年4月,苏联和东德,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二次关于科学认识发展的方法论问题的双边会议。苏联方面参加会议的,有国立莫斯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的学者,以及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史和技术史研究所的学者;德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有柏林洪堡大学科学理论和组织部的学者。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逻辑和科学认识发展的方法论问题、科学学和历史学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克尔列(自然科学史和技术史研究所)在会上作了题为《科学是精神生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大革新家爱因斯坦指出:“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内心的自由”,也就是“精神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必要的精神条件,也是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一种思想基础。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精神上的自由”是指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时,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不受传统观念和陈规旧习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敢创新。那么,科学研究为什么需要“精神上的自由”?妨碍科学研究人员争取这种自由的因素是什么?为了实现它,社会应当创造那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科研人员本身应当具备那些思想素养?本文试图结合自然科学史的事例,对这些问题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是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在历史气候学、历史天文学、历史地震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创办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使我国的自然国学研究走上了建制化的道路。在他的身上具有很崇高的科学精神,但他是人不是神,他的学术研究不可能摆脱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他曾提出过"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这是一种过分把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实验基础本质化的观念。另外,西方科学的还原论思维特点,也限制了他对中国古代科学体系能够作出更高的认识。他奠基、开创和领导的"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事业,其宗旨不是为了传统而研究传统,更大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即开发中国科学传统的现代科技创新功能,这种开拓性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为了继承他的精神,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在保持几十年来的分科传统的同时,还要开拓综合性研究,以发掘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宝贵矿藏,促进和实现全人类的现代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科学品质与人文品质刘斌张阳(北京联合大学学报)马克思曾经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会把关于人类的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正如同关于人类的科学把自然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一样:它将变成一个科学。我们称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为一个科学的过程为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CO2两面观和五点论探讨,以及生物化学教学寻归的自然法则和教学目的辩证关系;说明自然科学的教学一定要贯通自然辩证法.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逐步一体化,纯科学已不再存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已经不能只归结于技术了.因此从微观上看,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科学研究存在相对禁区,但是由于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的精神,从宏观上看,从人类的历史长河来看,自然科学研究没有绝对禁区.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自然科学研究的禁区问题.自然科学研究的禁区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我们应该把有无禁区看成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两个对立面,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从而推动整个科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相互借鉴和结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比较,说明研究社会比研究自然更难,社会科学应借鉴自然科学方法,自然科学也应借鉴社会科学方法,适应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但要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鉴,而且要进一步走向结合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这一光辉论述,是纵观人类几千年来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史而得出的。这是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相互关系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恩格斯在这里所揭示的唯物主义要随着自然科学每一划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形式的科学规律,既包含着唯物主义在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方面的充实、丰富、修正和发展,也包含着其哲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和谐与文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现代社会的依托基础与文化核心,要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促进文明系统的和谐发展。鉴于当今社会是高度知识化的社会形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实现文明和谐发展需要全面依靠和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整体力量,实施以科学和谐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知识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学要注意把教材的科学内容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用科学史料,发明史,科学家政治生涯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阔视野,启发思想有重要意义。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它既受辩证唯物主义制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把科学内容和思想教育密切联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无产阶级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我以前对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得不多,下面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应具备忠实于真理的理论品质,对实际要有具体界定。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结合是必然趋势,从现实情况看,要加强自然科学家同社会科学家的联系和交流;从地方的发展看,重点是自然科学同经济科学的结合。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要建立机制,确定重点,贴近大众。  相似文献   

16.
我所理解的科学思想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思想史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领域。它是“史”,是史学的一部分,属人文学科;它是自然科学史,又属理科。它研究的是理科的内容,用的是史学方法,又需要哲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活动史是科学思想史的基础,科学思想史是科学活动史的提炼。科学思想史研究是科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结构与逻辑结构的统一、历史再现与理论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走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交融之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千多年来,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经坎珂。走了一条先是重人文教育、轻科技教育,后是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并使二者分家的漫长岐路。其恶果是大大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更扩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此必须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紧密关系论述的指示精神来同等重要地发展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来指导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走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交融之路。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一些报刊展开了“中国古代是否有自然科学”的讨论。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过高地估价中国古代科学的意义,而另一种则否认中国古代有自然科学。一方面,过高地估价中国科学的意义是不妥当的,但另一方面,否认中国古代有自然科学也是难以成立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是忽视了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对性和民族性,把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如果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比作一株大树,那么,哲学则是这株大树上开出的灿烂花朵。因此,在哲学原理的讲解中,如果离开了自然科学的有力佐证,那就象把哲学之花摘离大树,必然显得毫无生气最终还会枯死一样,哲学原理也会变得干瘪枯燥。同时,哲学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中学哲学课的教学中,运用自然知识的实例来讲清哲学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实现哲学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前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正确地领会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必然改变哲学形式的论述,搞清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影响哲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