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电视节目长驱直入台湾的市场,挤占了台湾电视台已经极为狭小的空间,使得台湾自制节目多元化的环境难以出现,并且影响了自制节目的多样性。同时日本节目的海量涌入,也引发了文化安全上的担忧:日本利用电视媒体的"文化软权力"来施加对台湾的影响。台湾的综艺节目,总是效仿日本电视节目中相对低俗的节目和单元,除了容易模仿,容易出收视率的原因之外,也有台湾电视人对制造电视垃圾并不排斥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科普类电视节目作为较早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幕的节目类型之一,担当着电视作为大众媒介进行科学普及的使命,也在电视媒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形式与内容的嬗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兴起,消费社会业已形成,媒介技术不断演进的当下,科普类电视节目发生着多方面的审美转型。既有传受关系层面的"传者主体思维"的大众化审美转向,也有节目本体的多维度审美转向,包括节目形式的景观化转型、节目模式的"真人秀"转型、节目风格的对抗性转型等,以及节目受众的多重审美转变。对当代科普类电视节目审美转型的探索既是业界创作生产所必须面对的命题,也是学界研判以科普类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节目审美追求与发展走向所必须回应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从三个角度论述了电视对儿童语言和阅读技能的影响。主要的内容有: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电视节目的内容、电视对家庭背景和能力各异的儿童的语言和阅读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能控制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指导儿童适度地有选择地观看电视节目,并视儿童的能力状况等而灵活处置,就能有效地发挥电视对儿童语言和阅读技能的正面影响,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真人秀”节目中的叙事——兼谈它的隐私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人秀"节目是目前国内外比较盛行的一种新型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它把电视镜头对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志愿参与者,并把他们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则,在安排好的场景下所进行的活动展示给观众."真人秀"节目有很高的收视率,并逐渐成为国内外一些电视台的收视品牌.根据叙事理论的观点,对"真人秀"节目本身的特点及其吸引力进行分析,并对节目中表现出来的对隐私的关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由西方"脱口秀"借鉴而来。但这种节目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展得还不够成熟。"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文章提出了作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电视专题节目的创意策划,就是用新的思维,打破传统,创造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强化节目结构的悬念设置、突出节目内容的人文情怀、在角度切入上另辟蹊径、充分运用视觉语言的特写镜头来表达画面、创造性地融入"情感"元素等创意方法,提高电视专题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赵子剑 《南都学坛》2011,31(5):115-118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主要以人生、婚姻、家庭、生活等日常问题为探讨对象,在主持人和嘉宾的引导下,通过普通人之口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话题的普遍性和相对轻松的节目形态使得电视谈话类节目显示出比较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然而,2008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大卫视及地方台下发的一则要求各电视台对旗下情感类节目进行"自查"的整改令,让不少曾经火爆一时的情感类谈话节目陷入绝境,一些节目由于低俗化而退出公众视野,一些节目不得不改版。经历了几年辉煌的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盛极而衰,发展陷入瓶颈。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何以名正言顺地走入公众视野?如何秉承电视节目服务受众的本位,突破其发展瓶颈,这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困惑与突围: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与电视民生新闻的红透半边天相对照,一度倍受青睐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却日渐式微。文章在对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存现状做出较为深刻的反思之后,提出了一些摆脱窘迫、寻求突围的策略,并试图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未来走向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与前瞻。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节目的诞生缘自"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传播理念.目前,大陆电视谈话节目普遍不景气,而凤凰卫视和阳光卫视的谈话节目却越来越火,主要原因是大陆在电视传播理念、内容和主持人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电视谈话节目要走出误区,必须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要打造自己的影响力,靠的是独特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想、新颖的见解.在这个泛娱乐化时代,电视谈话节目应该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守望者,它为社会提供的应该是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电视法制节目一方面肩负着"普法""载道"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展困境.形态老化,同质化竞争;题材资源匮乏,争夺激烈;围追堵截,其它电视栏目大量涉及法制题材.文章基于法制节目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困境,探讨法制节目未来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和回顾中国电视科教节目传播理念的变迁,即从科普到科学传播理念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思考电视科教节目实现科学传播的现实路径:一方面在选题内容上紧扣"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在节目形式上强调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好舞蹈》一经推出就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舞蹈的热潮,成为当下相当火爆的电视选秀节目.以《中国好舞蹈》节目为例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了分析,指出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正确引导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国好舞蹈》是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一个缩影,虽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其火爆背后暗藏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该节目的健康发展,更能促进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事业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电视人文谈话节目是20世纪末出现的电视谈话节目之一种,它的出现体现了身处电视文化沙漠的人们对文化绿洲的向往和追求。《大家》于内涵丰富而客观理性的叙事中展现嘉宾伟大的家国情怀和动人的人生性情,《开坛》则在自由不羁的讨论中穿越时空、张扬人文精神,为观众奉献精神大餐。他们独特化、个性鲜明的节目制作艺术和共同化的人文内涵追求,是电视人文谈话节目成功的必备条件。但纵观当今电视人文谈话节目,人文精神的缺失正是扼住其发展咽喉的瓶颈。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找到市场与文化的最佳合力,既注重节目艺术个性的形成,又重视节目文化底蕴的挖掘,是电视人文谈话节目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混合传播,"场"式传播,双层反馈。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分别承担了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话题、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关系到节目质量的基本元素,叙事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中国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点对策及建议,力图在电视制作实践中探讨出一条较好的、适用的、切实能够提高中国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本国策。电视媒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电视生态节目则是其发挥助推作用的重要环节。电视媒体通过制作、编排和发布不同类型的节目内容,向受众传达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此,有必要专门考察我国电视生态节目的传播现状,阐释电视生态节目的概念,梳理电视生态传播在新闻类和艺术类节目中的表现形态,呈现出当前我国电视生态节目的整体态势,并对其发展趋势给予观照,提出五点未来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代表中国电视从"政策式传播"向"公共传播"变革的媒介产品——"新闻群口谈话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媒介产品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媒体公共话语空间的拓展以及舆论方式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此类节目的内容、形态及影响力三个维度的实例分析,找到了大众传媒随着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新的发展趋势,即从"权力话语"到"公共话语"的前景。这一转变不仅回应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对于媒介的某种期待,也回应着公众对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媒介期待。  相似文献   

18.
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的新形式,得到了受众的青睐。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入手,运用马莱兹克系统模式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原因,并分析此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19.
对儿童的教育有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等,而教育的形式有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其中利用电视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是一个必备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利用电视对儿童进行教育,充分发挥电视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在儿童收看电视时,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正确处理好电视节目中各个栏目之间的关系,对于儿童喜欢看的节目要积极支持,而对于儿童不喜欢看的节目要注意引导,特别要注意引导儿童收看新闻联播节目,使儿  相似文献   

20.
谈话节目作为中国电视最常见的节目形态之一,其主要困境在于与自然的话语状态不符,而根源则在于未能处理好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关系.电视谈话节目要实现有效沟通,需要营造一种可以容忍个性化人际传播的传播情境,以实现发布"集体化声音"与表达个人化观点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