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译员在同传过程中会出现省略行为,包括被动的省略和主动的省略。译员被动省略有六大原因,即听力疏忽、理解困难、精力分配失衡、处理能力有限、输出困难和短期记忆出现问题,主动省略有两大原因,即时间限制和把省略作为应对策略。这对口译实践有几点启示:第一,鉴于同声传译的特点,同传过程中的省略是不可避免,译员应学会进行恰当的省略。第二,译员应该注重进行精力分配训练,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减少被动的省略,实现对同传各项任务的协调处理,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同声传译过程中影响译员完成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同传译员的认知语境建构是影响同声传译质量的首要因素。一个合格的同传译员只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认知图式,提高建构认知语境的能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同传任务。本文通过分析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和同声传译的翻译特点总结出认知语境建构与同声传译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过程中翻译者的自我纠错进行分析,说明自我纠错行为在翻译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规律。然后利用有声思维方法考察翻译中翻译者的自我纠错行为,发现①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进行了大量的自我纠错行为;②这些自我纠错行为并非只出现在译文章稿成形以后,而是几乎在翻译过程的一开始就进行,并贯串翻译过程的始终;③尽管从实验数据上可以看出关于译文精炼方面的自我纠错数量与译文质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这还不足以说明自我纠错数量与译文质量的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顺译是同声传译的基本原则。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同声传译进行句子层面的分析,把英汉语顺序具有显著差异、给顺译带来困难的句子定义为"顺译难句"。从定语、状语、被动语态、"it"结构4个方面举例分析同传译员"顺译难句"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同声传译是一项高强度、注意力高集中的脑力劳动.译员在同传过程中需要竭尽全力,充分调动大脑资源,但仍不可避免地发生错译或漏译的现象.如何帮助译员减轻工作负担,以减少错译、漏译的次数是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同声传译的省力原则,对该原则的定义、重要性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实例探讨了在省力原则指导下的一些具体策略,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口译模拟教学模式通过对口译现场真实情境的构建,使学生译员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口译活动的临场性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译员的口译实践能力及口译职业素养。以口译课堂实践为着眼点,对口译模拟教学模式操作过程中的三个环节,即译前准备环节、口译实战环节和译后总结环节的研究表明,口译模拟教学模式在口译课堂实践中具有提高教学效果的突出作用,应加以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交替传译是一个多任务同时操作的认知加工过程。在口译听辨、记忆和笔记等信息处理环节中,译员会遇到各种"困难诱因",承载着多重认知负荷压力,因此容易出现误译和漏译的现象。从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和翻译学等角度来分析,知识图式的激活与构建有利于提高信息的辨析能力和预测能力,同时有利于缓解大脑的短时记忆压力。此外,提高单项技能的处理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协调能力,可以提高交替传译的自动化加工能力,优化认知资源的分配,减少口译失误率。  相似文献   

8.
快速敏捷的双语思维与语言转换能力在英汉口译的过程中是译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且存在密切的联系。然而,口译工作的特点对译员的双语思维与语言转换能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其它的翻译形式,译员必须具备快速思维与反应能力。本文试从英汉口译过程中双语思维与语言转换能力的关系,英汉两门语言的思维差异入手,从双语知识、记忆力、语言运用能力、快速反应方面,探讨口译能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英译的《水浒传》因存在诸多“误译”而在我国译界饱受争议。然而,在现有的四大译本中,无论是从翻译目的、策略、过程及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来看,赛氏的译本最有特点、最具影响。所谓的“误译”乃有意为之,旨在向西方读者真实再现原著的图景,具有深远的跨文化交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任务处理模式(Effort Models)认为同声传译是一个三种精力交织、共存的配合过程,即:同声传译=听力与分析+短期记忆+言语表达+协调.多任务处理模式不仅为同声传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且为同传译员的素质培养和工作中应采取的同传策略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照译者需具备的五个方面的素质,分析了我校日语本科生在四年学习后,在翻译《今昔物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他们在文学的读解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翻译时缺乏理论指导,因此误译和窜译现象比较严重.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商务、工程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增多,社会对高素质的同传口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大大推动了人们对同传教学的研究。从视译作用于同传教学的理论基础着手,以视译中3项基本技巧为研究重点,通过口译课堂实际应用,证明是否在视译与同传间发生技巧转移,从而判断出视译对同声传译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译小说中有大量的增补、改译和删除等形式的有意误译。林纾和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也不例外。根据传统的翻译理论,该译作被视为不忠实的翻译。然而,这部译作在晚清却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传统翻译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翻译伦理却能为此提供理论支持:林译小说中的有意误译具有不可避免性;有意误译中包含着忠实性的因素;有意误译实为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林纾和庞德是英作中译和中作英译的先驱,他们为后人奉献了诸多价值颇高的翻译作品。其译作有一个相似点,即其文字和意象都与原文有较大出入,因此他们的译作一方面广受好评,同时也倍受译界的质疑。通过探讨“误译”的定义,结合历史背景,从无意识误译和有意识误译两大角度出发分析了林纾和庞德误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量成功的外交口译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了目的论对于译员的指导作用.在口译活动中,译员应重点考虑译语的预期功能,使用符合译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使得译入语在其所属语境内实现其预期的功能或目的.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因此,翻译的任务是传达交际意义、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巴黎释意学派翻译理论使研究者从释意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口译过程三步骤入手,进而提出同传译员的译员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华典籍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而误译在典籍翻译中普遍存在。明确造成误译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其能够鲜明地反映出文化交流的阻滞点。本文试举若干例证,分别从语言、文化、译者及原文文本四个方面阐释分析造成误译的因素,并在对这些问題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冗余作为语言固有的特征对同声传译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对同传译员接受和理解发言、记忆及译语产出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莉娅·罗威尔(中文名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全集》是鲁迅小说英译本中最新最全的一部,为鲁迅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充分肯定蓝译的同时,通过分析选自蓝译《狂人日记》、《孔乙己》、《社戏》、《祝福》和《弟兄》等5篇短篇小说中的6个具体译例,深入分析探讨了蓝译中出现的误译。  相似文献   

20.
冗余作为语言固有的特征对同声传译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对同传译员接受和理解发言、记忆及译语产出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