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吠陀的自然哲学按印度传统,吠陀文献主要有;1)四吠陀——《梨俱吠陀》(《赞颂明论》)、《娑摩吠陀》(《歌咏明论》)、《夜柔吠陀》(《祭祀明论》)、《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2)梵书;3)森林书;4)奥义书。其中《梨俱吠陀》最古,约出现于公元前二千年,是一部古代雅利安诗人的集体创作,全书共10卷,1028首神曲。此书的形式是祈神的颂歌,但内容广泛,涉及印度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现实的一切方面,可以说是一部上古的“百科全书”。《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基本上复述了《梨俱吠陀》有关歌咏和祭祀两部分内容的  相似文献   

2.
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中译本已经在200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史诗又称“第五吠陀”,在印度享有神圣地位。由于体大事繁,括罗宏富,举凡宗教、哲学、历史、政治、军事、外交、伦理、天文、地理、民族、语言、传说、神话、寓言、族谱、民谚、仪礼、习俗等  相似文献   

3.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优美的舞姿,是盛开在世界艺术园林中最瑰丽的花朵之一。在印度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舞蹈艺术的是《梨俱吠陀》,里面记载了体操、弓术、音乐和舞蹈等各种娱乐活动。古代印度有一种学艺称为仙学,其中也包括舞蹈艺术。在公元前四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拜尼尼曾提到过“舞蹈者”及《舞蹈经》二词。大约在公元前后出现了一部重要的论著《舞论》(Natya-Sastra),此书为婆罗多牟尼所著。这部著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了印度在几百年间发展起来的舞蹈、音乐以及戏剧艺术,  相似文献   

4.
古典长诗的典范《罗摩衍那》《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其现存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或三世纪直至公元后二世纪。它是印度古代的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长诗,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罗摩衍那》为后代的古典文学开了先河,尤其成了长篇叙事诗的伟大典范,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对  相似文献   

5.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印度两大史诗,是支撑印度教文化的一双巨足。《摩诃婆罗多》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全书号称十万颂,相当于《罗摩衍那》的四倍。本世纪初以来,印度许多著名的梵文学者参加了《摩诃婆罗多》精校本的编订工作。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于1966年出齐全书,共十九卷,为《摩诃婆罗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印度神话中,因陀罗是吠陀神话中地位最高的神祗;帝释天是佛教神话中最活跃的神祗。因陀罗(梵文Indra,巴利文Inda)有个称号叫释揭罗(梵文(?)akra,巴利文sakka),而帝释天有个称号叫因陀罗。由此,人们常把佛教神话中的帝释天等同于吠陀神话中的因陀罗。实际上,他们只是名号互通,而本质迥异。他们是分属两个不同神话体系的神祗。吠陀神话是印度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印度现存最古老的文献《梨俱吠陀》中。《梨俱吠陀》的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这个时期,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由印度西北入  相似文献   

7.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一部大史诗。本书是其中一部分插话的选译本。这部大史诗曾经被认为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共有十八篇,号称有十万“颂”(诗节)。它并不是单纯的史诗,实际上包括了三种内容:一是史诗故事本身,二是许多插话,三是关于法制、风俗、道德规范的诗体著述。插话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文学性较强,所以选成一集。大史诗的故事并不很复杂,不过是叙述古代名王婆罗多的后代有兄弟两支,一有五子,  相似文献   

8.
《那罗传》是印度古代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独立完整的优秀插话,是一篇出色的古典叙事长诗. 《那罗传》的母体《摩诃婆罗多》,以奴隶制王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广阔深邃的背景,以婆罗多王的后裔争夺王位的斗争为中心故事,异常鲜明地展现了种种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与斗争的场景,十分生动地描绘了数以百计的各阶级、各阶层的重要人物形象,深刻有力地反映了一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艺术地表达了当时的人民对国家的愿望。它的基本梗概是:  相似文献   

9.
印度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神话的重要宝库之一,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派系复杂,大体上可分为原始部族神话、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佛教神话、耆那教神话和其他神话等五大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主要记载于卷帙浩繁的《吠陀》文献(包括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和传承经典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往事书等典籍里。本文拟以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神话为例,探讨一下印度神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薄伽梵歌》和《摩奴法论》中的哲学思想邱紫华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以艺术的方式展示了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风情画面,表达了人生理想和追求,宣扬他们的宗教、伦理、人生哲理、艺术审美的基本观念。史诗既是对古代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又是对古代传统的总结和...  相似文献   

11.
综观印度三千年的文学史,几乎可以说成是诗歌和诗剧的发展史。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上古诗歌总集——《吠陀本集》。其后有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产生,使印度古代文学得以举世瞩目。此后又出现了佛教诗人马鸣、迦架陀娑、伐致呵利、苏尔达斯、杜勒西达斯等大诗人,更显示出印度文学的卓越成就。近代大诗人泰戈尔以其颂神诗集《吉檀迦利》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更使印度文学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顶峰。印度历代经典喜欢采用诗歌体,朝廷中也培养宫廷诗人,国王有擅诗者,后妃公主也往往以能诗著称。至于印度戏  相似文献   

12.
一、对两大史诗的初步译介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卷帙浩繁 ,内容包罗万象 ,堪称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 ,在印度文化史、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后者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中心情节 ,前者以两族堂兄弟为争夺国土和政权而爆发大战为主线 ,广泛描绘了古代印度历史、政治、宗教信仰、家庭、习俗、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两大史诗作为印度文学的两块基石 ,集印度神话、传说之大成 ,为后来的戏剧、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它们还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圣经典 ,其中的主要人物一直受到教徒们的虔诚崇…  相似文献   

13.
印度古代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早已蜚声世界。在近代,德国大诗人歌德和席勒曾把它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现代,印度以及世界许多国家仍在不断把它搬上舞台。其不朽之魅力,由此可以了然。不过,据梵文学者考证,《沙恭达罗》这个剧本并非完全是作者之独创,它的基本故事梗概大史诗《摩诃婆罗多》里便已作为一个插话而存在,剧本的作者显然是借用了这个现成材料。然而,尽管如此,剧本《沙恭达罗》仍然不失为一部杰出的艺术创作,其作者仍然不失为一位富有创作精神的艺术家,这一点可以从史诗插话与戏剧剧本异同之比较中得到充分证明。在《摩诃婆罗多》里,关于沙恭达罗的插话收入“初篇”第六十二章至第六十九章,是仙人护民子在镇群王举行的蛇祭上,应镇群王之请所讲的故事,共有八章三百零五节。剧本《沙恭  相似文献   

14.
啊,高贵的女神乌萨斯古往今来的先知都祈求你的照应请接受我们的赞颂并告以你的满足啊,乌萨斯,光彩绝伦的女神——《梨俱吠陀》乌萨斯(Ushas)作为开启光明的黎明女神,接受了古代印度人的祭祀与赞礼,女性在印度史的晨光中与最高的荣耀同在。在印度父系社会刚刚形成的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1000年),妇女的社会地位是高的,她们并不是在一走出原始社会的荒原、进入文明社会的门坎后,就马上成为男人的奴隶和臣仆的。  相似文献   

15.
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音乐。在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青铜舞女雕像,她的舞姿正表现了某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一个男舞者石雕像,专家们认为这是舞圣湿婆的最早形象。在乐器方面,有一个脖子上挂着鼓的红陶塑像,还有两枚刻有鼓的图案的印章,还在壁画上发现了原始形态的维那和响板。此外,还有哨子、笛子等实物出土。吠陀时代,印度音乐有了明显的发展。《梨俱吠陀》是印度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诗歌集,其中有些诗歌是印度上古居民的民歌。《梨俱吠陀》中还提到了一种娱乐性的集会叫“萨马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至于两国在文学方面的联系,据有的学者考证,在屈原的《天问》中即有内容反映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记载的“印度诸天搅乳海”的神话(参见郁龙余编《中印文学关系源流》。第69- 74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 987年版)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两国的文学交往更加频繁。中印文学的交流不仅有了文字记载,同时还有考古实物可以证明。中国文学深受佛教和印度文学的影响,前人学者对此也有许多论述,但是专门、系统地对中印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并不多。②薛克翘先生的《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 0 0 3年4月出版)一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通过印度古代诸生产形态及其解体过程的分析,对印度古代社会的性质及其同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但由于资料缺乏以及个人水平所限,有的问题尚难以做出明确的结论,错误和不当之处也在所难免,希同志们谅解和指正。一、奴隶制生产形态及其衰亡古代印度存在奴隶制度,这是多数学者所承认的。早在梨俱吠陀时代就有了奴隶,但主要是家庭奴隶。至佛教兴起的列国时代(约公元前6—4世纪),家庭奴隶制盛行,这在早期佛典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209页(1990年7月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中文全译本):印度用墨的历史,可能因为上古禁止以文字记录佛经而推迟,古梵文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提到,任何胆敢出售、伪造或书写《吠陀》经典者,都要罚下地狱。宜超按:是谁禁止以文字记录佛经,这种禁止是来自国家的法令,还是来自释氏的告诫?该分册的作者钱存训教授并未明确指出。今检印度古代史料和汉译三藏经典,均无禁止以文字记  相似文献   

19.
前言印度人民有着悠久的光辉的文学传统。学者们一般把印度古代文学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吠陀本集时期;第二,史诗时期;第三,古典梵语文学时期。这三个时期,从公元前二十世纪到公元后十二世纪,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在此期间,印度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凝铸出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戏剧、小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不少伟大惊人之作。这些名著,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世界文学之林别树一帜,放射着灿烂的奇  相似文献   

20.
四、对于湿婆的赞颂湿婆崇拜远早于教派形成,约始于奥义书时代。楼陀罗作为吠陀神 ,在梨俱吠陀时代末期已经取得了重要地位。在属于《黑夜柔吠陀》系统的《白骡奥义书》(约公元前40 0年)中,他第一次被称作湿婆,并被形容为宇宙的创造者、保持者和毁灭者。《白骡奥义书》将湿婆奉为最高神,在推动湿婆信仰发展,使之最终成为印度教的重要教派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事实上,湿婆派教义中的根本观念,这部奥义书都提到了,比如三p :pasu(牲畜) ,即为幻象所迷,流转于生死轮回的个体;pasa(套索)即将前者羁于尘世的束缚;pati(主上) ,即控制宇宙并将信徒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