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amaat在城市社会中是一种独特的族群社区 ,是回族穆斯林族群存在的方式 ,并通过一系列文化符号标识它的社缘边界。同时 ,城市社会的大变迁又推动着Jamaat的地缘结构由聚居型社区转向散居型并由此产生诸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邻里社区是国家治理中的最小单元,但其内涵丰富,功能多样,特别是在促进社会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很多国家,邻里社区都是促进城市族际融合的重要平台。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城市族群隔离和冲突问题日益严峻,国外理论界提出通过邻里社区规划建设促进邻里互动和族际融合的相关观点。从实践中看,国外以邻里社区为载体促进城市族际融合的策略包括:加强社区住宅设计和价格的多样性、打造族群混居格局;重视社区交往性空间规划、加强族群间的社会互动和文化表达;组织丰富的社区公共活动、增进跨文化群体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共同语言基础、鼓励社区内的文化融合;培育社区志愿组织、增强社区社会支持力度;扶持边缘社区发展、遏制族群分层等。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表明,无论国家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如何精细和完善,均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社区在促进族际融合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类学"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概念作为理论工具,选择丽江市古城区内的义尚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族群文化"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表征,发现旅游平缓发展为义尚社区族群文化带来"再地方化"与"去地方化"交织的局面;旅游发展与社区内各利益主体的集体选择是社区族群文化"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探讨了族群文化"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在不同社区的表征差异,并认为旅游的发展并不会完全破坏社区族群文化,也不会抹杀地方的地方性。学术界关于旅游是引起"无地方性"与"非地方"的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民族·族群·社群·社区·社会共同体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族群和社群在某个特定空间范围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成了不同的社会共同体.但是,不同社会共同体的活动空间范围需要位于该空间(或社区)中的人们的集体建构与有效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存续、发展抑或散失、瓦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成该共同体的民族、族群或社群的意识消长、竞争力大小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民族与社群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形成不同的共同体,并有可能朝着"民族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方向发展.族群的认同虽然也会随着情境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认同,但它基本上是"文化"层面的,而且往往是运用这种"文化"上的认同去谋求利益或效益,亦即它更多地表现为"工具性"的生存策略.但是,在民族认同与族群认同重合和民族社区、族群社区与社群社区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族群的"文化"认同亦有可能转化为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5.
民族旅游中文化中心主义夹带着经济利益侵入族群社区,引致族群文化急剧变迁,从而影响族群认同.文化中心主义首先是一个经济现象,通过经济诉求来实现文化影响,其中旅游舞台文化展演是文化中心主义的集中体现,常常沦为旅游开发商取悦游客的工具.族群旅游社区只有提振经济,掌握经济话语权,复兴传统文化,取得文化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克服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提升族群认同,使族群文化健康、生态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土社会的民间信仰与族群互动:来自田野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个移民性乡村社区的田野调查,从民间信仰的角度,以历史人类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地方性族群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神明信仰是整合和稳定民间社会的重要力量源。最后结合人类学族群研究理论对神明信仰做了历史的文化解析,并对田野调查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演化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百多年来,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构成从族群隔离状态一直向着族群混居的方向变迁.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下,乌鲁木齐最终形成了民族混居的居住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商品房制度的发展,流动人口形成了散居型和聚居型模式,给乌鲁木齐社会空间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其学术成长之路。其学术研究从五个方面概括:一是都市人类学,包括乡村都市化、城市少数民族以及传统乡村研究主题在城市的延续;二是农民工研究,从发起农民工研究,到散工研究,从"二元社区"研究到"打工经济"研究等;三是乡村研究,以凤凰村为起点,研究了岭南、中部以及西部的乡村社会;四是族群研究,以澳门族群研究为起点,对中国族群认同与关系作研究;五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左宏愿 《民族研究》2015,(2):28-40,124
断裂型多族群国家在自上而下推行选举民主后,形成了事实上的族群性政党竞争制,这种制度不但没有促进政治稳定和国家整合,反而放大了族裔差异的政治化程度,加剧了族群冲突。本文分析了断裂型多族群国家民主化转型加剧族群冲突与族群暴力的制度原因和基本机制。在这些国家,只有政治精英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推进国家构建和社会整合,使国家的社会形态从断裂型多族群社会转变到中度分化型社会,并朝低度多样性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断裂的族群结构形态,才具有实行民主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族Jamaat群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是对我国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信教群众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加玛阿特(Jamaat)所做的调查与分析。考察的地点为笔者的家乡库尔勒市(中国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文章力求客观忠实地描述作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jamaat群体这一宗教文化因素在维吾尔族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