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都可导致心衰 ●本刊记者:谁不希望自己晚年能有个健康的身体?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人身体各项功能都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退行性改变,许多人往往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而在这其中,“心衰”作为关键词常常被人们提起并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外书摘》2010,(8):89-91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3.
病态心理知多少广西容小翔,宁在兰现代人都知道这一真理:无病并不等于健康。健康应该包括身体的与心理的,即身心两个方面。那些心理不健康者.今天或许还是无病者,但明天或是后天,非病不可。病态心理表现各式各样,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人格和行...  相似文献   

4.
白晶 《当代老年》2010,(3):29-30
在天津和平区小白楼街,有位古稀老人,他最大的乐趣是“玩沙子”。不仅如此,他无论是外出遛弯儿,还是在家人做饭时,他的眼睛盯着的却是那些被丢弃的生活垃圾。当人们善意地用“拾荒大王”取笑他时,他却用绿色环保人士的理念解释自己的行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被错放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世界所需要的,不是有非凡才能的人,而是那些可以把小事做得非常好的人。公共汽车售票员卖票的态度,可以让你一天都过得很开心;你力有不逮陌生人对你伸一把援手,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美丽。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而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著名人道主义者特蕾莎修女生前也说:"我们无法做大事--只能怀着大爱做小事。"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市场机制必然带来用人机制的市场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安排职业的就业模式已被打破,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根据需要择优招工跨才的“双向选择”模式已逐步形成。近年来人们自由求职择业的实践表明,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须善于“推销自己”,而影响自我“推销”效果的因素中既有学业后历、专业知识技能、身体相貌等客观条件,也有个性方面的原因。一项调查显示,在求职面谈后,个性外向的求职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比率高于性格内向者。在求职中有时其他条件皆占优势的个性内向者知竞争不过…  相似文献   

7.
高灵芝  凌辉 《职业》2009,(7X):4-6
<正>人终要有一个自己的位置,灵魂终要有个归宿,而这些位置和归宿都需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龚德清"书,心画也",这是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一句名言,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书为心话,字如其人"。字,是书者的自然流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亦是书者人品的写真。从龚德清身上,记者再次印证了这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流行音乐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既有表达青春的坚持、青春的主张的积极向上的部分,也有许多包含着低级趣味、消极思想等不利于人们心理健康的歌曲。受这些歌曲的熏陶,有些人会逐渐淡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远离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而沉浸在价值的虚无和对物质的盲目追求中.最终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的西方知识界中,不幸的原因之一是:许多人,特别是那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找不到独立运用自己才能的机会,而只得受雇于由庸人、外行把持的富有公司,被迫制作那些荒诞无聊的东西。如果你去问英国或美国的记者,他们是否相信他们为之奔走的报纸政策,我相信,你会发现只有少数人相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所谓“独立思考”,只能是指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由于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一个人以良心、尊严为标志的神圣人性相对于任何一个人的独立和相对于一个人自身生命的独立”,而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在今天的世界上极少,从而今天的世界上的思考主要是由私欲所鼓动的思考,这些被私欲所鼓动的思考通过努力追求形式上的独特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性、合理性地位的,在努力把自己装扮成“独立思考”的样子。但是,“独特思考”绝不是“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1.
龙镜 《职业》2010,(13)
算得上以"貌"取人?抱歉,Office就是这么"势利".你的印象是别人决定的,而且喜欢不喜欢你,第一眼的印象好坏与否,只需要花0.5秒. 我们常会听到类似的话:"一看他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人",这便是第一印象.人们普遍喜欢那些穿着得体的,而厌恶那些衣饰不雅的.如何让自己在关键的半秒内鹤立鸡群被选中,靠的绝对不是运气,而是你与众不同的印象能量.  相似文献   

12.
马斯拉驰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皮特斯将职业倦怠定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一般都很重视养生。讲点养生之道,这无疑是好事。问题在于如今有关养生的道道儿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弄得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有的人盲从报刊上介绍的保健知识,或死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刻意效仿,而不考虑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有的人舍得大把花钱,今天这个保健品,明天那个口服液,“高价买健康”,结果投资很大,收效甚微。我认为,养生应讲究顺其自然,即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走适合自己的保健路子。别人行之有效的经验,于你可能并不适合,如果盲从,未必能如愿以偿。有些养生经验甚至互相对立。譬如有文章介绍说,鸡蛋含很…  相似文献   

14.
心安常三思     
心安,要常思贪欲之祸。中国古人云: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El食三餐。西方哲人伊索亦云: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把已有的东西都丢掉了。这些质朴的道理告诉人们,贪欲无用而有害,当正心诚意,追求精神的富足。这里暂且不说贪欲如何祸国殃民,就是对于贪赃枉法者自己来说,亦是心累如斯:时时担心东窗事发,看到电视上贪官受审的镜头血压升高,听到警笛声响心惊肉跳,面对山珍海味没有食欲,身卧高级席梦思床辗转反侧,  相似文献   

15.
渡边淳一的书中提到一个细节,俄罗斯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80%后来都感觉不幸福,反倒那些因为功利的原因而结婚的夫妻,感觉幸福的比例大大超过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婚姻和爱情之间总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需要重新看待我们的爱情价值观了,比如某些曾经被我们鄙视的爱情观,今天是否更加适用这个时代?某些曾经被我们不屑的男人,今天是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在这样一个变化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要把握住幸福,就需要我们对幸福的变化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心理健康是密切关联的,而心理暗示对于人们的健康则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例一,这是人们都听说过的例子,某战士在战斗中受伤了,但由于战斗还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他并没有察觉自己受伤了,继续精神抖擞地战斗着,这时,他的战友发现他受伤了,并表情紧张地告诉他:“你挂彩了,  相似文献   

17.
张小东 《现代妇女》2010,(6):127-129
每个人的生活需要,在职业需求上,主要体现在如何看待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就业问题的解决态度上。生活实践说明,一个人只要有职业理想的追求,生活的真、善、美才能通过劳动来实现,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全面发展水平,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满足自己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探求,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爱岗敬业的精神积极就业。  相似文献   

18.
《上海科学生活》2002,(9):36-37
欧洲有一个关于快乐喷泉的传说,据说被它的水珠溅到的人任是何种哀伤,顿时都会了无踪影,而快乐地舞蹈起来,此后,有不少伤痛中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开始了分们漫长的寻找快乐之途,许多年以后,他们开始陆续地回到了家乡,也的确过上了快乐的生活,人们好奇地急于打听快乐喷泉的方向,不想他们哈哈一笑,指着自己的心说:“快乐喷泉其实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  相似文献   

19.
讲起“欠债”,过去人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同贫穷、疾病、落后联系在一起。而且,在人们眼里,大凡那些负债之人必是最可怜的“无能之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经济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敢于负债,善于负债几乎已与开拓、魄力、发达、富裕挂上了钩,属“能入”之列。反之,借不到者,却属“平庸之辈”。在进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金”的重要性。若问谁的钱最多,没有人不会想到银行。想得到银行贷款的人,如今是太多了。一位银行高级人物说过:“假设银行宣布贷款敞开发放,银行门口必然会立刻排成长龙。…  相似文献   

20.
猜谜     
⊙支配定律:当一个人将别人的赞美作为追求的目标时,他就容易被人支配。 ⊙公平定律:任何人最终都躲不过死亡的命运。世界上分得最公平的要算是良心,因为从来没有人埋怨过自己缺乏良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