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陇东红色歌谣之所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不仅因为陇东红色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愿望。而且因为陇东红色歌谣接通了劳动人民潜藏的集体无意识,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陇东红色歌谣在进行革命主题诉求的同时,也保存了特定的方言土语、民俗风情、民族宗教等文化学资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价值。正是在文化学的意义上,才能解释陇东红色歌谣的魅力,否则,可能得到一种一般化、简单化、肤浅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论井冈山红色歌谣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红色歌谣虽已历时八十多载,但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保留了井冈山革命斗争过程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痕迹,成为佐证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民间档案;这些红色歌谣是进行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的丰富载体,是创新党课教育形式以及相关题材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民众秉承着《诗经》以来歌谣的现实主义精神,把自己所熟悉的歌谣形式当作咏物、言志、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用歌谣记录各苏区红军将士和民众多姿多彩地战斗生活。苏区红色歌谣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扩红支前、反围剿和苏区反封建尤其是妇女解放的宏伟画卷,全方位地、艺术而形象地揭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功绩,反映了这场斗争发生、发展、壮大、胜利的运行轨迹,以及苏区人民在这场斗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4.
在如火如荼的斗争中,赣南苏区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红色歌谣。他们用山歌、民歌、民谣等形式讴歌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堪称中国现代音乐史文学史上的奇迹。赣南地区红色歌谣具有浓厚的民众性和地方色彩、强烈的工具性和革命气势、鲜明的即兴性和民歌韵味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所谓红色歌谣的档案式保护,就是运用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将红色歌谣有效保存起来,形成红色档案,以便存储和利用.其中,应遵循保护为主和整合力量等原则,并采取科学抢救、规范操作、编研并举等综合方法,切实搞好普查、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研究、出版、创作、展演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红军利用红色歌谣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红色歌谣在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立中、在增进军民感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革命事业在黔西北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革命的需要,曾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歌样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具有革命性、战斗性和思想的先进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和富有地方特色等。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具有思想启蒙和教化作用;具有鼓舞红军革命斗志的功能及瓦解敌军思想的功效。珍视和传承湘西红色歌谣,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迫切需求,我们要传承好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伴随着湘鄂西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湘鄂西土家、苗、汉各族妇女,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作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中有相当篇幅真实地反映了苏区各族妇女投身和参加革命的历史事实,塑造了湘鄂西苏区妇女的群体形象。红色歌谣表现了湘鄂西妇女与封建势力进行彻底抗争的精神风貌;红色歌谣里的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拥军的模范;红色歌谣里的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拿起枪杆,投身革命的英勇无畏的战士。这些形象记录了苏区妇女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丰富了民间文学中妇女形象的内涵,展示了苏区妇女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右江军民通过音乐手段来推广革命道理,创作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红色歌谣。他们用流行的革命歌曲、民歌、民谣等形式在圩场、会议、学校通过教唱、对歌、演唱、传唱的方式控拆黑暗社会、发动民众,讴歌农民运动及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表达了右江民众热爱党、热爱红军和积极参加革命的朴素情感,具有明显的革命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它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在湘鄂西的传播,与贺龙、周逸群、任弼时等在湘鄂西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与湘鄂西苏区的歌谣运动等都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但在具体认识上专业人士和广大民众之间有较大区别。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本文根据专家的定义对民歌进行了分析、分类 ,提出划分狭义民歌和广义民歌的观点 ,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革命宣传的号角和革命动员的鼓手。在价值上,红色歌谣不仅是革命年代革命友谊的见证,也是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红色经典歌曲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具有如陶冶情操、美感培育等作用,还有一个最特殊、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大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他们的心灵,对他们的情感世界、思想境界、道德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渗透。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教育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弘扬民族精神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是甘肃地毯乃至于中国近代地毽发展的重要时代。地毯生产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加,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趋于成熟。这个时期,甘肃等地形成了足以代表西北地毯的独特艺术风格。建国以后,地毯生产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形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地毯产品也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细的质地,高超的技艺,丰富多彩的图案,规格齐全的花色品种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饮誉中外。  相似文献   

15.
水旱灾害是一种因气候异常而导致的灾害现象。清代甘肃陇东地区气候较为异常,水旱灾害频发,灾情之严重堪称历代之最,曾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究其原因,既与当时气候变化、地理条件本身不利的影响有关,又应归咎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甚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引用大量史料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清代陇东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状况,并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及生态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清代陇东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以期对陇东地区水旱灾害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浙东渔歌是浙江省东部海岛及沿海地区渔民海上捕鱼劳作或休渔晒网时自编自唱的民间歌谣,既有强烈的抒情性,又有鲜明的叙事性。文章借鉴叙事学、主题学、人类学等理论,考察浙东渔歌沉重的生命叙事主题、伤感的情爱叙事主题和神圣的仪式叙事主题,并从长短不拘的叙事体式、时间为轴的叙事结构、片断留白的叙事手法和独具海味的叙事意象四个方面探讨其叙事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典礼仪式乐歌 ,一指祭祖仪式乐歌 ,二指应用于燕乐、乡乐、大射诸礼中的乐歌。本文依据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诸种乐歌形态做了细致的分析 ,认为《诗经》的编排明显受到典礼仪式的影响 ,诗乐礼有先后之别而统一于仪式之中 ,典礼仪式具有宗教、伦理和艺术表现诸种功能  相似文献   

18.
红歌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一本德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对红歌在各个历史发展中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及对各时期有代表性的曲目举例分析,展现了红歌在各历史时期的巨大价值以及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贡献及其德育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自十六大报告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后,有关产业集群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本文试图立足甘肃实际,指出甘肃产业集群的体系构建方式、区域构建方式、链条组合方式,并进一步阐明甘肃省产业集群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