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常言道:父母是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最早引路人,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儿童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心理.请家长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以下不良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2.
郭琳  车士义 《兰州学刊》2011,(3):107-114
文章把父母的工作状态分为在家务农、在外打工和本地非农就业三种,考察三者及其他家庭变量对子女教育获得(经济支持、家庭辅导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的影响。结论认为:一方面虽然不同职业状态的父母其子女的教育获得有很大差异,但和务农相比,外出打工和非农就业都会通过提高家庭收入增加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从而更有利于子女获得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子女的教育获得极大地受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母亲拥有较高学历和非农工作的农村家庭,其子女会受到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家庭辅导。因此在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流动的同时,政府应该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并加快农村地区发展、鼓励农民本地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3.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我国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婚后会表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情绪情感障碍、适应性差、性格缺陷、学习困难、社会性发展不良等。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家庭影响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关键还在于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4.
“啃老族”的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已成年的子女在物质上或精神上仍然依赖父母,不能独立,这部分特殊的人群被称为"啃老族"."啃老族"的形成有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四个方面的原因.应通过抓思想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加强技能培训、社会环境综合治理等途径,帮助"啃老族"早日独立.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家庭代际关系正经历着一系列变化,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关系状况将会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代际交换的视角通过对一个农村多子女家庭个案研究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父母与子女间延期交换、即期交换中子女性别的差异,代际交换关系背后父母养老资源的匮乏导致的养老困境以及女儿参与养老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早的基地,父母则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事实证明,青少年社会化的正常程度和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率呈正相关,构成家庭中的各种因素之优劣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人格特征、心理素质、道德品行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其中亲子关系对其心理发育、人格形成、情绪完善以及整个一生的心理健康教养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风笑天 《河北学刊》2006,26(3):83-87
当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着严重的现实困境,主要原因是现实社会已失去了传统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父母老年保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转变老年人对子女赡养的依靠与期望的传统观念, 全社会在提倡尊老、爱老、养老的同时,还要开展对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从观念上变“依赖养老”为“独立养老”,变“依靠子女”为“依靠自己”。  相似文献   

8.
    
父母与子女婚姻的价值不是成年人生下小孩,而是孩子造就真正的成年人。如果你把孩子从小当神明般侍奉,长大后他们往往会成为魔鬼。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融入集体,但同时也  相似文献   

9.
《家庭科技》2012,(8):10
亲子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心理学意义上,亲子关系乃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随着子女年岁的增长而变化的,称为亲子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自芳 《人文杂志》2004,(5):113-119
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既以亲情和道德伦理为主导 ,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同阶段的需求和供给的交换关系。在独生子女家庭 ,由于一对夫妻养育一个子女形成数量上的不对等 ,在中国特定的家族文化因素影响下 ,往往出现父母在养育子女期间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供给 ;相反 ,在父母年老时 ,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则出现供不应求 ,难以满足父母的要求。本文实证分析了以上两种情况所带来的客观后果。由于过度供给而造成独生子女的人格缺陷 ,由于供给不足而导致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父母出现家庭供养的特定问题。本文相应地提出了父母在抚养独生子女时避免过度供给 ,将相对过剩的供给能力转变为自身积蓄以保证养老需要 ,以及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对独生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环境、家庭及个体的道德体验是道德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社会道德文化、道德教育、参照群体,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及其道德态度,对社会道德的观察学习及其达到的道德知觉水平、道德经验的情绪后果、需要的满足等因素会从不同角度影响个体道德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对陕、闽、浙、沪部分高校在校学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调查的基础上,从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社会阶层和以父母受教育程度为代表的家庭文化资源两方面着手分析,文章探讨了不同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存在的差异,发现目前公立高职院校是缩小各社会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差距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品行修养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家庭伦理道德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家庭的道德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两组测量赡养的变量 ,本文对不同的居住安排影响子女赡养行为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居住安排对子女在 3个方面提供赡养的可能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即料理家务等日常活动 ,在婚后继续给予父母同样甚至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体贴。其中 ,同住的居住安排下子女提供这 3方面赡养的可能性最大 ,其次是住在父母附近的子女 ,可能性最小的是住在离父母较远处的子女。据此 ,文章对目前正在变化中的家庭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 ,以及未来相关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父母离婚,使不少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我国有关的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细化;执法部门要加大对父母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抚养费强制执行的力度,国家应尽快建立、完善监护人监督制度,同时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都关心、爱护、帮助离婚家庭未成年子女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官吏有五日一休沐的休假制度,也有一定的请假制度。汉代官吏利用休假时间处理许多家庭事件,诸如侍奉父母、陪伴妻子、教育子女等,休假时期的家庭生活有助于汉代官吏家庭内部的稳定与和谐。汉代官吏休假生活主要集中在官吏与父母的关系和官吏与妻子的关系中,在父母关系中主要是对父母尽孝,在妻、子的关系中主要是与妻子的和谐和对子女的慈爱。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教育的成败关系民族的兴衰。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有着潜在恶化的趋向,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刻不容缓。一、对家庭的建议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始于家庭,基本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接收、生活目标的确定、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培养,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大多事实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的条件;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发育不健全,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腐朽的客观因素。因此,作为家…  相似文献   

18.
正虽然人到老年,性格却像儿童一样,天真任性,希望被呵护,但又喜怒无常,他们就是"老小孩"。他们让人"喜",是因为人老了心态还年轻,身上带着不服输的劲头;他们让人"忧",是因为时常像小孩子一样,说风就是雨,太过执拗。现实中,很多家庭不乏"老小孩",虽然还在扮演父母的角色,行为却是孩子气的,不少子女被他们"折磨"得哭笑不得。其实,只要讲究技巧,与"老小孩"相处并非难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核心家庭化、老龄化的进展以及介护保险制度的实施,当今日本家庭对老年人的介护方式正在由传统的长子同居介护为主转变为多种介护方式并存。与以往相比,家庭在介护老人上拥有更多的选择。在介护社会化的背景下,决定老人的介护方式的仍然是其家人。在抚养老人问题上有多种规范并存。家庭成员在介护问题上往往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社会观念和规范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另外,虽然父母应由长子抚养这个传统观念已经渐渐弱化,但是家庭成员依然会期待长子的作用。成年子女从父母处得到的援助更能加深子女对父母感恩的心情,比所谓的孝行观念更有助于提高介护老年父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照料中的家庭关系及其对成年子女照料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波 《兰州学刊》2013,(1):138-141
在老年家庭长期照料中,成年子女照料者与老年父母以及核心家庭成员的各种人际互动发挥着双重作用,积极的家庭关系能够为成年子女照料父母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来源和精神支持,也有助于缓解成年子女的照料负担和压力,从而为探索提高老年家庭照料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