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对“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的重新理解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项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对这段论述的理解,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说明的是实践是人类观念的现实的物质基础——实践是观念的现实的物质对象、观念发展的客观动力、检验观念真理性的标准,也是观念为之服务的客观对象;说明的是观念的唯物主义的客观性,认为它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另一段论述,即必须把作为观念的现实对象的“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是一致  相似文献   

2.
论转变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转变观念成了人们经常说到或听到的一个词。往往在不经意当中,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甚至来不及反思:观念究竟是如何转变的?一、以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为根据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形成的看法和认识。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17页)。因此在处理观念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应该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人们只能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并通过这种活动来改造…  相似文献   

3.
周峰 《学术研究》2005,19(7):50-55
人道主义历史观从抽象的人和人性论出发来解释人类历史,在人与社会和自然的价值关系上催生出个人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唯物史观从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出发来解释历史,在人与社会和自然的价值关系上形成了集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念,从而构成了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超越维度.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了。 在这个纪念和学习的日子里,回顾中国革命和文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能不感到,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既是文艺理论的创新,又是文艺实践的纲领。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里说得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讲话》确实是正确地,透彻地“解释”了客观世界,“解释”了文艺与生活、文艺与革命、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带根本性的问题;《讲话》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并由此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解释世界和说明问题的,因而能够启人心智,决人疑难,动人感情,促人奋起。  相似文献   

5.
把文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文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出发,借用社会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研究文艺,这是人类对文艺现象进行社会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人们常说的文艺社会学。 文艺社会学涉及文艺与自然环境、种族特性、社会心理诸方面的关系,涉及文艺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等。作为一种思想,可以说它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法国的斯太尔夫人、圣·佩甫等人的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史学研究中,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前者是站在各民族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客观的历史发展;后者则是站在帝王将相少数人物主宰历史的认识基础上,从人们的思想动机或观念出发,来阐述历史过程,从而导致对历史内容的歪曲。在旧的民族史学中,长期占主导位置的剥削阶级的封建史观,其根本要害就在于:以封建正统王朝的利益为转移,在观察与阐述民族和民族关系历史过程上,囿限于阶级的和民族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论文艺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文艺理论界强调文艺和社会一历史的关系,着重探讨文艺的社会一历史本质和文艺的社会一历史功能,注重文艺表现时代精神和历史精神。这种考察尽管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差和失误,但对文艺的社会一历史研究毕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然而,相对地说,从人学视角,着重阐释文艺和人的关系,叩问文艺的人学本质和文艺的人学功能,追求文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意向,有待进行新的开掘和新的拓展。一、关于人学观念和人文精神人学观念、人文意向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的总和,应当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总体把握。可…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应该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以永恒的观念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而是不断地从现实的物质实践出发来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用辩证观分析现实的社会存在,我们发现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中的生产力水平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的生产力水平都处在商品经济的历史阶段,因而两异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具有相对的历史同一性,即:现实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历史存在性之“自然”之无极(注:商品经济的历史存在性必将导致社会竞争机制的历史存在性即市场经济的历史存在性。历史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扬弃“大锅饭”机制、促使企业走向市场经济已成了势在必行的客观趋势,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9.
哲学概念,不仅是哲学思维运动的出发点和赖以进行的基础,也是哲学思维过程的总结与结晶。但是真正科学的哲学,“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哲学概念是人类思维最大普遍性地和最高抽象地、辩证地把握客观世界的特有的方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对客观事物“真正直接性”的反映。因此,具体地阐明哲学概念的实践生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尤其是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重要任务。哲学概念的实践生成与科学概念的实践生成具有不同的特点。哲学概念的实践生成  相似文献   

10.
进步观念作为近代确立的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面临了内在的困境。进步观念有两种解释原则:认知性原则和伦理性原则。从认知性原则出发,进步观念是关于历史运演的规定性知识;以伦理性原则进行理解,进步观念则是关于历史整体的一种反思性理念,仅具有范导性作用。相较于认知性原则,伦理性原则对于理解进步观念更具有优势,它不但解决了进步观念的困境,也尊重了人生存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既要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哲学依据,又要为日常生活层面的观念拜物教批判提供学理支持,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本质论与历史运行论的双重角度,来拓展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历史过程是由现实的个人所推动的,但并不认为历史过程的解读必须从个体的观念入手。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是用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解释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层本质,而不是用实践的主体性来否认历史过程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本人,对“人”的问题有着极其深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在“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中,“人”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马克思的哲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实践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实践哲学。与脱离开人的活动和实践来谈论人的存在的近代西方哲学观念不同,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出发,把人类历史和世界理解为社会实践的产物,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的独特性,提出了人在社会实践中诞生与发展以及有关社会关系的理论,完成了对人的社会化的唯物主义的论证。这是我们至今研究“人”的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他在《实践论》中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他的审美观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上的。人类的全部活动和目的,无非是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主观的需求,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符合客观规律,从而不断地走向美好的理想境界。文艺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活动,是人们实现这种追求的独特手段之一。毛泽东美学思想从改造世界的实践出发,到阐明文艺改造世界的特殊途径,以至归结到按照什么人的面貌改造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戚良德 《文史哲》2007,1(5):91-99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引人注目的文论"元典",《文心雕龙》自然受到当代文艺学的广泛关注,但这种关注又主要限于观点的征引和阐发,而很少对《文心雕龙》作一种文艺学范式的完整把握,这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文艺学的现状。从总体上来说,《文心雕龙》至少形成独具特色的六大文艺观念:一是以心学和美学为基本内容的文学观念,二是以体裁分类和规范为基本内容的文体观念,三是从具体作品考察出发的作品观念,四是从创作实践出发的写作观念,五是着眼历史发展的文学史观念,六是着眼人文背景的文化观念。因此,《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为当代文艺学提供资料,而且还从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文学实践的文艺学范式,从而可为当代文艺学提供整体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郭丹 《北方论丛》2021,(4):158-166
俄国国家学派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以《远古以来俄国史》的学术研究实践,影响并例证了 19世纪下半叶俄国史学的四个基本特征:从史料出发建构历史解释;以历史学为中心吸收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历史背景下,以融合东方与西方的视角建构俄国立场的世界历史解释;从时代出发开展世界历史研究.谢·米·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学实践推动了19世纪下半叶俄国史学职业化的发展历程,成为凝聚俄国国家学派的中心,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俄国史学发展景观.  相似文献   

16.
生态理论在文化和文艺领域里运用虽是晚近的事,但文化和文艺的生态观念早已存在.毛泽东、邓小平的有关论述都体现出了文艺生态观念.要建设社会主义文艺的良性生态体系,必须以生态系统论的眼光看文艺.马克思人学生命观是社会主义文艺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它在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中,揭示了人的生命所应具有的超越精神.当前文艺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功能生态营构和生产生态调控,前者解决社会和群众对文艺需要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文艺领导和管理问题.从开放的眼光看,应该充分重视创作主体生命精神和艺术思维活动的复杂性、生动性和互补性.但也要注意反对文化自发性崇拜,不能抹杀文化所具有的主体实践精神.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志建设应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照耀下,高扬实践主体精神,研究文艺生态规律,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是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的最大难题,也是说明和论证主体历史选择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着力把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规律作为一种客体运动来探讨,忽视历史过程的主体性,没有把社会历史规律作为主体人的活动规律去研究,社会历史规律似乎成了一种与人的活动相分离的独立社会力量.这种从客体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社会历史规律的方法,是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性基本价值之一的"平等观念"也可以在儒家系统中获得解释.这种解释主要集中在四个理论向度上.即,一、从人的相同性出发的人性论建构,二、对于社会史做政治平等向度的解释,三、时儒家经济主张做平均主义向度的解释,四、在伦理学向度上做社群主义式的新诠释.这四个解释向度不是同时或者平行地发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与社会变迁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巨浪以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剧烈地震荡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结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各种观念都在变化之中,文艺观念也不例外。文艺观念作为对于各种文艺现象的总的看法和主张,通常是指对于文艺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观点。文艺观念既是对一定文艺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对一定的文艺实践起指导作用,影响着一定时期的文艺面貌。因此,研究文艺观念的变革和更新问题,对于发展和繁荣文艺事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许多固定的文艺观念,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和检验,其中许多至今看来仍然是正确,应该坚持;有些在当时是正确的,今天看来不大合适了,应该发展;有的本来就是不大确切的,长期间未得到更正,当然应当扬弃;有的过去被认为是错误的,今天看来其实是正确的,应该拨乱反正。过去不曾有过而现在新产生的文艺观念,则有待于我们经过分析验证而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20.
“双百”方针的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发展。“双百”方针的形成和提出,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党成了执政党。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必然会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而党中央在文化科学领域里的一贯指导思想,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每一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以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