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国文学理论“失语”的观点,作者认为,将中国古代文论的转换等同于文学理论的民族身份仅仅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背后缺乏严密的论证。中国古代文论的成功转换必须接受现代性话语的挑战;另一方面,即使没有这种转换,中国古代文论仍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国出现了一种战略研究热,逐步形成了一支战略研究队伍.但是,研究发展战略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借鉴国外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是战略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就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一、社会系统的转换问题(一)发展战略是研究社会系统的转换和适应问题发展战略实际上是研究社会系统的转化和适应问题,社会系统如何适应新形势及未来的发展,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近百年来宪政建设史的回顾,分别运用"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概念分析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障碍与路径.本文认为:完全工具主义的宪政建设理念、缺乏宪政制度运作的适宜的社会生态条件支撑是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特殊的路径依赖问题.面临变化了的宪政制度建设环境,需要推进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范式转换,其主要内容是突破宪政工具主义的思维定势,肯定宪政限定政府权力边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初理念;借鉴新宪政论的观点,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育公民美德;在确立制度权威的基础上,推进全面综合型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实践中,作为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会结构理论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与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前六十年实践历程显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新阶段。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在中国当代的华丽转换。与此同时,在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采用制度、政策创新等不同的改革策略,促进社会结构优化,推进社会资源配置均衡,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不断转换必须面临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村精英经历了由传统乡村精英到乡村政治精英再到多元乡村精英的转换,这种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秩序的影响可以从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的生活秩序、乡村社会的精神秩序和乡村社会的自发秩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农村社会的解构及市民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家政治与农村社会结合在一起 ,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和同构性 ,农村社会缺乏自主权和自治权。市场经济造成了农村社会基本结构从领域合一状态到领域分离状态的转换 ,而领域分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形式 ,进一步决定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变化方向 ,即兴起农村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7.
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精英在中国乡村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精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完成自身的循环与再生,从而实现乡村精英转换。乡村精英转换是乡村社会变迁的反应,乡村精英转换反作用于乡村社会变迁。乡村精英转换会带来乡村社会各方面利益格局的改变,产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同时,新乡村精英群体的出现能够实现乡村社会更高层次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萧洪恩 《江汉论坛》2007,16(11):71-74
土家族哲学的现代转型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转型的重要个案,是中国哲学转型的重要部分.其理性省思的主题转换表现为从土汉关系到中西关系的转换;对现代社会建构的哲学省察表现为由生存何以可能到解放何以可能的转换,并根据"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形成了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义等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9.
蔡镇楚 《阴山学刊》2001,14(1):5-10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的转型,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向现代转换的巨大变革.其突出标志和特点是政治性、针对性、开放性、学术性、比较性、通俗性.其原因为社会改革,西学东浙,文体发展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使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对我们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转换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三部门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学术界对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分析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缺乏"转换-对接"研究.如果我们综合考虑中国社会的特色情境,就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困境的实质在于脱离中国本土情境而盲目西化.儒家宗教性下的社会家族化趋势、伦理本位下的特殊主义以及威权体制下的官家公共性是制约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本土情境.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要想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认真评估中国本土情境的深刻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土情境下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道路选择,其实质是要由原来的"西化"道路转向"化西"的途径,实现第三部门在理念、组织运营以及与政府关系等层面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很早就有乐师形象的出现。中国古代早期乐师的艺术形象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经历过多次转换,而且这种转换与中国早期历史的几个发展阶段基本是对应的。概括而言,就是伴随着神话、传说时代到文明社会初期的历史发展,乐师由家族成员的角色转换成行政长官,再由行政长官转换成专业艺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主流文化代表的儒家 ,其道德的公共性相当缺乏 ,这是造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缺乏公德意识的重要原因。对儒家与古希腊伦理思想的比较 ,具体地凸现了儒家道德公共性的缺乏及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建华 《中州学刊》2006,(1):140-143
韦伯认为中国人具有典型的不信任的特点,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任。对于韦伯的论断,我们应予辩证的分析:一方面,这一论断指出了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和社会结构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不相容性,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韦伯把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看作一个静止的、封闭的体系,他对中国诚信的论断又有失偏颇,可以说它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也明显缺乏一种辩证、发展的眼光。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形态虽然没有发生质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理论环境的更替,其具体运动形态却出现了新的情况,进入了新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从原生形态向次生形态的转换,当前正经历着从次生形态向再生形态的转变。透过这种转换,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科学发展的动力机制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张鸿雁 《江海学刊》2012,(5):109-116
中国的城市化是在西方城市化理论影响下发展的,以政府为主导推进下的高速城市化,使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深刻的快速转型期。当中国城市社会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仅缺乏对中西城市化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比较研究,更缺乏对西方城市化理论的反思与扬弃,而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对西方城市化理论的批判,是建构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化理论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6.
社会调控是人们依靠社会力量对社会群体的社会活动或个体的社会行为施加影响 ,使之符合某种规范和社会系统发展目标的方式系统。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两位最重要的领袖人物和决策者 ,在对中国社会的运动和发展进程实施调控的实践中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调控思想。他们在调控社会系统时 ,虽然有着指导思想上一脉相承的连贯性 ,但同时存在着结构上的整体转换。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与思想背景的视角考察这种总体性转换关系。一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的社会调控思想都不是封闭在中国社会系统内产生的 ,它们的形成是以国际关…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的一组命题,因而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阐述传统的涵义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传统的起点上,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达到对立中的统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善待民族传统,实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和谐转换。  相似文献   

1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规范性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论证先后经历了事实论证阶段、天命论证阶段、理学论证阶段与心学论证阶段,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完整表述了这一命题,清末民初的梁启超等人结合现代政治学概念,转换了这一命题。这一命题在理论上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内涵,规范了个体对社会共同体的伦理责任,并且成为中国政治与社会的伦理规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实际影响。这一命题对中国当下社会政治建设与理论建构仍有积极意义,但必须适应现代社会价值,在论证方式与内涵方面实现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反思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与中国现代治理的关系,我们发现,从社会历史哲学的元问题即人论的角度看,正是由于传统人性论的性善论使得中国的管理文化传统缺乏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其进入我国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尚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因此在发展中出现许多问题.借鉴国外有关立法经验,建立可转换公司债债权人会议制度是一种较为可行和必要的尝试.根据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给出一种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