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幕问答     
在8月25日美视晶莹与《教育技术资讯》联合举办的技术研讨会上,许多来自一线的教育技术主管老师对银幕的选购与维护提出了种种问题,其中不少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期专栏特将这些问答收集汇总,以供各地学校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了国外商标保护对反向假冒的界定,对反向假冒行为的侵权本质予以分析,强调了我国确立反向假冒立法的现实意义,并对《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四款规定予以释疑,进而指出实践中如何正确适用及对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所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
兰杰 《经理人》2004,(10):80-81
成熟型产品用户看重价格和服务,成长型产品用户看重性能、功能、外观设计。当问用户您对使用产品满意吗?由于产品同质化,大多数用户回答满意。但当问用户以后会买同一品牌的产品吗?会从同一个店面购买吗?用户的选择大幅下降。这是对IT用户进行调查的一个侧面。提高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建立忠诚的用户群是成熟市场环境下企业生存的根本大计。可是,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  相似文献   

4.
没有企业能果敢断定其微博营销的效果有多大。目前常见的依靠“微博大号”平台进行的转发有奖活动,短期内确实可以提升产品销量,但时间一长,微博用户会逐渐对这种同质化活动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5.
付云 《经理人》2013,(7):34-38
乐视希望成为电视屏幕上的苹果,依托自身内容资源优势,最终建立平台+内容+硬件+应用的全产业链模式。剧本看起来很美,但如果仔细分析,其画出的全产业链蓝图,仍存在五个疑问待解。2013年4月1日,乐视正式推出了3D云视频智能盒子,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乐视盒子。乐视盒子是搭载LeTVUI的智能电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连接电视机,从而观看高清影视剧以及进行视频通话等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结铭 《经理人》2006,(4):24-24
随着各种超级终端的不断涌现及逐渐强势,名目繁多的进场费、霸王条款等使厂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弱。有些厂商在某些市场上.甚至面临产品推广遭到终端阻碍、品牌遇到侵蚀、利润不断被盘剥等现象,在这种状况下,自建渠道不仅是一种解脱,甚至是一种自我超越和提升。目前国内企业中.各行各业都有厂商在自建渠道,华帝、雅戈尔、TCL、美的、格力、新天地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企业个性化、特色化的品牌已成为消费者识别和记忆产品的关键。知名品牌产品是企业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和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陆其国 《领导文萃》2009,(7):105-109
无论是达官富商,还是名流要人,多少年来,遭人假冒、被人蒙骗的事,不知有多少。诈骗者亦是花样翻新,奇招迭出。这类事件一经披露,闻者无不为之愕然。然而比起假冒皇帝、蒙骗太后,前者所为可就小巫见大巫了。  相似文献   

9.
产品技术数据是ERP的基础,它有利于企业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合理安排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的各个环节都要根据自身需求使用该模块以便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和监督并创造最大利润。传统的产品技术数据采用自顶向下的结构式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不能适应现代软件开发的需要。现在通过采用UML技术。重新对产品技术数据建模,使得原有系统不论在需求模型还是在对象模型上都日趋完善。极大地方便了软件开发人员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以及需求企业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度,真正体现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李昌 《管理科学文摘》2009,(32):142-143
进入21世纪,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为了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积极投入到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因此加强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化市场营销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之如企业。就如宝剑之如剑客。武艺再高的剑客,假如没有一件称心的兵器,也无法在江湖上扬名。同样,企业倘若没有品牌,也是无法在市场上立足的。但是,企业的品牌又不完全等同于剑客的宝剑,因为企业的品牌虽是竞争武器,但更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通过品牌,企业向消费者传达有关产品的信息,而且这种沟通的有效与否完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然而,大多数企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充斥同质化产品的市场上,企业仅靠低价格“厮杀”不能留住顾客。缺乏品牌关系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很难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只有实施品牌关系管理,才能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当前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本文针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品牌策略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品牌策略问题还存在着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假冒品牌侵权现象严重等问题,最后本文从绿色策略、文化策略、诚信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品牌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否应该尽力为产品塑造品牌?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成功的品牌可以提高产品价值,增加产品识别度,甚至有区隔市场的好处.但是当所有企业都开始为产品赋予品牌与形象的时候,"品牌是否能被消费者认同与接受",以及"品牌越响业绩越好?"这两个问题就显出其实务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品牌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一个全球性的超级品牌永远是企业最有效的广告,是企业实力的最佳体现。目前中国有企业品牌,但无产品品牌,因此赋予中国产品品牌以现代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假冒伪劣泛滥、欺诈行为不断,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是二十世纪滋生和发展最快的犯罪行为之一。这不仅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严重的政治问题。朱Rong基总理曾指出,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要发展经济,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产品质量是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假冒伪劣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整理和量化分析,得出了我国“制假售假触目惊心”这一结论。调查表明,我国假冒伪劣现象普遍,假冒伪劣的总量大,且在最近的三年中,制假售假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至少有37.76%的企业产品被假冒侵害,这些企业仅在1998年被假冒的产品销售额就为112.2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这些企业当年市场销售额的6.95%,据初步估算1998年我国市场上充斥的假冒产品约为1329亿元人民币,与当年我国境内约1540亿元人民币的走私额所差无几。由于此调查的对象仅限于加工制造业的商标标识侵权,不包括出版业和特殊行业,如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其假冒产品的销量大大高于走私数额。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打假工作抓不好,假冒伪劣的猖獗势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不仅会失信于民,影响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而且也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国际影响,甚至会贻误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打假治劣这项工作应作为“兴国大业、民心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17.
产品定位与品牌定位有着本质区别,但又可以相互促进。本文在分析产品定位与品牌定位关系的同时,提出几点关于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如何相互促进的看法,从而可以在帮助企业分清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的同时,帮助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人所在企业的子公司去年新建成了一个盘柜厂,这之前也已运行两年了.主要是生产、装配自动化控制盘柜设备,大部分产品为非标产品,也就是没有国标和行标,在没有建标的情况下的生产和管理是按原来多年生产养成的老习惯和一些零散制定的规程来作业和管理的,虽然也能生产出用户接受的产品,但是产品的质量很不稳定,产品的样式、规格等许多方面存在多多少少的差异,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实现流程化和标准化作业.我们下决心建立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即本企业标准.以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提升产品质量.今年初建立了这些产品的本企业标准,并已正式运行,收效显著.本人想通过〈标准化〉课程的学习,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标过程,谈一谈在企业标建立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彼得斯定律     
《领导文萃》2009,(1):111-111
有一家中型IT企业的老总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其公司的软件或技术有一点点瑕疵他都要求返工重来。其公司曾推出一款游戏软件,从市场预期来看,比当时市场上的第一品牌更具优势和吸引力。但该老总认为这个游戏太过简单,用户只要玩上20次就可以通关,因此必须增加复杂程度,这样才能更长久地吸引顾客。设计人员只好重新设计,直到产品再次推出,足足耽误了5个多月,结果让对手的产品抢占了先机而成为市场上的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20.
<正>员工才是可以让顾客知晓企业产品品牌并为顾客制造这个品牌产品的人。让员工知晓企业品牌,可以使员工与欲出售的产品之间建立起强有力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激励员工实现企业对外所作的承诺。他们更愿意努力工作,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越来越高,这时,员工会被一种共同的使命感和整体感所团结和鼓舞,齐心协力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