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舆论已多次关注到南斯拉夫经济、政治形势的恶化。1988年1月20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召开听证会,专题讨论南斯拉夫危机问题。最近,欧洲共同体各国外长又在康斯坦茨召开会议。会上,有人警告说,南斯拉夫也许“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科索沃的局势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科索沃问题基本上是民族问题。阿尔巴尼亚人在该省占绝对多数,人口超过150万。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只是少数,约占12%。阿尔  相似文献   

2.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部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为邻。面积10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为塞尔维亚族人和黑山族人等。历史上科索沃曾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后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400余年,其间塞族人被迫外迁,阿族人乘机迁入。1912年科索沃地区并入塞尔维亚版图,后来成为第一南斯拉夫公国的一部分,“二战”结束后科索沃随塞尔维亚进入南联盟,60年代成为南享有较多自治权利的两处自治省之一,其自治地位被写进了1974年的宪法。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3.
近来,科索沃的民族冲突升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科索沃民族冲突的发生既有久远的历史根源,也有现实的政治原因。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曾给予科索沃自治省的地位。新南斯拉夫成立后,塞尔维亚当局收回了科索沃的自治权利,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采取高压政策。波黑...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乃至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冷战结束后,世界民族问题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为诱发国际和地区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由来已久、盘根错节的南斯拉夫民族危机无疑又是整个世界民族问题中的典型个案。虽然波黑战争与科索沃战争的硝烟已过,但人们仍不禁反思,民族主义为何成为威胁与破坏南斯拉夫多民族统一的顽症? 南斯拉夫处理民族问题失策的根源何在? 南斯拉夫民族关系为何在联邦制国家结构的演变中再现危机? 南斯拉夫民族问题国际化与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  相似文献   

5.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族的平等地位在阿尔巴尼亚反对南斯拉夫的宣传中以及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民族政策在对待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族的问题上遭到了攻击。因为这些攻击缺乏客观的事实根据,而且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意图,所以我感到有必要向公众舆论阐明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一些事实。今天生活在南斯拉夫的阿尔巴尼亚族在历史上曾经历过极其沉重的凄惨岁月,他们遭受  相似文献   

6.
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最大军事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中的8个成员国,公然对一个弱小的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点燃了当今世界最大的一团战乱之火,强行使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国际化,震惊世界,世人注目。科索沃危机的缘由众所周知,南斯拉夫原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强大的一个多民族结构的联邦制统一国家,即“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性民族主义浪潮涌动的背景下,南联邦解体,一分为五:原南联邦中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郝时远研究员的新著《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从南斯拉夫的历史解读科索沃的现实》(以下简称《火药桶》)一书于1999年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后,迅即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1999年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世界民族和民族理论两个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特就此书举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这本书不论现实意义、理论建树还是研究方法都堪称上乘,值得称道。与会者指出,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侵略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新秩序建立过程中一次重要事件。它虽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这…  相似文献   

8.
1993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高屋建领地提出了“民族宗教无小事”的著名论断。这是对古今中外历史的和现实的民族宗教问题所作的科学总结。南斯拉夫科索沃问题的爆发,再一次证明,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一、前南地区的动乱,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引起的南斯拉夫人民是勤劳智慧、热爱和平的,他们与其他巴尔干人一道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文明──爱琴海文明,南斯拉夫美丽的家园曾被人誉为“人类创世纪的伊甸园”。然而,这块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却屡屡成为战争的策源地,被视为“欧洲火药桶”,千百年来,战乱不止,人民难以享…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首的北约悍然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暴行,引发了越来越多中国人对科索沃危机的关注,为交流民族研究人员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看法,5月19日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科索沃危机研讨会”。与会同志指出,科索沃危机的产...  相似文献   

10.
刘泓 《世界民族》1999,(4):77-78
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举行座谈,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郝时远教授撰写的《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以下简称《火药桶》)一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上形成了以下共识:一、解读科索沃现实,“此书在手,可不他读”大家认为,以往中国学者对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的研究十分有限,迄今为止,《火药桶》可以说是中国学者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和介绍巴尔干问题的学术著作。国外学者虽有不少著述,但像郝时远教授这样把科索沃问题放到巴尔干“火药桶”中去透视,将巴尔干问题置…  相似文献   

11.
因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告独立而引发的南斯拉夫内战终以1991年11月下旬达成的第14次停战协议而火势渐微。将欧洲引入民族纠纷之不安的南斯拉夫危机与其说是经常被提及的民族对立,倒不如说是联邦内部的政治对立,即当政治势力将民族主义作为斗争手段时,所喷发出的火势之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民族问题严重的苏联也存在着“南斯拉夫化”的危险,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政治对立与民族纠纷的关系。“究竟搞的是什么名堂……”就连观看南斯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精确的方法编写详细的南斯拉夫国家危机大事记,是将来的工作。目前,当南斯拉夫各民族共同国家的解体已十分明显的时候,仍不可能精确地罗列决定这一结局的所有重大事件。这在最近的将来,当导致国家终结的事态加速发展的时候,也是做不到的。尤其如“秘密事件”的政治,是决定南斯拉夫各民族未来气候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南斯拉夫王国为什么灭亡 南斯拉夫是世界上民族法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这种情况是不奇怪的,因为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始终是南斯拉夫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只要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土面积仅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份的南斯拉夫,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重要国家。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南斯拉夫各民族的历史影响非  相似文献   

14.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巴尔干:历史与现实/金重远//复旦学报.-1999,(6).-1~7从南斯拉夫的历史解读科索沃的现实,以开阔、深邃的视角揭示民族研究的未来:民族所部分研究人员座谈 《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一书纪要/刘泓 //世界民族.-1999,(4).-77~78从人口学角度看南斯拉夫内战的起因/(美)E·A·海默尔著;梦兰译//世界民族.-1999,(4).-21~29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的内容和特点/杨梅,马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4).-27~29第一次国内革命…  相似文献   

15.
“赛雅姆”是南斯拉夫语,意为“博览会”。诺维萨德国际博览会不仅在南斯拉夫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今年9月,应一年一度的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国际博览会之邀,国家民委派出了以副主任包玉山同志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19人赴南参加博览会。去年在诺维萨德“第55届国际农业博览会暨发展中国家第16届为食品而奋斗博览会”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名特优产品的试展,盛  相似文献   

16.
当询问南斯拉夫朋友的族籍时,常常听到的回答既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也不是“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或其他主体民族及非主体民族和民族集团的名称,而是一种不表明族别的称呼——“南斯拉夫人(iугословен)”。不用说,一般都会把这种回答看作是表明他的国籍的。其实不然。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才弄清了这个很少为人所知和尚未得到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引出的话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国家实力问题。当代世界要靠实力说话,综合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尊严。这一点,从我们的最高国家领导人到一般百姓都已有了难得的共识。综合国力首先表现于经济实力。我国的经济总量已?..  相似文献   

18.
民族问题在东欧各国中,属南斯拉夫最为复杂。本文以南斯拉夫民族问题为议题,概览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叙述多民族的南斯拉夫的联邦制,并列举其国内现存的民族问题。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现在以1981年的国情调查来说明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由于民族和少数民族有所区别,首先谈谈民族。南斯拉夫可概括为7个国境、6个共和国、5个民族、4种语言、3种宗教、2种文字及1个国家。然而,虽说是5个民族,但更为确切地说,现有6个民族。表1所示的民族分类中包括穆斯林人,这也许给人一种异样感觉。由于伊斯兰教徒生活在南斯拉夫,故穆斯林也被认作一个民族。可见,南斯拉夫有6个民族,他们分别建立了共和国。参照地图就很清楚,数量上最多的民族是塞尔维亚人,它占总人口的36.3%。其余依次为克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下,巴尔干穆斯林进行分离主义活动,提出自治的要求,不断同所在国主体民族发生矛盾和冲突。这部分居民主要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桑贾克、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马其顿、保加利亚和希腊。在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也有少量的穆斯林。巴尔干穆斯林的起源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和统治是分不开的。巴尔干学者普遍认为,巴尔干半岛上的穆斯林是奥斯曼帝国向新征服地区移民和同化当地居民的产物。他们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1)来自土耳其本土的奥斯曼突厥移民;(2)从欧洲被征服…  相似文献   

20.
刘泓 《中国民族》2008,(10):70-72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总理塔奇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一时间,科索沃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科索沃在宣布独立之后的第二天,关国和欧洲几个大国纷纷予以承认,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若干国家则表示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的背后隐藏着的大国博弈问题迅速凸显。于是,有关科索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霸权计划和科索沃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等问题,将人们的目光逐渐聚拢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