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陆耀明 《兰州学刊》2006,4(8):18-23
基督教与西方市场经济求利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基督教中包含了对求利性肯定的思想,在经济市场化的推动下,不断得到发展,并对西方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求利性特点的西方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但是,西方市场经济求利性的发展使人受钱的支配,使得个人屈从于生命以外的目标。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基督教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这是基督教对西方市场经济求利性的反映、肯定与适应。但西方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及其负面效应也导致了基督教对求利性的反对与对情、爱的强调,这是基督教对西方市场经济求利性及其负面效应的一种反适应,是对西方市场经济的一种弥补。基督教与西方市场经济是互动与互补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输出“逆差”极大,致使许多人只知西方文化对中国会产生的影响,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对西方社会的渗透。其实,中国文化对西方的渗透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语言方面对西方文明的进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运用追溯性研究方法对中国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字西传之途径进行了探寻,旨在印证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以来,西方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德性伦理学运动。许多西方哲学家对以功利和义务为核心的规范伦理学进行了反思,力图在挖掘西方传统德性思想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现代西方德性伦理学。本文将从西方经典德性伦理思想传统、当代西方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对德性伦理学的批评及其回应、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探讨现代西方德性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44-149
学界关于早期西方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多局限于精英人物和制度实践,对民国学者面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心态变迁这一重要问题有所忽略。由民国学者在报刊上发表的大量有关西方高等教育的译介和评论,可见其心态经历了从对西方的情绪性盲目崇拜,至渐趋理性的批判认知,最后归于参照西方回归本土的变迁,突显了西方始终是民国学者心态变迁背后挥之不去的"梦魇"。  相似文献   

5.
论"合作主义"理论中的福利政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合作主义"概念起源、内涵和中文译名的不同译法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合作主义即三方伙伴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实践做了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国家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关于合作主义的不同看法与评价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该文指出,虽然西方学界对此争论了几十年,甚至至今仍在争论之中,但合作主义作为工人运动的结果之一,是西方福利制度与福利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机制,是调节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缓冲器,在西方福利国家中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发生与发展、对挽救和拯救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危机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公共生活伦理思想是丰富的,无论是古希腊城邦公共生活伦理的最初形成,还是近代西方公共生活伦理对个人主义的凸显;无论是现代西方公共生活伦理超越个人主义实现对公共伦理的彰扬,还是当代西方诸多学者对公共生活世界的研究,无不反映了西方伦理思想对"公共性"的关注。西方公共生活伦理思想,是我国当代公共生活伦理建设必不可少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科研诸方面的考察,从学科体制角度说明教条主义对西方经济学的支配和锁定,指出它严重损害了西方经济学的创新能力以及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造成了经济学学科在西方的危机,并揭示了这种教条主义对中国经济学发展与自主创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论“合作主义”理论中的福利政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对“合作主义”概念起源、内涵和中文译名的不同译法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合作主义即三方伙伴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实践做了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国家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关于合作主义的不同看法与评价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该文指出,虽然西方学界对此争论了几十年,甚至至今仍在争论之中,但合作主义作为工人运动的结果之一,是西方福利制度与福利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机制,是调节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缓冲器,在西方福利国家中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发生与发展、对挽救和拯救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危机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明小史》展现了二十世纪初西方文明侵入中国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半殖民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文明的不同接受态度、价值立场与身份变迁,揭示了中国社会在西方文明碰撞下的结构失衡与分崩离析。面对西方文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表现出了不同的半殖民特征:官员将西方文明的各个部分与质素进行区分,对西方殖民主义怀着惧怕谄媚的态度,对西方思想文明又充满仇视;青年学生对殖民主义的抵制终究敌不过西方的文化殖民话语,被西方收编,并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出对西方文明的认同;底层民众亲身感受到西方商品带来的舒适便捷,因而对西方文明充满羡慕和向往,同时不得不承受殖民主义带来的民族屈辱,进而产生自我矮化、自我殖民的心态。小说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文明书写提供了范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科学理性历史性的确认,反击了西方学者对科学理性所实施的抽象性的批判。本文就西方学者对现代西方科学理性的诘难进行了抗辩,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论证了在西方价值理性的全面控制下,现代西方科学理性沦落成为资本的帮凶,从而戳穿了西方学者主张的"科学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的观点的荒谬性。本文旨在廓清国内学界对科学理性的模糊认识,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1.
魏华 《南方论刊》2006,(10):93-94
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而理清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对西方现代艺术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将西方现当代艺术分为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对重要的艺术流派进行分类总结,梳理了从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王雨辰 《河北学刊》2004,24(2):61-67
本文分析了中国学术界引进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语境与理论语境,以及对科尔施、佩里·安德森西方 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误读与错误引申,分析了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 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对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论中的基督教神学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论与基督教神学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精神关联,挖掘西方文论中蕴涵的基督教精神 本质,弄清基督教神学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影响,是西方文论研究的一个饶有兴味的课题。本文简要地对西 方一些神学家及文论家的文艺思想进行了梳理,以期引起对西方文论与基督教神学之间关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是一门起源于欧洲的现代学科,旨在解释现代性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虽然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一直都是社会学阐释的重心,但是“非西方”仍为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非西方首先作为历史参照,成为西方现代性的他者形象,被欧洲社会学家用以反衬西方的现代和进步.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非西方的发展和崛起对西方社会学构成了直接挑战,西方社会学需要应对非西方崛起的问题,即对他者的现代性做出社会学阐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体造型艺术从文艺复兴至罗可可艺术时间期的源流变化描述,揭开了西方绘画语言在人体艺术方面的文化嬗变。作者认为:对西方艺术中思想的理解,是我们走向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给的使用在国内外存在诸多的争议,也阻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基于国内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滥用,笔者呼吁要规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本文回顾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程与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世纪之交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论述了西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了西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特点,揭示了西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及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荫桓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在担任驻外公使期间,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认真考察西方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详细撰写的出使日记,是国人了解西方的宝贵资料.在晚清时期出使西方的官员中,张荫恒通过自己对西方文明的观察得出了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对当时国人关于西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杜平 《社会科学》2004,(6):116-121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 ,西方的“东方情结”一直主导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西方何以迷恋东方 ?而东方在西方世界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西方的“东方情结”是迷恋与批判意识的混合 ,无论是出于对东方的浪漫化或是对东方的好奇 ,西方表现出的“东方情结”都是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与超越的内在需要 ,也是西方文化“焦虑”的表现。“东方情结”包含着西方对东方的复杂情感 ,通过对这一复杂情感的理解 ,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西方知识界“东方转向”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