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际根脉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总和,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是一种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但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受社会、体制、利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际根脉以其特有的方式,蔓延出"灰色暗道",冲击着选人用人公信力,并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官二代""火箭提拔"等敏感新闻不断挑动着人们  相似文献   

2.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破格提拔”作为党和国家选拔任用干部的特殊方式,打破了选拔年轻干部的藩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干部主管部门错误地将“火箭提拔”等同于“破格提拔”,为动机不纯者提供了机会.而湖南省则成为近年来违规用人的重灾区,尤其是2012年至2013年被曝光多起年轻干部“火箭升官”事件,且被“火箭提拔”的年轻干部多为官员子女.  相似文献   

3.
正简单"以票取人""唯票取人",往往存在择庸不择优,责权关系紊乱,偶然性大、缺乏公平等问题。但是,为什么一段时间它会成为干部用人的重要改革举措?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全面认识。把投票作为解决干部用人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在改革传统干部用人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票取人"的前提是"投票",是对过去长期存在的用人问  相似文献   

4.
<正>破格提拔是干部选拔常规程序的一个必要补充,可以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拓宽渠道,为破除论资排辈提供平台,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储备人才。破格提拔干部不仅关乎干部个人成长进步,更是选人用人导向的鲜明体现,运用好了,对一方政治生态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运用不好,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用人不公或用人腐败。因此,对破格提拔干部党委必须从严把关,着力在"四个重在"上下功夫。一、标准不能降低,重在保证素质。《党政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5.
党政人才是各类人才中最具公共性、服务性和示范性的战略人才,他们的培养使用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要体现,影响面广,关注度高.进入21世纪以来,党的干部政策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了更加开阔的平台,许多青年人才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党政干部队伍,一些人甚至快速走上领导岗位.然而,随着年轻干部来源的广泛和数量的增多,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的“干部年轻化”政策在基层却出现了异化现象,这不能不引起关注. 一、“干部年轻化”的异化表现 年轻干部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党选人用人的视野和范围更加宽广.不过,从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年轻干部火速提拔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当前“干部年轻化”政策的异化现象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地方党委、政府政绩化.  相似文献   

6.
从学者针对近期国内媒体所披露的部分官员子女利用其长辈所形成的人际根脉超常规晋升的案例得到的研究成果来看,这种人际根脉对干部选任的影响巨大,且在全国范围内不是孤立的、个别的现象,《南方周末》2011年刊登的《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一文揭示出"政治家族"在当地十分普遍,"占据了各部门的重要职位,令人触目惊心",而且,"近几年来流传的‘官二代’现象,在这里亦有非常具体的体现". 人际根脉干扰公正选人的负面影响和后果十分严重,它违背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挫伤了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与权威,败坏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百害而无一利,加强对这种现象的关注和应对确有必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综合性的规制手段和机制.如何评价这些手段和机制的针对性与实际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机制设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关于干部破格提拔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破格提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尤其是某些"80后"干部的"火箭提拔"更是备受诟病。郑重审视年轻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工作,尤其必要。年轻干部选拔与任用的实施悖论及其原因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与任用,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同样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干部年轻  相似文献   

8.
年轻干部由"宠儿"沦为"弃妇"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既有社会和单位的外部因素,也有年轻干部自身因素,还有内外因相交织导致年轻干部频繁流动等复合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调整年轻干部的来源、"宠""锻"相结合、构建适合年轻干部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引导年轻干部自我调适、解决好干部频繁流动问题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20-21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年轻干部违反相关规定被破格提拔,被群众举报后,先是引起媒体关注,而后遭到调查,最终又被提拔他们的政府和部门"打回原形"的事件。然而,这些看似已经结束的"闹剧",不应该就这样仅以当事人被免职收场。干部任用事关重大,"破格"提拔更要经得起考验,尤其是涉及官员子女、亲属的一定要严格履行制度程序,严格遵守规范执行。在官员提拔过程中,保证程序正义尤其重要。一定意义上而言,在选人用人之前,  相似文献   

10.
干部的选拔使用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用什么人,怎么用人,决定着干部队伍的组成和干部努力的方向.用好一个,激励一片;提错一个,挫伤一群.从近几年一些干部暴露出的问题看,有许多与识别考察不准和使用不当有关.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各方面反映都不错,而任职后却表现一般,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服众;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政绩显著",但这些"政绩"却成为后任沉重的包袱;还有的领导干部到任不久,便暴露出严重的思想作风和违法违纪等问题.这些都说明,选人失准、看人失真、用人失察的问题依然存在.一般来说,用错人往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用人的思想作风不端正,也就是用人不公;另一个是用人的思想方法不对路,即用人不当.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三个问题,指出"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的干部工作就能做得更好"。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就要强化问题意识,加强研究,积极发现好干部,全面培养好干部,合理使用好干部。  相似文献   

12.
正对年轻干部,以"不错"或是"不行"的模糊评价,来简单决定其"上下",是不负责任的。孟子见齐宣王纵论治国理政之事,谈及用人,这位"亚圣"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段话,说的正是选人用人要兼听兼采,才能识得真金、选出贤人。"用多双眼睛看人选人",近日,中央召开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座谈会,中央领导提出"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切中了新时期年轻干部培养选任工作的要害。  相似文献   

13.
年轻干部的培养与使用,既要遵循《干部任用条例》的政策规定,又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同时还要注意规避舆论对年轻干部提拔使用的讨伐.从当前来看,实现年轻干部的有效培养与有序使用,需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伯乐"选人与制度选人的关系."伯乐"选人作为一种人治色彩较为浓厚的选人用人方式,要求"伯乐"本人必须具有"相马"的能力,同时还要出于公心,不能掺有一点私心杂念,因此,这一选人用人方式对"伯乐"的德、才均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加之这一选人用人方式随意性比较大,从而充满争议.制度选人一般是按照既有的制度设计,进行"赛场选马",多以笔试、面试评定高低,比较公平公正,社会争议比较小,但是难以保证能将德才兼备、适合岗位的干部选出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种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选人用人制度的竞争,关键要看谁的制度更能解放人、激励人、凝聚人.选人用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积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解决好了干部能上能下尤其是"能下"这个难题,才能从根本上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建设一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5.
<正>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也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迫切需要。然而,近一段时期以来,年轻干部的提拔不断受到社会的"围观"和质疑,甚至出现了"逢提必疑"的偏激情绪,一些"最年轻市长""最年轻女镇长"之类的新闻常常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甚至被炒得沸沸扬扬。究竟如何看待和破解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怪圈,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在落实干部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减少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2014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针对民主推荐程序运行中出现的"简单以票取人""拉票"等突出问题,对其制度定位、结果运用、配套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和调适,坚持了行之有效的基本程序方法,彻底堵住了唯票、拉票的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17.
用人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用当其时,也就是平时说的最佳用人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用人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意外"的场面,一些干部被提拔了,却看不到高兴的样子、看不到激动的表情.为什么干部被提拔了却激动不起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提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形式,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为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但在实践中,少数公选干部履新后存在心理状态不稳定、进入角色时间长、上手不够快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选人用人公信力,也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竞争性选拔已经成为干部选拔的基本形式,年轻干部的职务晋升已经进入一个机会多、竞争激烈、周期性明显的崭新历史阶段。根据党的用人方式的发展趋势和干部选拔的实际,年轻干部在职务发展竞争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唯票""唯分""唯GDP"和"唯年龄",是长期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现实问题,我们要从提高选任民主化质量、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等方面入手,建立"四位一体"选人用人机制,着力破解"四唯"难题。提高干部工作民主化质量,解决"唯票"问题。破解"唯票"的问题,必须严把"四关"。一是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