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阳历4月5日,是阴历三月三的日子。这一天是包括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过节的日子。畲族三月三是纪念一位钟姓民族起义英雄的。这一天他们都吃乌饭——一种黑色的山野果。在我们  相似文献   

2.
由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次畲族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至十七日在广东省潮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民委、有关省区民族干部和中央民族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学者、专家及法国、日本、香港的研究人员共六十三人。会议收到论文三十五篇,大家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就畲族族源和畲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大家到潮州凤南畲乡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一家亲,两岸情意长。4月17日至23日,中华一家亲·2023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暨福籽同心爱中华·福建省第十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福建三明永安市举办。农历“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次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举办开幕式暨联欢晚会、“两岸民族共好”论坛、“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闽台融合(永安)林竹成果展暨永安竹文化展、石榴籽“民族好物”带货直播、  相似文献   

4.
山越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该书记载:“丹阳山越贼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资治通鉴》卷五十六引用了这条史料,胡三省注曰:“山越本亦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胡三省的注释,说明山越原属越族,生活于山区,有自己独立的经济生活,不缴纳赋税等特点。山越是越族的后裔,史家并无异义。山越活动的地区仅限于扬州诸郡,陈可畏先生对此论述甚详,本文不再赘言。唐长儒先生在论述山越时,认为“山民”、“山贼”、“山寇”和“宗部”是山越的互称。这种见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关于畲族的来源,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畲族源自汉晋时代居住在长沙一带的武陵蛮(或称五溪蛮),持这一说者,又大都认为畲族是瑶族的一支。另一种意见认为畲族是古代越族的后代,持这一说者有的说它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子孙;有的认为它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代。此外,还有个别人主张畲族不是少数民族,而是第一批殖民闽粤的汉族。这种意见明显是错误的,毋需讨论。  相似文献   

6.
3月8日,福建省罗源县西 兰乡石别下畲族村,举行了 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八”国际 劳动妇女节庆祝活动。来自 全村的畲族妇女身着靓丽而 整齐的民族服装欢聚一堂, 以民族传统的“答歌”形式,表达对自己节日的庆贺。由于“答歌”庆“三八”史无前例,吸引了周边乡镇许多畲族男女青年的兴趣,他们纷纷赶来“挑战”、“应战”。一场以“三八”节为题材即兴创作的山歌对答,在畲族山村热烈而紧张地展开。罗源县西兰乡党委、政府和罗源县民宗局等领导也到场祝贺,与畲族女同胞一道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畲女“答歌”庆“三八”$罗源民宗局…  相似文献   

7.
董建辉  何茂旭 《民族学刊》2022,13(5):114-121, 143
贵州畲族在1996年被识别为现有民族身份之前被称为“东家人”,史称“东苗”。据史籍记载,东苗源自唐代的“东谢”,历史上的分布地主要为贵阳及其周边地区。明代以后,部分江西人进入黔地,逐渐融入当地少数民族中,他们也因为擅长养鸭而被称作“鸭子苗”。从清中后期到民国初年,东苗的住居地渐向黔东南区转移,集中在福泉、麻江、凯里等地,且多与汉人杂居。其间他们与“鸭子苗”完成融合,被人称作“佟苗”。贵州畲族历史演变及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8.
序言山越通常被认为是孙吴时期定居在卢江、丹阳、新都、会稽、鄱阳、临海、予章、临川、庐陵、建安等郡古代越族的后裔。但也有不同看法,如吕思勉、唐长孺等人认为,山越大部分属汉族;而近年去世的川胜义雄对此却持批判态度,他强调孙吴时期江南社会的落后性,认为山越的地位与“印第安人”及“虾夷人”相似,并非汉族。笔者曾写文,基本同意川胜的见解。然而综观整个六朝时期,关于山越,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笔者在写完前文后又探讨了六朝时期蛮族的分布与汉、唐时期的差异,在此过程中发现能揭示孙吴之后六朝时期山越仍继续存在的记载在现有的六朝史料中仅有一例。这一情况与川胜的见解可能有  相似文献   

9.
35岁的畲族农民蓝友富早上6点不到就赶着自家的耕牛出了家门,昨夜的一宿大雨还没完全停住,山间云雾缭绕,大片的梯田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对于城里人来说,这是个与往常没有什么区别的日子,但对于农民,尤其是以“山哈”住在深山里的人,自称的畲族人来说,今天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中与农民息息相关的“芒种”,也是他们播种希望,期待丰收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0.
(一)今年三月十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发动全面叛乱时,曾调集了大批的所谓“康巴”匪徒,参加了西藏叛乱。帝国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和报刊把这些“康巴”叛匪称为“康巴部族”。现在,这些“康巴”叛匪已被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痛予打击,土崩瓦解,残部逃入印度境内,这就是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必然的结局。这些“康巴”人究竟是从那儿来的呢?事实是这样的:现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藏语中称为“康”(过去也译作“喀木”),住在这块地方的藏人,藏语叫作“康  相似文献   

11.
<正> 茎、雷、钟姓是畲族的大姓,其中蓝姓人口众多,分布面宽,是畲族的主要姓氏。在广东七市十二县的畲族中,蓝姓人口占全省畲族人口的70%以上。畲族蓝姓的民族宗教信仰中,除拜祭“附马王”(龙犬盘瓠)外,尚有盛大的拜祭“篮大将军”的传统活动。近年来,我们在粤赣交境的九连山各畲族地区调查中发现,篮大将军是畲族历史上塑造的祖先崇拜的偶像。据民间传诵:篮大将军学名“篮光辉”,民间多称呼其为“阿公”。篮大将军是畲族蓝姓的直裔始祖,驸马王的二儿子,因其本领超群,才智过人,被高辛帝封为护国将军,附马王亡逝后,篮大将军承袭父业,辅佐江山,以及履行庇阴后辈子孙康福、兴旺之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畲族     
我是畲族,我热爱、理解自己的民族,也为本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畲族是他称,即汉称。自称“山哈”,指兰、雷、钟姓联合在一起的人。现在,全国有畲族人口45万左右,居住在闽、浙、赣、粤、皖的部分山区,其中福建最多,1985年统计是36万。我们畲族是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古代,为反抗历代封建统治,曾多次掀起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被诬为“匪、盗”、“蛮、僚”作乱,许多壮烈事迹都被正史忽略而未加收载,以致于湮没无闻。近代以来,畲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不断展开反帝反封建的英勇  相似文献   

13.
邓道理  王军  曾光明 《民族论坛》2009,(4):F0003-F0003
<正>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农历三月初三(3月29日)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湖南首个白族"三月街"文化节活动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举行。此届文化节芙蓉桥白族三月街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祭祀游神。本主教是白族特有的一个宗教习俗,芙蓉桥白族奉王鹏凯、钟迁一、谷均万三位先祖为本主,把他们的神像供  相似文献   

14.
在“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浙江景宁,散居着一个古老纯朴的民族一一畲族。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闽赣交界的武夷山,闽东的太娃山、白云山,浙江的敕木山,广东的凤凰山都是畲族世居之地。畲族先民们依山筑寮为家,以拓荒为主,经营农林牧且长于狩猎,用游耕的刀刃披荆斩棘征服穷山恶  相似文献   

15.
闽东这块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的土地,位于福建东北部的山区里,包括福安、福鼎、霞浦、宁德、周宁、寿宁、罗源、连江等县一百八十多万人口的地区,其中畲族十万余人,占闽东总人口的5.5%。在这绵互不尽的崇山峻岭里,千百年来就居住着勤劳、勇敢的畲族人民,他们和汉族劳动人民用血汗滋润了这块土地,用自己的双手把“穷山恶水”的深僻山区创建成美丽富饶的家园。畲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在共同劳动中,在反抗历代封建统治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7月 ,江西省樟坪畲族乡的畲民们在白云深处的山路上奔走相告 :省长要来俺们乡啦!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压箱底的民族盛装拿出来 ,穿出门 ,等待着第二天醒来时的清晨里欢迎仪式的彩排 ,等待着上级电话里确切的日期。省长比畲民还激动南方的热叫酷暑 ,热得残酷。7月4日 ,江西省省长舒圣佑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 ,驱车来到畲乡视察 ,樟坪畲族乡刹时间沸腾起来了 ,畲族民间马灯舞在串串炸响的爆竹声中 ,绕着省长一行舞得缤纷多彩 ,畲族少女把浓酽的畲乡“三碗茶”捧给省长 ,叠起的翠竹门迎候着省长来畲家 ,热泪涌起、夹道簇拥 ,畲族群众以从…  相似文献   

17.
<正>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散处在闽、浙、粤、赣、皖五省的八十多个县(市)。在畲族的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解放前曾有“九族推尊缘祭祖,一家珍重是生孩”之说。就是今日,祖先崇拜也是多数畲族群众精神生  相似文献   

18.
最美的颜色     
我总是被一些平凡人不平凡的小故事打动。阳春三月,我又下江南采访。第一站,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岱岭乡。岱岭是一个畲族乡,全乡总人口6686人,其中畲族人口2540人。,  相似文献   

19.
枇杷,给人喜气。 画家朋友说:枇杷,带来财运。 畲寨已不再是寨子,与6年前完全不同了。畲族山民们已从老树底下搬了出来,他们住着楼房、享用着电视电脑,公交车沿盘山公路一直开到了村口。但村民们还是爱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寨”。也许是他们的心仍生活在大自然中间吧。  相似文献   

20.
我们畲族的称呼,最早出于南宋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全集。漳州谕畲》一文。诗人李商隐曰:“烧畲晓映远山色”,范成大诗:“砍畲大树巅”;陆游曰:“山畲一老锄。”古代时,我们的先民搭棚居住,随山耕畲,刀耕火种。由于这样,而被称为“畲族”。(注:畲shē,意为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这样耕种的田地叫畲田。) 据钟氏宗谱记载,他们祖上于明朝成化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