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是与苏州文化精神有悖的经济模式.水乡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和佛教信仰生活培育了苏州人的心态,塑造了苏州人的性格,决定了苏州人的生存方式,也规制了苏州人的经济行为.淡化统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苏州文化相适应的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
端砚作为文房器物,对历代文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端砚引兴文思,文学赋予端砚以文化品格,并在交汇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端砚诗、赋”作品。本文由此开展,重点从“天地之精——端砚诗赋中的生命精神”“巧匠——文质相杂的工艺观”“守拙——端砚特质与端人品行”“比德——流光溢彩的石品与人生德行”等四个方面凸显端砚诗、赋中所蕴含端砚精神及其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唐寅、文征明文化性格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性格是指包含文化内涵的人物性格。唐寅、文征明皆以诗书画三绝著名当时与后世,而两人之人生及文化性格则大不同。唐“百年强半”而夭,而文则遐寿九秩,且主持吴中风雅30余年;唐曾中解元,涉科场案而愤世自放,文数试不得一举人而待诏翰林三年;唐赴宸濠招而不得不佯狂以免,而文卒能避之。唐纵情酒色,而文持身谨严。而两人之诗,则唐更有个性与时代气息。唐、文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在经济生活和社会风气发生新变的时代,文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可能作出的选择。考察这种文化性格的差异及其成因,对认识中国文学、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如何发挥作用、这些作用又会有怎样的意义和效果,都可以提供一定的启示并帮助我们思考当代的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清苏州文化的闲适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使明清之际的苏州文化具有了闲适性.闲适性使人追求适意、适宜,塑造了苏州人不激不随的地区性格.在这种地区性格的影响下,苏州近代社会的发展缺少活力,处于“温”态,落后于新兴的上海及相邻的无锡,苏州因此失去了江南中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是作者在西藏大学为第七批援藏干部所作讲座录音整理而成,主要讲了四个问题:(一)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点谈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二)从高原地理环境认识藏族的生活方式;(三)从高原环境认识藏族的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四)藏族的文化性格。文中许多认识源于作者多年从事藏学研究的积淀和在藏区进行田野调查的体验、观察与思考。文章对异文化背景的人如何认识和理解藏族及其文化提供了一个认识框架与思考角度,不乏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晋阳的历史年龄已有 2 4 99年 ,晋阳兼称太原则已有 2 2 4 9年了。太原 ,尽管宋初统一战争中有堕晋阳而建太原之沿革 ,惟从地名学、从原始居民传承、从政治地缘等视角看 ,由晋阳到太原 ,都是一座持续发展之城 ;战国赵、十六国前秦、北朝东魏、北齐、唐、五代后唐、北汉七朝都或别都 ;向为中央肩背而国家安危兴亡所系及其“表里山河”天下独有之地理形势 ;地处古来华夏族旱地农业文化与戎狄游牧族草原部落文化接合地带 ,是以为民族融合之会归及其多元文化 ;具有太原老陈醋、晋祠大米、汾酒、太原葡萄酒、并州快剪刀等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特产 ;典型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造就了一代代典型历史人物及其典型的社会性格 ;晋阳古城待发掘的恢宏遗墟及其城郊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多余人”是矛盾复杂的。构成其性格矛盾的深层原因 ,是俄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历史生活状况。细言之 ,即文化的冲突 (包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底层”文化与“上层”文化的冲突 ,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性与现代文化中的先进性的冲突 )、先进意识与阶级地位的冲突、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着重从文化冲突上探讨形成“多余人”二重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的“人”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本文通过阐释“人”部字与人的情感、性格,以及与儒家思想、姓名意蕴、祭祀文化的关系,来探究蕴含在其背后的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渔捕文化”是前工业时代的以膂力和魄力为轴心的渔业生产所形成的文化,它包括了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众语言、意识、心理、性格、禁忌、神话、崇拜、民间艺术等。胶东东部的文登、荣成、威海沿海区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生产方式为根基,形成了胶东东部区域的文化精神——“渔捕文化”,体现了独特的民众性格、民众意识、民俗风情、语言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从两个层面重读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我已故的公爵夫人》,来理解该诗中“公爵”一人的“独语”以及其对他人的“消声”,和“公爵夫人”从其鲜活的人之美到静止无声的艺术品之美的转化,揭示出公爵本人对美的欣赏实在是根植于他对美的占有欲望,而整首诗歌的“独白”正“戏剧性”地揭示出公爵本人的这一内核“性格”。  相似文献   

11.
阴阳辩证观在“易——老”哲学系统中占有显著地位 ,它是“易——老”哲学的基础 ,也是其真谛所在。中国民俗文化受“易——老”哲学的影响颇深 ,在其事象里深蕴着或著或微的阴阳民俗事象的辩证思想。本文试图阐述“易——老”哲学的阴阳辩证观之本质内涵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古太极图中所包含的有关阴阳的民俗文化信息及其应用 ,从而探析阴阳辩证观的本质特点和中国民俗文化脉络的发展 ,把握相关民俗事象的功能与特质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与鲁迅 ,同出越乡而在中国百年现代进程中双双成为“泰斗”与“楷模” ,但二者业绩同辉而文化性格殊异 ,实乃“和而不同”的现代文化巨人 :一、他们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先驱 ,既是从“旧垒”中率先走向现代的先觉者 ,也是从辛亥流产的阴影中走向五四的先驱者 ,又是抗日反蒋的战友 ;二、他们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巨人 ,在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上 ,在文化重建的基点———育人立人的方针上 ,在文化转型的哲学观念和行为方式上 ,均可谓殊途同归 ;三、其异同之根源在同源异流的传统、西方和地域文化承传。文章提示 :从历史造就的这两位现代文化巨人“和而不同”的风范中 ,获取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启悟。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性格是复杂而多元的,与越人的性格原型、越文化的精神气质上存在着沟通和承传.而越地文化的复杂内涵孕育出的越人,总是以矛盾的形式表达着自身的性格魅力.对这种矛盾复杂性的原始基因的追溯需要从多个层面的展开,尤其应注意从地理环境与历史变迁对于越人性格、越文化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来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外交 ,必须联系该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 ,以至于广义上的文化来进行考察。日本文化模式的价值精神赋予了日本特定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 ,他们共同影响着日本的外交。本文对战后日美关系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浅显的尝试性的分析 ,集中阐述了美军占领时期日本的“无常”表现、提升“自主”权益中的日本富国意识因素、维持日美“基轴”关系与对美“说不”及其文化动因等  相似文献   

15.
苏州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趋于艺术化,艺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苏州人聪颖精巧的文化个性在艺术创造中体现得最为鲜明.苏州文化的独特个性是文化苏州内涵的立足点.文化苏州是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全球化、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一种适时而为、与时俱进的文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努力推进文化立市进程,培育与苏州文化个性相符的核心产业,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弘扬苏州的文化个性;二、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苏州"品牌并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个性;三、大力加强当代文化建设;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从庄子到“五四”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入手 ,分析中国人的浪漫主义文学情结 ,并由此引出对中国人的性格、思维及其相关的文化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是晚清外交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要理解邦嵩焘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就必须了解其外交性格,而要了解其外交性格,就必须联系湖湘文化.作为晚清杰出湖湘人物中的一员,郭嵩焘重“势”讲“理”,形成了一种“霸蛮”与“灵泛”相杂合的外交性格.这种外交性格的形成,既与孕育了郭嵩焘的湖湘文化这一大背景相关,又是郭嵩焘本人独特生活经历的必然体现.秉持这一外交性格,郭嵩焘既取得了不少外交成就,也留下过一些失误或败笔.分析这种外交性格的形成及其实践,对于进一步理解郭嵩焘外交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深入研究晚清湖湘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外交思想,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是苏州地方文化的载体之一,苏州的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苏州因山而得名,春秋吴国的君臣,燕山留下痕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先秦时的文化,也有从山下发掘而得。宗教文化与山也结下不解之缘,不仅有汉代的道教与东晋高僧支道林的遗踪,而且还有“耿耿至性”、保持民族气节的弘储和尚。  相似文献   

19.
宾恩海的著作《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将作家的人格特征、精神禀赋、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人生旨趣、生命意识及其文化心理模式(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市民文化、故乡民间文化)、文学生产工具、读者的消费需求、现代报刊杂志乃至大众传媒等各种“文化变迁”纳入到中国现代文学的观察视角,从一个新的层面揭示出中国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的文化特征,重点探讨了鲁迅小说的文化特征、鲁迅文学创作特征与其性格气质、生命意识的内在联系以及闻一多诗歌、宗白华小诗、李金发爱情诗、茅盾小说、刘云若言情小说、孙了红侦探小说、朱自清散…  相似文献   

20.
代言苏州山水文化,人间天堂中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中区是天堂苏州的“南人门”,这里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强区和生态示范名区。吴中区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生活富足,代言了苏州的山水和文化,被人们誉为“天堂中的天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