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的内容主要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而哲学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哲学的精湛思想和基本精神是文化底蕴之所在,包括中国哲学的天人观、知行观、义利观、辩证观等精湛思想和哲学的主要精神,也就是传统人文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底蕴得到新的更生,并且直接或简接地作用和影响于经济决策及经济决策的贯彻落实,充分显示出其现代价值,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文资本。  相似文献   

2.
代言苏州山水文化,人间天堂中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中区是天堂苏州的“南人门”,这里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强区和生态示范名区。吴中区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生活富足,代言了苏州的山水和文化,被人们誉为“天堂中的天堂”。  相似文献   

3.
元代文人在面临仕进绝途的人生失落中丧失了对皇权仰仗与依附的信念 ,感受到摆脱传统思想控制与约束的轻松 ,激发起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反省和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功名利禄的虚幻和生命本体的珍贵 ,在元曲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冷峻的否定意识和执著的恋生意识。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心态和艺术批判精神 ,既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异端”性格 ,也涵藏着他们对全真道教义和老庄哲学的欣赏与接纳、体验与解读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是与苏州文化精神有悖的经济模式.水乡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和佛教信仰生活培育了苏州人的心态,塑造了苏州人的性格,决定了苏州人的生存方式,也规制了苏州人的经济行为.淡化统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苏州文化相适应的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闽文化底蕴与福建的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凭借旅游景点与节目的安排来营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感官游乐的方式”追寻深藏于旅游景点与节目中的文化底蕴。各景点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文化主题,对旅游者所产生的吸引力超过单个景点的数学总和。文章以福建为个案,指出福建的文化旅游只有从“闽文化”人手,以古越文化、宋八闽文化和闽南、闽东、客家等区域文化,以及儒家、佛教、茶等专题文化的旅游形式,多角度地展示其丰富的底蕴,才能形成其特色。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是多元的,以文化创意积淀文化底蕴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文化底蕴是一所大学、一座城市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一所大学、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依托。文化底蕴的积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历史上的文化创意为现在积淀了文化底蕴,现在的文化创意为未来积淀文化底蕴,以文化创意积淀文化底蕴是无止境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化创意是积淀文化底蕴的主要手段。一所有文化底蕴的大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一所大学的地域优势,大学与城市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7.
战略文化底蕴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思想文化传统。战略文化研究起源于美国,后在世界范围被广泛接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战略文化底蕴深厚,其核心思想是:反对暴力、谋求统一、重视防御。  相似文献   

8.
苏州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趋于艺术化,艺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苏州人聪颖精巧的文化个性在艺术创造中体现得最为鲜明.苏州文化的独特个性是文化苏州内涵的立足点.文化苏州是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全球化、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一种适时而为、与时俱进的文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努力推进文化立市进程,培育与苏州文化个性相符的核心产业,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弘扬苏州的文化个性;二、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苏州"品牌并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个性;三、大力加强当代文化建设;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人对自然的态度大体上可归结为两大类:一元论或二元论观点。人们无论持一元论还是二元论的观点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元论观点主要基于东方文化;柏拉图的哲学、早期基督教是二元论观点的根源。在一个拥有多元文化价值观的世界上,某一文化观的局限性难以应对环境的挑战,需要通过开拓对话范围,为人们提供互利互惠,互相学习和互相充实的机会,才能为寻求回应严重环境挑战的选择方案扩展空间。因此,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人类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在过去的发生机制,现在的运行情况以及更好地预测未来,从而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潮汕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潮菜,原本是粤菜中的一个菜系,由于地理上的关系,潮菜在风味上受浙菜和福建菜的影响较大。更由于人文历史上的原因,潮人的饮食爱好,逐渐形成与粤菜有所不同的重油、重色、重火候,而且菜式多,用料广泛(不管天上飞的、地上跑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的优秀城雕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黄石城市雕塑应代表黄石文化水准和黄石人的精神风貌,应是提升黄石城市品味的时代印记,是黄石城市上空的光环,是黄石经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标记。本文就如何打造一批具有黄石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经典城市雕塑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文化与苏州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运行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并受到文化因素的诸多制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苏州的政治文化传统带有吴文化的鲜明特色,在当今苏州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应关注吴文化传统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苏州通商场又称"各国租界",19世纪90年代与日本租界几乎同时在苏州开辟。苏州通商场在开辟初期曾一度推动苏州城市的发展,并成为城市新政的试验田。以往学界对苏州商埠的研究多集中在日本租界,对苏州通商场关注较少。虽然苏州通商场后来长期陷于停滞,但探究其中的原因亦可为今天的城市发展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艺术与设计内含深厚的“和”文化底蕴。文章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书籍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雕塑艺术以及民间美术等各个艺术与设计领域分别阐述了“和”文化在其中的表现及作用,这对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和谐文化素质,增强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民族特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在价值取向和语言风貌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然而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表现出了对古典诗词的“美学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又表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审美特.羔,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和风格。这不仅表现在歌词内容上,在主观感受上,也蕴含着独具特色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6.
水陆并行双棋盘格局是苏州自古以来城市街道系统的独特形态,河道与陆道一起形成街坊的边界,该格局至今尚存,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在这一形态的基础上,在分析苏州街道特色和历史街区特色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个反映苏州历史街区特色的概念———苏州历史水街区,并对其独特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幽默、性灵与闲适,是林语堂小品文的主要特色,也是林氏小品文广受赞誉之处。林氏小品文的特色,来源于林语堂的故土情结、信仰探索与中国传统文化。其小品文从选题到行文,缱绻着故土深情与信仰情愫,融合了儒释道等哲学和宗教的价值体系,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参悟生命本位的需求,折射出林语堂的心路历程与文化之旅。缘此,故土、信仰与传统文化,成为林语堂小品文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方面,也是林氏小品文创作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安妮 《华人时刊》2004,(7):24-24
热心的英国人的士司机帮我把大大小小的行李折腾到酒店的房间,我便开始“阅读”英国人了。 清晨在街道上行走,海鸥在头顶上盘旋,城市非常宁静。已经九点了,街上也没有几个行人,就是我和一只胖胖的海鸥及几只鸽子在漫步。近11点时,大大小小的商店才开门,沿途停在街边的私家车才开始消失。黑色的摩托车从街边飞驰而过。  相似文献   

19.
鹤庆古城———鹤阳镇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中原传统文化比较完整,并与民族文化相融比较好的古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表现在城市布局、寺庙和宗祠、传统民居四合院、寺庙民居的楹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古城民俗文化中不仅保存传承儒家传统民俗,还与白族、彝族文化相融合。  相似文献   

20.
苏州印象     
缪文 《今日南国》2006,(17):29-29
在北方人听来,苏州话和上海话没区别,软软的甜甜的,仿佛掺蜜糖的糯米元宵,苏州人一定觉得这见识很可笑。印象中的苏州人,总觉得别人可笑,四川人吃辣,山东人吃大蒜,东北人模样太大,北京人嘴贫,广东人说话像香港人,苏州人眼里都是问题。中国城市中,像苏州这样自恋的城市并不多见。我的丈母娘是苏州人,到女儿家小住,看不惯的地方,就叹气说:“格个南京人真噱头……”接下来是很同情一番,数落一番,恨铁不成钢。我的祖父也是苏州人,虽然一生大多数岁月并没有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城市里,偶尔也会露出苏州人的优越。苏州人天生一股傲气,祖父总是嫌我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