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袭亮 《兰州学刊》2005,(3):224-225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的转型,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并由此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扶贫政策,但从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值得政府及学术界探究.本文从政策宏观体系、实施效果等二个方面对我国的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作一简要分析,力求从此角度透射我国城市扶贫政策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扶贫开发是广西头号民生工程,没有连片特困地区的加快发展,没有600多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两个建成”目标就难以实现.扶贫生态搬迁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工程和关键突破口,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广西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遏制石漠化趋势和构建珠江—西江生态屏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文章以实践调研数据为支撑,综合梳理当前广西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相关省份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经验做法,并重点提出加快广西扶贫生态移民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及其改进方向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中国现行的城市扶贫政策具有明显的对策性、应急性特点,缺乏系统设计,各项政策之间衔接性差,有关政策有着目标不清、功能混乱的缺陷,整体而言,扶贫政策创新不足。如果将扶贫政策区分为预防性、救济性和开发性三种类型,可以说在实际扶贫工作中,预防性政策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失灵,救济性政策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开发性政策还不全面。改进城市扶贫政策的基本方向应该是:正确认识城市贫困问题,注重城市扶贫政策的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注意培育贫困居民的社会资本,促进贫困者的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4.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比较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群率先实现贫困摘帽,但在脱贫攻坚的最后时期,剩余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脱贫难度更大。脱贫攻坚是为了实现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与减贫存在内在理论逻辑关联。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扶贫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解决贫困的方式和方法重点转向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素质为目的的智力扶贫.历史和经验表明,任何一种扶贫方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和劣势,作为贫困地区脱贫的一种"造血"机制,智力扶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障碍性因素,这就是综合成本问题.如何突破智力扶贫的综合成本制约,建立高效低廉的贫困救助体系,就成为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政策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新疆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冲突是影响新疆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新疆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隐性资源,为城市贫困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和政策制定思路。本文在分析城市扶贫政策转变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对扶贫政策进行理论解释,强调社会资本对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动作用,并对创立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科技投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广西"科教兴桂"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一个健全的科技投融资体制.本文对目前广西科技投融资的基本格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健全科技投融资体制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叶中国贫困形势与反贫困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反贫困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21世纪初叶中国的贫困形势是乡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区域性贫困与阶层性贫困共存.本文针对我国反贫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使反贫困走上法制化轨道、扶贫政策区域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优先的国家支持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庆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简称"两化")城市,必然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智慧大庆",符合时代大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大庆实际。从国外发达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必须要素来看,大庆市优势明显,但是也存在智慧人力资源缺、智慧产业比重小、智慧信息共享难、智慧认识有偏差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政策体系、信息基础、人才支撑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建设"智慧大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过去40年来,中国在农村减贫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帮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然而,基于疆域的广大、地理条件的复杂多样性和发展实践中的制度制约与政策实施困境,农村脱贫攻坚和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依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自2015年底以来,精准扶贫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的核心任务。最近的研究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中存在瞄准困难、基层实践效率低下和干群关系不稳定等难题。同时,时间的紧迫又在进一步加快政策实施的力度和强度,这些必将对未来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作者近年对江西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田野调查,主要讨论两个核心问题:第一,精准扶贫的政策实施对农民和地方政府(包括基层干部)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在中国这种以自上而下为主的集中化政策实施体制下,精准扶贫政策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方面存在哪些限制?这些限制对改善政策实践有何意义? 基于调研经验资料的分析,论文对我国农村社会政策实施的“过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多元利益格局下的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事关国家、社会、家庭的社会性问题。在现行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框架下,采取"两为主"的原则解决数量如此巨大的城市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势必会触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使政策受到影响,加大政策实施成本。要保证国家有关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就必须综合权衡各方的利益,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国家义务教育投入和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扶贫战略的重大创新,其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效,同时也面临着现实推进中的认知偏差和政策执行中的制度间隙。通过对贫困治理历史脉络的再梳理以及对精准扶贫政策认识与执行中制度间隙的再审视发现,精准扶贫存在因扶贫政策"连续性断裂"而引发的瞄准脱嵌问题以及目标与手段倒置的风险,面临高度技术要求与执行成本边际效应递减的挑战以及效率与公平逻辑置换的隐忧。农村贫困治理应该从认识论意义上贫困的发生与建构、方法论意义上扶贫瞄准层次的嵌合与协调以及价值论意义上目的的普惠与公平的整合性视域下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04-210
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常常出现中央的政策表达与地方政府执行相悖的现象,进而影响扶贫的实际成效。这种现象源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权力和信息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并由此引发它们围绕"权力—信息"优势而进行的政策实施互动所致。中央与地方的互动方式及行为选择,影响了中央权力向下渗透的程度,也影响了中央对信息的控制力度和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须爱 《兰州学刊》2014,(10):33-39
自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于新世纪初实施以来,裕固族聚居区的扶贫开发实践成绩斐然,但传统的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社会效益正在递减。文章对当前裕固族聚居区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对新世纪以来的扶贫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淘宝村"模式是农村电商的典型代表和发展缩影。"互联网+"的浪潮之下,"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势必会碰撞出绚烂的火花。电子商务战略从城市走向农村,结合"精准扶贫"战略方针的制定,形成了一种新的因地制宜的扶贫方式——电商扶贫。"互联网+"下电商扶贫的成功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引入等创新因素的介入与支撑,进而对电商扶贫发展所面临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制度的转型和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城市贫困的界定出发,进而探讨了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及走向。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广西企业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分析了广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劣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及"走出去"应该怎样管理,最后指出广西政府应为广西企业"走出去"创造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9.
广西城镇化与农村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区位优势与战略优势,也面临着西部大开发、解决"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机遇,但同时存在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平衡、对环保重视不够、环保投入不足等劣势,面临城乡二元体制尚未打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引发社会问题、产业转移等带来的威胁。对此,广西应发挥区位和战略优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强工业与城市反哺农业,加大"三农"政策扶持力度;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完善环保立法,提高民众环保参与力度;协调城乡发展,扩大环保支出力度,实现城乡环保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 ,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对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城市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着重从环境政策方面分析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建议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