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何旭 《社区》2016,(15):4-4
早晨7点,四川省成都市莲花西路一小区,彭大爷隔壁楼栋的苏大爷像往常一样打开门,正要做早餐,刚走到厨房门口,便瞧见彭大爷倚在墙上,已自杀身亡。5月5日,彭大爷到医院检查,医生称股骨头坏死需手术。旧相识李大爷说,彭大爷病痛6年,听说“要换股骨头”,就叨念着“与其长痛,还不如短痛”。  相似文献   

2.
生命中的盐     
叶倾城 《可乐》2011,(4):27-27
有时,陈坤会想:没有那些童年的不快乐,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小时候,陈坤一直在外祖母家生活,11岁才回到母亲身边。母亲家里还有继父,以及同母异父的弟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陈坤总是吃不到肉,他对自己说:"这不算苦。"他从来不曾得到过宠爱,却要努力当一个负责任的大哥:把肉让给弟弟吃,心疼弟弟,告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社区》2013,(8):64
家庭危机"哥,大事不好了,我看到嫂子在家淘宝呢。""什么!咱们赶快兵分两路,你去你房间把路由器拔了,我去银行把钱取出来!"卖的没有买的精大爷买西红柿,挑了三个到秤盘。摊主秤了下,说:"一斤半,三块七。"大爷说:"做汤用不了那么多。去掉最大的西红柿吧。"摊主说:"一斤二两,三块。"正当我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扭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4.
轻松一刻     
《社区》2015,(9):64-64
吃药 张大爷去城里看病,医生诊断后,给他开了两种药,并叮嘱道:“大爷,回去吃药的时候,大的吃两片,小的吃一片,吃完药你就会好的。”张大爷回家后,叫来两个儿子,他对大儿子说:“你吃两片。”又对小儿子说:“你吃一片。”分完药,张大爷自言自语地嘟囔道:“现在的医学真进步了,我得了病,让儿子帮吃药,这倒省事儿。”  相似文献   

5.
徐敏  栾吟之 《社区》2011,(6):18-19
作为家庭主妇,我对“通货膨胀”最敏感,“钱包瘦了”。比如上月排骨还10块钱一斤,今天人家说“14块了”,本想买大块做一锅,思考后决定“买—斤”,加些海带、豆腐也能弄满锅。去年大米1块8,今年2块8了,好一点的3块,我坦然地问超市服务员“啥时搞促销”。往前推几十年,晚报2分一份,现在1块了;以前5分钱看场电影,现在拿一把1块的硬币都不行。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社区》2013,(36):64-64
再付30元 律师家的狗吃了肉店老板的一块肉,肉店老板找到律师,怒问:“你是个律师,那你说说你家的狗吃了我店里一块20块钱的肉,你该不该赔钱。”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11,(7):21+25+27+29+33+35
目标变了夫妻二人吃饭时,妻子说:"你现在怎么尽挑鱼背上的肉吃?记得我们谈恋爱时,你最爱吃鱼头鱼尾……""情况不同了嘛!"丈夫说:"现在我的目标是吃鱼,当时我的目标是钓鱼。"得不偿失丈夫回家很不高兴,妻子关  相似文献   

8.
一次应酬,席间,一位营养学家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喜欢把能吃能喝的东西都折算成金钱,他认为,喝一杯酒,相当于在自己的身体里存了50块钱,吃几桌好菜,相当于在身体里存了几百块钱:他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存钱罐,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生活多年,深感欧洲饮食习惯奇趣斑斓。 摩尔多瓦人“吃生肉” 有一次,中国驻摩尔多瓦使馆组织野外烧烤。头一天,使馆雇的当地司机伊万将采购来的十几斤肉切成小块,用各种调料腌起来,使肉“入味”,切剩下来的几块硬硬的零碎生肉皮,我们正准备  相似文献   

10.
正去美国出差,和一群中文老师聊天,说到现在的中文热,别的族裔也都热衷学中文,会讲中文的人特别多,大家在公共场合也要注意隔墙有耳。一位中文老师说,她有一次在中餐馆用餐,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很会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有人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你看他们不再只会叫甜酸肉、春卷,还会吃鳝糊韭黄。"她一直盯着人家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见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桌前来,用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你有没有弄错啊,你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吃的上面是省不出什么钱来的,再省,一个月了不起多出个几十块,也委实做不了什么大事。有次带饭,带的是宫保虾。那个比我高几届早就毕业的美国女生H大惊小怪地说:“你中饭带虾!我从来舍不得买虾,太贵了!”她拿到博士学位后,一直呆在系里作为PARTTIME(钟点工),一个月挣1000块钱。每次见了我,总抱怨:“人生真艰难。这日子过起来太难了,这周围也没男人!”她的丈夫曾是教授,撇下她和一对孩子,和另一个女人结婚了。她倒也是挺有能耐的,把俩孩子养大,现在两个孩子都从研究生院毕业了,都有了很好的工作。H便来我们系念博士,平时总打扮得小姑娘般,可在她这个年龄阶段的离  相似文献   

12.
柳景春 《社区》2013,(3):27
6块钱吃饱8块钱吃好"这面条真筋道,汤汁特别鲜……"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柳翠井巷社区在自家的老年食堂内办起了"最美夕阳红"长寿老人团圆宴,不少90岁以上的老年人正美美地享受着长寿面大餐。"现在老年食堂配送中心正式挂牌启用了,以后社区里的老年人想吃到便宜可口的饭菜就更方便了。"陈大伯一脸满足地说道。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牵手,他是翩翩少年,她是窈窕淑女;第二次牵手,他已发如雪,她亦鬓如霜。去年岁末,笔者在重庆市南岸区中石溪路探访了一对历尽人间悲欢离合的老夫妇。主人公邱大明大爷已经90岁,刘泽华婆婆也已88岁。自1997年重逢结婚后,两位老人已经相濡以沫地生活了8年。  相似文献   

14.
周小平 《社区》2011,(4):18-19
作为家庭主妇,我对"通货膨胀"最敏感,"钱包瘦了"。比如上月排骨还10块钱一斤,今天人家说"14块了",本想买大块做一锅,思考后决定"买一斤",加些海带、豆腐也能弄满锅。去年大米1块8,今年2块8了,好一点的3块,我坦然地问超市服务员"啥时搞促销"。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剧《功勋》里,"两弹元勋"之一的于敏先后做了两次"烤鸭梦"。一天深夜,他和妻子孙玉芹聊天,妻子说饿得睡不着觉,许久没闻过肉味了,想吃"宫保鸡丁"。于敏说反正也吃不着,干脆就想个大的,我给你说说怎么吃烤鸭吧。他详细地把烤鸭的制作过程和如何食用讲给妻子,越说越起劲,让妻子的口水都差点流下来,连忙叫停他的描述,"别说了,再说我就更睡不着觉了"。还有一次,历经千辛万苦,我国氢弹终于爆炸成功了,于敏高兴至极,很想庆祝一下.  相似文献   

16.
春天总会来     
整个冬天,我都在那家小吃部吃早餐。小吃部很脏,但因为做的烧饼好吃,小屋子里总是人很满。烧饼五毛钱一个,如果夹肉,就是两块钱;夹鸡蛋,一块五。来的人,总是买两个烧饼加一碗汤。只有他是个例外。大多数时候,他会带着一个馒头或包子来。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理想     
《北方人》2006,(9)
母亲在电话里向我告状,说父亲一意孤行,花八千多块钱买了个超薄液晶电视,说是要让村里人刮目相看一下,但这八千多块令她心疼不已。我说,该花就花吧,不要紧。这让我想起,“让村里人刮目相看”,对父亲来说曾经多么重要。在我们那个小村庄,富饶的铁矿让老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1980年代初,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90年代初,家家用上了电话;现在,私  相似文献   

18.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兰州人每天清晨必吃一碗牛肉面。兰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牛肉面馆,三步一间,五步一家。因为饭馆太多,竞争日益激烈。马和睦和儿子开的牛肉面馆,有时生意不是太好,这让父子俩很是烦恼。有一天,饭馆里来了一位日本客人。他是慕名专门来吃兰州牛肉面的。他说,人都说兰州牛肉面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今天我要亲口尝一尝,做得不好吃不给钱啊!  相似文献   

19.
“傻大爷”     
我家邻居是一位憨厚朴实的老大爷。他不太爱说话,还有一股子"认死理儿"的劲儿,人们都称他"傻大爷",外人也不知道这是褒是贬。傻大爷今年七十多岁了,他儿子在县里开小汽车。有一次,他儿子在回县城的路上,正好碰到傻大爷去赶集。儿子就停下车,对他说:"爸,正好顺路,您坐一段车吧。"你猜傻大爷怎么说?他说:"坐什么车!多坐一个人,那不多费汽油吗,不坐!"儿子知道他的"傻"脾气,只好开车走了。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幽默     
《社区》2001,(1):52-52
有偿吃饭 冯主任有个宝贝儿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长得还像幼儿园小朋友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不爱吃饭,一日三餐像是受刑一样,动不动就推开吃了半天还是满满一碗的饭,说:“我再也不给你们吃饭了。” 冯主任夫妇十分苦恼,为哄儿子多吃一口饭,什么招都试过了,就是没有效果。这一天,冯主任跟在日报社当记者的老婆商量对策,冯主任说:“我想了好久,看来可以试试这一招,有偿吃饭,积极性一定一下子就提高起来。”接着,冯主任夫妇制定了有偿价目并随即向儿子宣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