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着动人的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生活。这一广阔的生活领域,为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材源泉。电影艺术家们又是历来都注重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斗争的,因此,我们每年都能在银幕上,看到一些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近几年来,不少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都有少数民族的创作者、演员及各部门的电影工作者参加,因而使影片的少数民族生活气息日益地显得浓厚  相似文献   

2.
许鑫 《中国民族》2008,(3):27-32
丑丑不丑。这个年仅24岁的女孩子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惊人地雷同:单纯、善良、灵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身后却承载着巨大的荣誉。2005年,年仅22岁的她凭借其自编、自导并亲自出演女主角的反映少数民族原生态生活题材的电影《阿娜依》,成为迄今为止,苗族和侗族历史上的第一位电影导演,同时也是中国影坛最年轻的少数民族电影导演。影片在2006年12月上映后,赞誉声、接踵而至。2006年3月,《阿娜依》入围参赛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6年12月,《阿娜依》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电影院举行隆重的首映仪式,并公开上映!2007年3月,《阿娜依》在北京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放映,受到好评!2007年7月,《阿娜依》作为开幕影片,在第一届中国原生态影视论坛上放映!2007年9月,《阿娜依》入选参加“北京放映”活动,在王府井新世纪影城放映!同时,《阿娜依》入选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三届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作为导演的丑丑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电影节。《阿娜依》成为本届电影节上座率最高的影片,深受法国观众和旅法华人的喜爱!2007年11月,《阿娜依》入选参加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办的“中国电影周”展映活动。2007年12月,《阿娜依》喜获贵州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丑丑以及她的电影,为中国影坛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扫部分商业片脂粉浓重的庸俗以及文艺片装腔作势的病态,留下的,是家乡土地所散发出的淡淡余香。本文带我们走近这个侗族女导演以及她带来的原生态电影《阿娜依》。  相似文献   

3.
《农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翻身斗争的故事影片。这部影片在全国放映后,得到热烈的反应,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影片富有阶级教育意义的主题,激动人心的画面和强巴等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  相似文献   

4.
冯小宁细说︽红河谷︾文\本刊记者陆文梅江凌刘增林《红河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红河谷》是反映西藏题材的最优秀的影片之一。——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这样的题材,还是我们中国...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反映了各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反映在时代变迁时期,复杂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一类影片多展示历史图景,题材严肃、基调沉重,在创作上体现民族政策性较强,如《内蒙人民的胜利》、《鄂尔多斯风暴》、《草原晨曲》、《金银滩》、《柯  相似文献   

6.
自1986年经乌兰夫同志题词的《骏马奖》评奖以来,到今年秋天,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电视片已有200部、300多集。这些电视片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历史、文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业绩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民族风格与现代化特点的结合、民族传统心理与现代意识的结合以及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有许多创新,成就是喜人的。广西电影制片厂近年制作的《邓小平在广  相似文献   

7.
刘大先 《中国民族》2012,(Z1):38-41
最早拍摄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之一,是1950年由张英、张澈导演的《阿里山风云》。影片本身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但那首《高山青》的插曲却从此流行开来。此后陆续有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影片问世,但都没有形成气候。进入新世纪后,台湾电影界开始将视角转向这一领域。应该说,这是台湾地区在经历了工业化和经济高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8.
同性恋题材影片《断臂山》与《蓝宇》虽然同是电影艺术对世俗禁区的突破,但这两部源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片在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对同性恋群体进行多角度的人性思考与情感挖掘方面,尤其是在同性之间的性爱表现方面,有克制内敛、经典极致与虚浮肆惮、平庸矫饰的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9.
引子:坚定可贵的“少数派”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年华诞。一个特别的日子!上个世纪拍摄的《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在广州、云南、以及各地自发组织的“中国百年电影十大经典”评选中榜上有名。面对这些历经岁月磨砺却仍闪耀着魅力的经典作品,我们在激动之余有一种责任和冲动,它驱使我们来做中国百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这样一个专题,以纪念百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2001年的10月,本刊曾做过一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介绍的主题报道,向读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故事影片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当时中国影协的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前十七年的少数民族电影作品所反映的特定时代、各民族的生活和斗争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反映在时代变迁时期,复杂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一类影片多展示历史图景,题材严肃、基调沉重,在创作上体现民族政策性较强。如《内蒙人民的胜利》、《鄂尔多斯风暴》、《草原晨曲》、《金银滩》、《柯山红日》等。 2、反映各族人民为求解放所进行的革命斗争。这类影片多表现革命者的英雄业绩。如《回民支队》、《金玉姬》、《远方星火》、《羌笛颂》等。 3、反映在解放初期及民主改革过程中,粉碎敌特破坏…  相似文献   

11.
1958年来到了,在这新的一年中,我們将会看到哪些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斗爭的新影片呢?这里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民族艺术是艺术大家庭中的奇葩,尤其是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艺术创作是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针对"少数民族题材"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了解少数民族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形象特征,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服装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电影《农奴》最近在全国上映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翻身的故事影片。我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同志举行座谈。参加座谈的人,有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的藏族团员和中央民族学院的藏族学生,他们过去都是身受压迫的西藏农奴。下面发表的就是他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4.
反映民委工作动态交流民族工作经验吉林:做好民族经济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出台《吉林省〈关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意见〉》以及对民族贸易、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的扶持政策。深入开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竞赛活动。研究制定《吉林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2008,(4):31-33
在收集1978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资料时,它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记忆。当时文化上的拔乱返正刚刚开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经典影片得到解禁,新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其中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还成为当时中国影坛引为骄傲的主流电影。杨丽坤、黄婉秋、王苏娅更因主演《阿诗玛》、《刘三姐》、《五朵金花》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著名影星。其中的一些佳作、精品不仅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艳丽奇葩,在世界影坛也享有盛誉。现将1978年涌现出的部分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收集整理并呈现给大家。尽管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还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政治性较强,表现手法还很简单。但它真实地反映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社会现实。以此作为温故1978年中国记忆的一部分而进行记忆的备份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更真实地走进1978年。  相似文献   

16.
《锹里奏鸣曲》是我国第一部苗族原生态电影,也是韩万峰导演的第四部民族题材影片。在此之前,他相继导演了《尔玛的婚礼》、《我们的嗓嘎》和《梯  相似文献   

17.
李二仕 《中国民族》2012,(Z1):88-89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从《内蒙春光》到《内蒙人民的胜利》的修改聚焦在对待王爷的政策,纠正了不利于当时统战工作、忽略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打击共同敌人这一政策思想。这一改动充分体现了文艺必须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才能正确地开展,并昭引之后的每一部少数  相似文献   

18.
<农奴>是新中国十七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其故事肌理中隐含着诸多未曾明言的话语.影片中强巴的反抗历程,呈现了一个少数民族阶级兄弟在解放军的感召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被"唤醒"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同时,兰尕这一形象也反映了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已经进入并承担越来越重要的政治/位置和功能.<农奴>形象地表明了各民族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反动统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获得自由、当家作主.这对组织认同新诞生的民族国家,构建少数民族在新生国家中的话语地位和建立多民族国家的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谱忠 《中国民族》2012,(Z1):129-133
如果不是因为获得华表奖和金鸡百花电影奖,并且女主演娜仁花曾发表那样激情洋溢的获奖感言,影片《额吉》可能像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样湮没无闻。作为2009年的国庆献礼片之一,《额吉》曾在主流影院放映,但票房不佳。它实际上是导演宁才10年前曾经执导过的相同题材16集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的改编浓缩版。这次"翻拍"本身并没有什么商业企图,它的生产更符合一种主旋律电影一般的生态规则:从政府获取项目资金,并争取获得政府奖。  相似文献   

20.
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编演的《凉山巨变》舞剧,于四月间在首都公演了。这个剧,是由我们系应届毕业的十八个民族成份的学员演出的。用舞剧的形式,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伟大革命变革的题材,无论是对我们系,或是对这些没有上过舞台的学员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凉山巨变》舞剧,是在全国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