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承袭并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近期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来,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特征、内涵及如何构建等问题,理论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已经陆续发表、出版了一些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谐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心理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社会认同的角度,结合Turner的自我归类理论对中国农民的心理和谐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农民在不同社会认同分层上的心理和谐状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系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努力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力求取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在社会转型期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为社会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广阔的探索空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人际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文章论述了对实现和谐社会进行路径选择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及其表现形式,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辩证分析和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对于一系列执政新理念的概括和总结.本文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在对两种治国方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和分析了"德法并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时代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定,按照逻辑关系从“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层次上展开理论说明;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主要着眼于我国实际,从“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个时态上寻找理论基础;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模式和存在问题出发,探索构建路径,提出不少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新阶段,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对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构建路径等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从而使和谐社会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作用,也给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我们要不断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科学有效地处理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使人民共享和谐社会建设的红利和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探讨私营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是现实提出的理论研究新课题。和谐社会理念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对私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处理好私营经济内部及其与社会的各种矛盾,使私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社会中的一大热门话题.对此,理论界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当今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和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形成了"三个代表论"、"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以及"西部开发论"等理论创新。深入探讨江泽民科学诠释和谐社会及其经济制度基础的历史背景与实践主题、理论维度与基本内容以及主要历史经验,这无论是对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还是对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研究是一门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思想解放的宏观历史进程,以深入研究经济变革中的一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观为理论重点,以彰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创新优势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实践目标的学问。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和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又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笔者从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国内诸多矛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四个方面,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并着重探讨和谐农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庸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认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核心范畴的中庸,蕴涵有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中庸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方法论功能。不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庸的社会和谐思想与今天所倡导的社会和谐之间的差异性研究,需要从多学科角度对中庸思想与和谐社会关系作深入探讨,需要加强对中庸方法论及其实践价值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设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的重点领域。对政府的社会建设成果作量化分析并进行科学评估,正在逐步展开。通过对河南省十八个地区的社会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发现各地区的社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应从四个方面持续提升社会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而且正日益转化为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综合性科学。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因此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无论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其自身内部各构成要素,学校都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影响。因而,社会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基本理论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和谐校园的建设问题,分析其科学内涵,探讨建设和谐校园的社会学路径,力求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介绍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出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