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曾是很热门的学科,但很快就归于沉寂,进入研究的低潮。在这片沉寂之中,杨曾宪研究员以其《审美价值系统》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试图开辟美学研究的新天地,寻找生机。这是作者继《审美鉴赏系统模型》之后的又一力作。这两...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性美学真正走上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发展道路,是从建国之后。具体来说,建国之后的美学研究可细分为两个时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美学真正走上理论抽象的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则是逐渐走向具体的再现或综合性具体化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境遇,使不同于既往的大量新的艺术、审美与人生问题涌现出来,而先前形成的美学观念和研究范式又不能对之作出切实有效的解释,致使旧有的理论在新的现实面前日渐显示出其空疏不实的缺陷和无能为力的尴尬,因而转向现实本身,从形上思辨转向现实关怀,从对现实的时代思考中检验和发展旧有的理论,并在超越和改造旧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学说,便成为近三十年中国美学研究的一种必然选择。概括起来看,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转向对文艺问题特别是大众流行艺术的理论观照,二是开始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的理论研讨,三是转向对审美与人生关系问题的人文思考与批评。从形上思辨到现实关怀的转向大大拓展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恢复了美学学科的人文特性,也使新时期美学研究体现出了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开放性特征,从而为新时期美学研究带来种种新的气象和景观;与此同时,审美现实的发展和美学研究本身也已经将一些新滋生的问题和矛盾推到美学研究者面前,需要认真加以回应和思考,并历史地给予解释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山东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审美学》,是一部具有新意的美学专著。作者王世德,现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省美学学会会长。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王世德先生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积累了许多关于美学研究的宝贵意见。《审美学》就是这些意见的汇集和总结。在这本近四十万字的著作中,作者不追求一般美学概论面面俱到的完整体系,毅然舍去了许多人所共知的一般美学理论的论述,而把重点放在当前美学界和读者存有疑难和争论的问题上,致力于回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美学问题,这就使这本书具有了探讨性、论辩性、研究性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作者认为,对于美学上的许多重点和难点,不应当采取回避的态度,也不应当为了稳妥而人云亦云,而应当  相似文献   

4.
沃尔佩的《趣味批判》这本美学论著的重要性在于,作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位著名理论家,它的这一著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的一种代表之作,从中可以窥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的某些认识和作为。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学研究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学进行宏观思考,关于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美学范畴等问题,仍是有待深入探讨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直接关系到美学思想体系和美学构架。对这些问题的原则分歧,曾导致旷日持久的美学论战。论战并未停止。本文是对美学进行宏观思考写下的提纲,故题为《美学研究的宏观思考》;  相似文献   

6.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是社会学中的一个经典性问题,直至今天我们仍旧不得不继续追问: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将如何生存?正是在这样的生存难题上,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席勒的意义。席勒美学在后现代的思潮中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并不是偶然,我以为恰是因为席勒的“游戏”思想体现出了对人的生存的一种终极关怀,而这样的关怀能够缓解现代性对人的生存的戕害。在这样的意义上,席勒美学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关于人的社会化生存的一系列社会学问题。席勒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在于创造了关于审美的“游戏冲动”的概念,认为美…  相似文献   

7.
风格是文艺学、美学中的重要理论范畴。艺术创作实践中,风格现象纷繁复杂,因此,风格理论研究的难度也较大。尽管前人曾对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如何把风格问题放到整个文学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艺术风格的美学规律,确立其应有的美学地位,从而指导和推进创作和鉴赏实践,至今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所作的探索,也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工作。一、风格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辨析风格是什么?这是风格论研究首先碰到的理论难题之一。对此,历代风格论大家曾作过多种阐释。这些阐释便构成了风格论研究的基本历史线索。我认为,风格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大体经过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首先是“客体风格论”阶段,即以古希腊亚理斯多德为代表的“语言形式风格说”。亚氏在《修辞学》和《诗学》中把语言作为风格的同义词来研究,不但从语言学与修辞学角度把风格看作一种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蒋孔阳的《美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是蒋先生半个世纪以来对社会、对人生、对美的观察、体验和探索的一个总结,也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我认为《新论》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视角高,方法新。蒋孔阳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世界美学史和文学艺术史。把美学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研究。蒋先生《美学新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生命美学叩击世纪之门”90年代伊始,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间由于美学取向的根本差异,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著名报刊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且取代自50年代开始的美学界四大学派之间的论战而成为90年代中国美学界最为重要、最为引人瞩目的论战之一。对此,著名美学家阎国忠先生曾经专门撰写长篇论文,就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论战加以述评,并断言:这场论战“虽然也涉及哲学基础方面问题,但主要是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的,是真正的美学论争,因此;这场论争同时将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学科…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美学思想时,自然就要涉及到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美学研究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整个美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我们仅就如何研究《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学术界同仁的斧正。一、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也是指导我们从事各门科学研究的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美学研究也不例外。《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因此,《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还不成熟,我们在研究《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时,必须以成熟的马  相似文献   

11.
《手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原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最持久的美学启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稿》美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经典阐释与开放阅读、文本依赖与语境研究、理论转译与思想误读等理论问题,仍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中国《手稿》美学研究需要走出“经典阐释”的单一选择,需要在进一步吸收其哲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继承它的理论精神与美学精神,从而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造美学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美学来研究艺术创造力的新学科,又可以称之为文艺创造学。一创造美学的提出也许有人会问:美学中不是也谈到艺术创造问题吗?为什么另外要提出创造美学呢? 我认为,自从近代鲍姆嘉通第一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以来,以美学为名的论著或类似这方面的论著层出不穷。但不管是《歌德谈话录》也好,还是黑格尔的《美学》也好,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活动的审美阐释——杜书瀛创作美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杜书瀛先生,自1981年以来先后出版了《论艺术的特性》、《论艺术典型》、《李渔的戏曲美学》、《创作美学纲要》、《文学原理—创作论》五部专著,这是作者在文艺美学探索上不断开拓并获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时期。虽然就每部著作看,作者所提出的问题、所解决的具体任务及择取的研究角度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这些著作中,却明显表现出某种一致的轨迹,显示出某种共同趋向,即作者始终不渝地把探究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根本规律作为自己理论耕耘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社科院吴功正研究员撰写的近80万言专著——《中国文学美学》最近面世了.这是作者继1985年出版《小说美学》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本书最显著的成就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学科概念、建构了一门新的学科:“文学美学”.其研究意识、经验、操作方法为新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具体实例.其一,跨越性学科整合,是新学科建构的基础.本书的作者是在分析文学、美学各自属性的基础上,寻找到了它们的交切面,把这个交切面部分独立建构、独立建制.作者的做法在实际上体现了新学科建设的基本做法.即发现:发现中国文学中的美学的可存在性;分解:把中国文学中的审美内涵分析、过滤出来,而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分解又和综合相联系;选择:选择中国文学中所包含的美学  相似文献   

15.
评朱光潜关于美学对象的论述阎国忠(一)在我国,美学对象问题是50年代之后才提出来的。朱光潜于1960年写了一篇《美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美学?》,算是对这一问题的正式回答。这篇文章,先是介绍了苏联美学界的各种观点,接着引用并分析了马克思在1857年至1...  相似文献   

16.
超主客关系与美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5年发表《美学何处去》迄今,我一直在自己的论著、论文中反复强凋,我们的美学研究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固执地坚持从主客关系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美学问题,不论是反映论美学,还是实践论美学,都是如此。结果,尽管我们也可以在某些方面获得若干成果(例如朱光潜先生在美学基本理论方面的探索),并且形成种种不同看法,但是就全局而论,却都误入共同的歧途,以致越是努力就距离我们的最初目标越是遥远。换占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美学研究都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这样,尽管我们在美学领域中一直用力最勤,但是却偏偏收获甚…  相似文献   

17.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初推出本校中文系青年学者殷国明副教授的专著《作品是怎样产生的——艺术思维活动的心理美学分析》。该书是作者几年来从心理学美学角度探索艺术创作过程的最新成果。其特点在于:1.不同于一般文艺心理学书籍的模式,重点不在于解释文艺心理学的概念,而是针对文学创作和理论的一些敏感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创作中的理性、  相似文献   

18.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来研究美学,更是尚在探索的过程中。特别在我国,美学还走过一段坎坷的道路,一直到现在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许多范畴和原理,都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和统一的看法,美学资料更加缺乏。为适应这种需要,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美学资料集》一书。 这本《美学资料集》,是一部比较完整、具有丰富知识材料的书籍,在选编过程中,很有自己的持点:  相似文献   

19.
一 劳承万教授的审美中介学理论体系,历经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已经完成。审美中介学的基本原理建设,主要集中在《审美中介论》与《审美的文化选择》两本专著中,而最近由劳承万主编的《现代美学原理纲要》,则在阐释性意义上,将劳氏的审美中介学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这样说,《审美中介论》是就美学的认识论层面和在中国现当代美学范围内,为审美中介学的历史出现作了初步的阐释;《审美的文化选择》是其本体论意义上的建构、拓展和完成;《现代美学原理纲要》则将审美中介学的基本理论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20.
悲剧美学研究的新收获──佴荣本的《悲剧美学》评介鲁杨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佴荣本的新著《悲剧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一书所有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推演都奠基于一个概念:生命激情。所谓“生命激情”,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在追求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