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当代诗人胡昭同志的作品,象一条澄澈深邃的泉溪,以其跌宕回环的旋律,炽热幽深的情致,汩汩地注入浩瀚的文学长河。作者层次丰富、极富创造意义的构思想象,恍若一叶轻舟,在此起彼伏的感情波浪中颠顿摇曳,或睿智豁达;或纤秾精致;或疏朗恢宏;或蕴藉含蓄……。从中,我们既可以体会到诗人思想演变的程序,亦能够感知其不断创新、发展的抒情个性和潜心探索、浇铸的艺术表现风格的积淀、形成。较系统地研讨胡昭诗歌创作不断发展演化的内在规律性,不仅便于对诗人研究工作的展开,而且对于探讨我国新诗艺术的特殊性和一般性问题,也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朱家英  田沐禾 《理论界》2013,(3):140-14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水意象的描写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以水喻情更是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母题而显得风格独标。这种抒情母题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思想的源头包含了上古时原始的宗教意识,即对水的崇拜,也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更加体现了古中国社会风俗的遗存。而水的自然属性也与情感的质地有着天然的相似。综其几种因素,以水喻情的抒情母题才具有了坚实的形成基础,并最终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李星辉 《云梦学刊》2011,32(1):139-141
网络诗歌的抒情语言跟传统诗歌语言一样,有着相同的抒情特征和言说方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个人化抒情;超文本抒情;口语化抒情;叙事式抒情。  相似文献   

4.
五十多年来,九叶诗派的长者辛笛忠实于对时代、生活的观察感受,忠诚于自己心中的诗艺,精心塑造了富有现代意识和个性的知识者抒情“自我”,写出了自己冷静的思索、热烈的向往、感情的波动、心理的演变;表现了流派和个人的风格特点,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但情感并不独立出现,它必须借助于特殊的物质手段(光线,色彩,形体,声音等)具体化为一定的形式.才可能被我们直接感觉和接受。正如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说:“在艺术中我们是生活在纯粹的形式王国,而不是生活在对感性对象的分析解剖或对它们的效果进行研究的王国中。”①对艺术而言,内容是溶化在形式中的,如果离开了表现这种内容的有意味的感性形式,它也就无法被我们掌握。因此.在艺术情感与文字之间,还存在一个中介结构,即艺术情感的形式化。它通过发挥文字的直觉情感和想象功能建…  相似文献   

6.
李煜词的分期问题及其抒情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南唐后主李煜传世的三十几首词,文学史上一般把它们划分为前后两期:公元九七五年,金陵城破,南唐国亡,这之前写的称为前期作品;此后写的称为后期作品。但是,最近叶嘉莹在她写的《灵谿词说》论温、韦、冯、李部分,却表示了不同的见解,她说: 一般论李煜词者,每喜将其词作分为前后两期,以为此两期的作品无论在风格或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多认为其前期的作品,享乐淫靡,一无足取;后期之作品,则因其曾经身历亡国之痛,故能有较具深度之内容,且有较高程度之艺术表现,然而又讥其情绪为“伤感”、“不健康”。此种论点,自外表观之,似乎也颇有道理。然而事实上,则李煜之所以为李煜与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在基本上却原有一点不变之特色,此即为其敢于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在亡国破家之前,李  相似文献   

7.
后人对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作评价多为"工于言情",其评价之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词中注入了与以往艳情词所不同的纯情特质——"铅华销尽见天真";二是其情感表现向深微化、细腻化、曲折化方向拓展。晏几道以其纯情锐感的资质和深挚、婉曲、沉郁的抒情特色,合力造就了《小山词》的纯情品质和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将婉约词"哀以思"、"婉而深"的特点推到极处。  相似文献   

8.
论汪元量词的修辞和意象运用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之交的著名词人汪元量 ,虽少有人研究 ,但其词作却甚有特色。在修辞上 ,他好用隐括借句的表现方法 ,善用衬托法、隐喻法 ,喜用回忆法 ,讲究声律的谐美。其意象使用特点是 :大量用听觉意象 ,尤其是音乐意象 ;注重日常生活意象和书本中的典故意象的使用 ,而淡化自然意象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五届年会1992年10月9日至13日在山西临汾举行,会议收到论文96篇。我刊特邀请四位屈学专家从中推荐出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这次盛会的学术概貌。限于篇幅,本期选登了13篇论文的提要,以飨同好.各篇提要,均录自会议印发的《论文提要》,其中两篇因原文太长,本刊作了部分删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长期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践中,已经升华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构筑起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战略取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保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郑积梅  王伟 《兰州学刊》2008,(5):198-200
"墙"从单纯的建筑存在转化为秩序和规范的象征.由于这种转换,文学作品中的男女"隔墙"相恋、逾墙而从的情节,无疑成了突破封建礼法制度、追求自由爱情的行为象征."心墙"意象在现当代的鲁迅、张爱玲和钱钟书的<围城>中也有很多表现.  相似文献   

12.
宋词的抒情和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词为诗体之一。一般说来,诗长于抒情,文胜于事理。但是,如同文主事理而不排斥咏景抒情一样,诗主抒情也不摒弃叙事说理。以叙事论,《诗经》中的《生民》、《公刘》、《出车》、《六月》诸篇,就有“周的史诗”之称;汉魏乐府民歌也不乏《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陌上桑》等名作;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琵琶行》、《长恨歌》,也都是叙事诗或叙事成分很浓的抒情诗。以说理言,魏晋有“玄言诗”盛行,唐有杜、韩的以议论为诗,宋诗则以议论化为其主要艺术特色之一。相比之下,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一诞生就带有近乎纯粹抒情的特性,即以抒情为其“当行本色”。从西蜀的《花间》到南唐的《阳春》,几乎一色抒情小令。入宋以后,  相似文献   

13.
北美北美大西洋沿岸殖民地始建于 1 7世纪初 ,由于经济发展方式不同 ,北部、中部和南部差异很大 ,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殖民地。北部殖民地 ,主要从事工业、手工工场工业、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中部殖民地 ,小农场和贵族的大领地并存 ,是小麦的主要产区 ;南部殖民地 ,主要推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由于早期殖民者主要是英国人 ,所以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也同时被带到了北美。 1 8世纪 ,当英国经济发展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时 ,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发展几乎与英国处于同一阶段  相似文献   

14.
意象抒情——评施蛰存20世纪30年代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振亚 《云梦学刊》2004,25(6):74-77
施蛰存是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引渡者。他的诗是个人低回情调的抒写,其赞颂与诅咒结构成的都市心曲具有浓重的“心理分析”色彩,体现了一种“片面的深刻”;他的诗常通过恰适意象实体的捕捉、形态各异的意象组合,进行感觉、思考和抒情,有含蓄朦胧的美感,只是个别诗暗示度太高,令人无法索解。  相似文献   

15.
陈林侠 《社会科学》2022,(3):171-178
蒙太奇理论奠定了世界电影组织镜头、建构情节框架的基本原则,在“求异”的正-反-合的辩证中获得更高程度的有机“整合”。中国文学艺术的抒情传统,影响到早期中国电影,在1927年侯曜的《海角诗人》《西厢记》中,出现了两种抒情语言的萌芽(大、全、远的长镜头、利用人物视点缝合自然景物的正/反打镜头)。而且,这个传统背后的立足自我内心、寻找主客契合、类比“求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中国电影破除蒙太奇迷信、发展自身审美理想的另一种可能。但客观地说,抒情传统在中国电影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当下中国电影需要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身份、美学特征,亟待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抒情传统。  相似文献   

16.
《尚书·虞书》云:“诗言志”。 在心之志本是多方面的,七情六欲,无一不是人之志。诗既言志,喜、怒、哀、乐、爱、恶、欲,无一不可以反映在诗作上。这在诗歌理论上本是极自然的,在诗歌创作实践上,也在一开始有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以来就被雄辩地证明了的,兹不赘述。 但到了独尊儒术的汉武帝之后,文学却成了经学的附庸,本是纯文学的《诗三百》被强行置进儒学的框框中,这些原本是表达真情的诗作甚至每一句、每一字都成了注者阐发儒学的天然材料,而被注解过的诗三百篇也就成为充满儒学思想的儒家经典,于是乎,广阔的诗  相似文献   

17.
作为流传至今的活形态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在历代江格尔奇的传唱、创作之下,结构设置、人物形象、审美价值日趋完善,现已成为研究古代蒙古族审美心理及审美文化的重要文本。《江格尔》中所呈现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象,如:马、太阳、月亮、兵器、色彩等构成了蒙古族审美心理及民族审美特征的重要内容。运用认知美学的相关理论,从科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审美意象,可以清晰地呈现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意识、审美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审美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以海洋意象为立足点,探讨近代以来中国文学中具有崭新文化意义的海洋意象的形成与流变,力图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近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海意象呈现出与古典文学海上仙话传统截然不同的思想蕴含,它一方面体现了创作主体感时忧国的现实意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近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在精神.从主题史角度看,近现代文学中海意象的多元流变昭示着文学"现代性"的复杂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邹强 《江淮论坛》2008,(1):178-182
梦意象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别.作为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经典梦意象虽然产自不同的时空背景,却有着高度的相容性,借助于它们的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探寻梦意象背后的奥秘.根据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熊罴梦与兰梦的广泛流传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古人对于其中蕴含着的"子嗣"这个中国古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集体无意识的高度关注.<庄子>蝴蝶梦与骷髅梦的"斗争"隐含着荣格移情与抽象学说的影子,前者的盛行与后者的悄无声息不能不说与移情和抽象这两种不同的审美心态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研究的状况和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人文杂志》2007,(3):86-93
文化是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交叉性、总体性的特征。当代文化地位上升,形成全球化形势下的大文化研究。文化学应列为“一级学科”,可分设:文化学原理、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地理学、文化产业学、组织文化学、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比较文化学等二级学科。文化学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对有关文化现象及其本质进行研究,抽象出一般规律,是关于文化的“元研究”,以引导各个分支文化学科的研究。大体可以把文化学理论体系分为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