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述了影响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的由来,指出历史问题是由日本右翼势力及一部分右派政治家挑起的;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日本为何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强调了日本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只有认真对待侵略历史,真正反省侵略战争,才能取信于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使自己立足于亚洲和世界.  相似文献   

2.
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重要文件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唤醒全体日本国民走向觉醒并紧紧依靠其不懈斗争、解决中日历史观冲突这一主要矛盾、坚决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加快祖国和平崛起进程等,是推动中日关系早日走出低谷的五个因素;而加快中日关系研究"工程"立项、拓宽对日宣传途径和加大对日宣传力度、重新重视和实施"国民外交"路线、开展"全方位、等距离"外交和克服对日外交"新思维"的影响、提防国人"狭隘民族主义 "的滋长和确保国内政治稳定等,则是当下中方推动中日关系走出低谷应集中做好的五项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3.
4.
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近现代日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政策,我国史学界还只有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着重考察了1868-1945年间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将其近百年的盛衰过程划分为:明治时代(8168-1911)的基本形成阶段,大正-昭和初年(1912-1930)的初步实施阶段,十五年战争期间(1931-1945)的全面实施与崩溃阶段,并分别进行了史实性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政策内容的构成与实质,政策实施的程序与手段以及政策目标的追求等方面,总结了近现代业太政策的若干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至今的近两个世纪中,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伴随着世情及日本国情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主要有三次变化,即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却一脉相承,都有一种"亚洲联合"的思想在里面,大东亚共荣圈只是对亚洲主义的一种扭曲.了解日本东亚秩序观的变化及其实质,利于东亚各国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6.
战后,德日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的态度迥然不同: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战争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究其原因,主要由两国的文化思想底蕴不同、两国的宗教信仰不同、两国的侵略战争历史和两国政要的个人经历不同、两国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不同、盟国对两国的战后处理和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不同、战后两国的政权基础不同、战后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不同等七个方面的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是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影响深远而广泛。随着二战后冷战的全面展开和美国在“反共”的旗帜下对朝鲜内战的干涉 ,美国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二战中被彻底打败的日本军国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活  相似文献   

8.
试析1874年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发动对台湾的侵略,是近代日本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侵略,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于日本的狂妄野心、狡猾无赖和清政府的软弱妥协、应对失策,结果以受害方中国向侵略方日本赔款换取日军撤出台湾,对以后中外关系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演变,加紧了对我国东北延吉地区的侵略。本文拟从远东国际关系演变这一角度,分析日木对我国延吉地区的侵略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明治维新后对华战争侵略性质,推卸战争责任的谬论进行评论,揭示排斥侵略战争观点的“自由主义史观”之严重后果;展现日本进步人士主张追究侵略战争责任,深刻反省、赎罪和赔偿的正义行动。作者指出,为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21世纪长期稳定的发展,日本政府应该用真实的历史教育年轻一代,树立唯物主义史观。  相似文献   

11.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移民侵略与其军事侵略形影相随 ,同步升级 ;作为日本七大国策之一的“二十年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 ,使我国东北 80 %以上的耕地被掠夺。一部移民侵略史 ,足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殖民有功”的谎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略计划项目初探(1951-196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美国实施对日军事占领时起,美国对日政策中就包含有利用心理战术引导日本亲西方化的成分.随着冷战形势深化,杜鲁门政府的全球心理战略逐渐成型,并于1953年确立了第一个"对日心理战略计划项目".根据此项计划,美国在日本实施了种种隐蔽的、以抵消共产主义影响为目的的心理宣传计划,充分暴露出美国政府为实现目的不惜使用文化渗透、心理干预等阴暗手段的政策实质.  相似文献   

13.
1907年8月,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龙井设立“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之后,便开始进行对朝鲜族的教育渗透,以便最大限度地“怀柔”和利用朝鲜族扩大对东北的侵略。20世纪初,日本对朝鲜族的教育侵略,主要是通过殖民主义教育机关及补助学堂的设立、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的推行、对朝鲜族民族主义教育机关的控制与取缔等途径来进行的,而且其教育宗旨始终未离“忠良臣民之养成”的殖民主义教育之谱。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日本始终以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条约作为其侵略延边地区的法律依据,排除俄罗斯的影响力,迫使中方开放商埠地,获得设领事馆及警察署之权,并不断渗透于商埠地外“杂居区域”.在被日本所利用的6个条约中,除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外,都不是专门有关延边地区的.其目的,是隐藏其赤裸裸的侵略本性,想方设法以合法的外衣制造事端,逐步顺利地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巨大狂潮是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日本移民入侵分为武装移民时期、“国策移民”时期。两个时期的移民特点表现为军事性、强制性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16.
概括阐述了日本人名的历史变迁。指出,日本人取名字时用字比较讲究,或者取其含义吉祥,或者纪念某人某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的社会心理和处世态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名字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的发动者,但在战后两国对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深刻反省羸得了欧洲及世界人民的谅解,重新融入欧洲;日本则不断否认甚至美化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究其原因,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心理是其根由之一,而战后国际社会对德日军国主义和纳粹势力的改造措施、程度以及两国战后所处国际关系环境的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东亚各国因为过去的记忆产生矛盾,尤其是围绕日本对亚洲的侵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出现分歧甚至对立.对于曾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韩国而言,1945年8月15日具有"光复节"的意义.中国在9月3日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仪式.而日本则把1945年8月15日视为终战日.靖国神社的"游就馆"陈列着日军的战争遗物和遗书,并按时间顺序摆设了描绘战况的墙板,将战亡军人的灵魂作为神灵供奉,美化其侵略战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张群 《华人时刊》2013,(7):58-59
李克强总理2013年出访德国期间,于5月26日参观德国勃兰登堡州的波茨坦会议旧址时指出:《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等岛屿归还中国,并强调不许破坏二战胜利果实。对此,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却批评李克强总理的言论是严重无视历史的发言,可谓无耻、狂妄、可笑之极。在此之前,与南京结为友好城市的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定南京大屠杀。最近,日本维新会共同党首、大阪市长桥下彻又胡说慰安妇是日本军队战时维持军队纪律的需要等等谬论,不一而足,一时激起亚洲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愤慨。2012年底,南京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权威著作《南京大屠杀全史》(上、中、下)这套书,对日本右翼分子企图推翻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二战胜利成果的狂妄举动是有力回击。笔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左健、学术图书中心主任杨金荣,以及这套书的主编张宪文教授和副主编之一张连红教授,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日本历史题材影视剧为研究对象,对日本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出现的对中国的态度进行分析,以求从中发现在日本近代的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真实存在着的,对中国与中国人的一类看法,及日本社会中存在的对中国与中国人的真实态度中的一些内涵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