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意义及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以较新的资料论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新的议题,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提出的背景;探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展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认为:在年月上旬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会议上,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在年20011110+110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首先体现了中国和东盟领导人致力于加强双方睦邻、互信、合作伙伴关系的强烈意愿,同时也是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经济联系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它必将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前景,意义十分重大。它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与东盟新型关系的一大创举。尽管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合作双方树立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就能够排除干扰,实现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必须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现实出发,尊重东盟和中国的不同利益,在市场开放程度和速度不盲目求同。在商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制度时,应确保东盟的核心地位,使东盟不致担心被中国“吞掉”,增强东盟的积极性。增强中国和东盟服务贸易的依存度,互惠互利,消除贸易摩擦,实现服务贸易的顺利进行。遵循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充分利用WTO提供的框架,借鉴其它贸易区服务贸易建设经验谈判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框架时,制定具体规定来保障其实现,是中国和东盟应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的桥梁是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表明,制约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是CAFTA各成员国之间的汇率制度安排的缺失。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区内及各成员国吸引FDI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中国和东盟各国利用FDI的概况进行了分析,然后着重从静态和动态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FDI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并且认为总体上将有利于自由贸易区的FDI流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启动,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急需面向东盟的国际型物流人才。通过阐释国际型物流人才的特质及其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及其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当前北部湾地区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面向东盟的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必然会遇到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这需要双方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并借鉴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以确保自由贸易区的顺利运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贸易和非贸易机遇.面对这一机遇,与东盟海陆相接的广西,必须及时、深入地分析新的形势,并结合自身条件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才能进一步制定、实施正确而具体的战略措施,才能分享到更大份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形成的巨大利益.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刚  陆以全 《学术探索》2005,12(6):59-6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进入了实施阶段,面临诸多法律问题.结合当今各主要经济组织的实践以及我国与东盟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当采用紧密型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确保该组织的有效运转;同时,中国应当在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样可以增加贸易区的凝聚力;最后,能否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之间在南海主权上的争议,对于贸易区的建立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沙伦赛 《理论界》2005,(6):89-90
老挝作为东盟的成员国和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内陆国家,在面向即将建立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应根据国情制定面向建设该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利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机遇,完善经济法律法规、健全司法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以及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并进一步与中国和其它东盟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关系,将老挝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中的中间桥梁,从而提高本国经济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影响双方交流与合作的知识产权博弈也日趋激烈.为了达到博弈双赢目标,双方应重视知识产权博弈战略的选择,建立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对话机制,最终实现"统一的知识产权法"的法律体系;重视知识产权博弈策略的运用,鼓励争端双方采取调解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同时,我国企业应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建设,占据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博弈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