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殿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所谓经济犯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滥用或利用经济活动方式或者经济权限,违反经济管理活动的有关法规,危害正常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活动和破坏经济生活秩序的行为。当前,这类犯罪一般包括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以及贿赂罪、贩毒罪、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还包括 相似文献
2.
犯罪原因从来都是研究犯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经济犯罪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存在并且有增长的趋势,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现实圆心.试图初步探讨经济犯罪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并揭示其存在并不断发展的规律,希望能为预防这类犯罪提供一些对策,并为立法和司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经济犯罪原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犯罪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首推英国学者希尔。他在1872年英国伦敦举行的预防和抵制犯罪的国际会议上作了题为“犯罪的资本家”的专门演讲,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惩罚经济犯罪的重要性问题。此后,美国社会学家苏遮兰教授于1939年提出了“白领犯罪”这一概念。他认为经济犯罪乃是一种“白领犯罪”,“白领犯罪”是受到社会尊重的具有崇高经济地位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而破坏刑法的行为。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白领犯罪”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也很少受到刑事追诉。这一概念的提出,修正了传统的犯罪集中于贫穷、低能的下层社会的错误观念,因此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陈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86
货币的本质特征和社会职能对经济犯罪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在经济犯罪中的角色定位需要厘清.货币可诱发犯罪、为犯罪提供机会,并使犯罪简单化.对此,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从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三种职能提供了一些尝试性解释,值得经济犯罪研究借鉴.但这些理论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应当逐一梳理和剖析,以使学界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经济犯罪十分突出,诸如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行贿诈骗、走私贩私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如果我们党不十分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确实就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正是由于问题的严重性,剖析经济犯罪的原因,进而探究有效的抑制措施,是摆在我们每个法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呈不断深化和加强的趋势,而这一趋势的直接结果便是使竞争日趋激烈化。为了在竞争中能处于优势地位,不法手段乃至犯罪手段势必随之产生,跨境犯罪即是其表现之一。在跨境犯罪中,尤以经济犯罪最为常见且最为严峻,是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跨境经济犯罪原因的分析,探求控制跨境经济犯罪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炳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试论群体内聚力陈炳亮一个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掌握主动权并最终赢得胜利,其群体内聚力的高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群体内聚力影响群体的工作效率,群体工作效率则直接影响群体的竞争力,因此,考察群体内聚力与群体工作效率的关系,对于提高群体士气、增强群... 相似文献
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近几年来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相当猖獗,发案率之多,犯罪数额之巨大,为新中国诞生以来所罕见,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犯罪的对象是一定的物品或金钱,而物品和金钱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数额.可见,经济犯罪的数额直接反映了经济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对定罪量刑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经济犯罪的数额问题,由于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只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或说明,从而导致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的不同认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群体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杨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89-91
学科建设的内容非常宽泛,其本身的系统性决定高等学校进行学科建设时不能单一地规划发展某个学科,或从一个角度去立项学科的内涵建设,而要统筹考虑整个学校学科的群体建设。本主要是从学科建设的学术梯队成员、学科体、学科物质条件等几个方面内容来分析学科建设的群体模式,初步澄清学科建设群体优化策略,以提高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邢书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1982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城乡各地深入开展了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一段时间里,经济领域内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所收敛。但是,近一、二年来随着新的不正之风的泛起,经济犯罪又重新抬头,活动十分猖獗。其数额之巨,危害之大,手段之恶劣,情节之严重,为建国以来所罕见。据统计,仅全国各级检察机关1985年立案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就达二万八千余件,比1984年增加近百分之三十。其 相似文献
11.
邢文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6):109-112
需要是人类一切行为活动的源泉,犯罪行为也不例外,需要在犯罪行为的产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具有无限性和受限制性,需要结构的不合理发展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的反社会性必然导致犯罪。 相似文献
12.
犯罪及其控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犯罪人犯罪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国家和社会控制犯罪更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犯罪人的犯罪成本与国家、社会的犯罪控制成本以及二者之间呈动态平衡关系.摆正这些关系,才能为如何有效地进行犯罪控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肯定经济犯罪是犯罪人理性的选择 ,是犯罪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产物。接着介绍了犯罪经济分析的基础 ,进一步结合我省经济犯罪现状 ,分析犯罪需求与犯罪成本、犯罪成本与犯罪价格、边际效用与犯罪需求的关系。最后应用价格体系的效率规则 ,对经济犯罪个体和整体的发生、发展进行剖析。得出结论 :①经济犯罪是理性的。②我省经济犯罪高发是“合理”的。③随我省改革的深入 ,经济犯罪将逐步稳定并最终消灭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多即为好的”经济理性的主导下,从生产到消费,人们迷失在消费主义“囚笼”中难以自拔,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极尽掠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点,主张通过生态理性来消解经济理性,降速经济增长,克服虚假消费,实现生态重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理性的批判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冬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4):105-108
我国是世界上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极少数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犯罪也日益严重,立法机关希望通过死刑的适用来遏制经济犯罪。但事与愿违,死刑的适用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违背了刑罚的目的和罪刑均衡原则。因此,我国在立法上应当废除对经济犯罪的死刑,规定经济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并附加适用财产刑。 相似文献
16.
陈小彪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1):53-56
该文概述了单位犯罪的原因和理论界对单位犯罪社会控制的探讨情况,基于单位犯罪行为的谋利性和单位行为的明显理性,建议借鉴犯罪计量经济学理论来控制单位犯罪行为,主要路径是提高单位的犯罪成本、降低单位犯罪收益、控制犯罪市场和增加合法收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差异与犯罪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的截面数据和15个省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检验了不同区域的犯罪率与经济增长、流动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在统计上的关系,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对犯罪率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对1997年修订<刑法>第294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规定必须同时具备四个特征.本文从一起部级挂牌督办涉黑案件入手,论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成立及处罚.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2-78
我国刑法对部分经济犯罪的罪名、罪状的设置契合了风险社会、风险刑法的要求,但这并不能盲目归结为风险刑法理论指导的结果。在刑法介入经济犯罪的限度上,肯定刑法应积极回应风险社会、提前介入经济风险的观点与刑法应适度克制的观点不分伯仲。通过对风险的本质、风险与危险的界限等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犯罪的刑事治理应当严守传统刑法思想,固守罪责刑法、刑法谦抑等基本理念,严格贯彻经济犯罪的二次违法特征,只有在风险已经转变为危险,而且其他手段均显得无能为力时,才可以考虑刑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是因结构性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遇到一定的环境场所,诱发因素后爆发出来的事件,增加结构性压力的经济学原因是产权界定不清、政策的不连续性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结构性压力的措施是清理产权界定规则、减少政策的前后不连续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帕累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