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上的党性和阶级性是不是同一回事?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虽然没有直截了当的回答,但从某些哲学著作中却基本上可以看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的梗概。例如有的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哲学总是具有阶级性、党性的,哲学思想的根本方向决定于它所从属的阶级的根本利益。一切哲学派别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为它所属的那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哲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研究语言、文字以及文学的一门学科。语言和文字就其本身来说是没有什么阶级性的。但是,一定的社会一定的阶级都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这种外壳来表达本阶级的思想认识、政治目的的,这就使语言文字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文学(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更是有阶级性的。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圣贤们早有定评,无用赘述。  相似文献   

3.
共时和历时是索绪尔的独创。索绪尔对于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划分 ,是索绪尔语言学的一门基本理论和重要思想。他确立了语言学的性质 ,认识到语言共时性的本质 ,为语言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使语言学后来得以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 ,为语言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语言学常常是某种新的科学方法的先导。现代西方哲学家因·卡西勒(Ernst·Cussirer)说:“在整个科学史中也许没有一章比语言学这门新科学的出现更令人神往。这门新科学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跟十七世纪伽利略改变了我们关于物质世界的整个观念的新科学媲  相似文献   

5.
我国模糊语言学创始人、著名理论语言学家伍铁平教授编著的论文集《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 994年 3月出版 ) ,由上、下两篇组成 ,上篇是伍先生所写的 (其中一篇与他人合著 )五篇系列论文 ,下篇是美国、罗马尼亚、法国三国学者所写的四篇论文。这九篇文章 ,都是谈论语言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的。该文集的论题并非泛泛地谈语言学和各门学科的相互影响关系 ,而是集中地探讨了语言学这一学科的领先性 ,即语言学对其他学科 ,尤其是对人文科学提供了些什么。  综观全书 ,不难理解语言学的领先性主要表现在下列各方面 : …  相似文献   

6.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没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主观形式会打上阶级烙印,人们在认识和利用真理上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来主张客观真理论,反对主观真理论和阶级真理论。可是,有些同志却提出种种理由说明真理有阶级性。下面针对这些理由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术界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有一种意见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共同人性寓于阶级性之中,只能通过阶级性表现出来。我认为这种看法似是而非。尽管它也承认阶级性之外还存在共同人性,但绕了一个圈子,实际上还是没有跳出“人性=阶级性”的公式。本文想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在阶级社会里,人是阶级的人与人类的人的对立统一。作为阶级的人来说,人具有阶级的特征即阶级性;作为人类的人来说,人又具有人类的普遍的共同特征,即共同人性。共同人性与阶级性各以矛盾的一方统一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身上。这种共同人性与阶级性的对  相似文献   

8.
中文系1956级语言班同学和部分教师、研究生,正在编写《普通语言学》。在起草提纲过程中,对语言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寒假以前,主要讨论了普通语言学的对象和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两个问题。大家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种,畅述己见。关于普通语言学的对象问题,涉及对语言的本质,语言运用的内容,语言和语言的关系,语言的全民性和使用语言的阶级性以及语言科学的党性和阶级性等问题的理解,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去年下半年心理学的教学革命中,我们曾着重在心理学的阶级性党性问题上和资产阶级的超阶级起党派的观点对立起来并进行了辩论。我们调强心理学的党性原则,主张在对待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都应贯彻和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但是我们并不主张任何心理现象都有阶级性。心理学的阶级性党性与心理现象的阶级性是两个不能混淆的问题。可是有些人却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或者把两者直接地联系起来了。有的从心理现象一般无阶级性的分析中得出心理学因而也是没有阶级性的结论来。有的则肯定心理学是一门党性阶级性很强的科学,但是他们是从肯定心理现象的阶级性来说明心理学的阶级性,因此在反对过去心理学中的超阶级超党派的资产阶级观点时,总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实践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争议的问题。实践有没有阶级性和主观性,就是这样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关于实践的阶级性问题有一种意见否认实践具有阶级性。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性、阶级性是主观性的东西,二者不能相容,如果承认实践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就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那么,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就成为主观标准了。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从学科的发展来看基本上是同步的。这两门学科具有共享的特征:确认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章旨在讨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整个发展过程看,它本身就具有社会语言学的思想渊源这一观点,不论后者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限于篇幅,文章论述了马利诺夫斯基、弗斯和韩礼德等奠基人的思想,也概述了新一代代表人物,如哈桑、马丁和麦西逊等人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没有阶级性这个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 斯大林在《论语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一文里全面地论证了语言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他明确地指出:“语言的‘阶级性’公式是错误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公式。” 毛主席对语言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也有精辟的论述。一九五七年七月,毛主席曾指出:  相似文献   

13.
(一) 胡适,这一个买办政客、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掮客,没有什么系统的教育理论可言。但是他所贩来的一套实验主义反动哲学思想,却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有密切关系。因此,他所传播的反动思想在教育上是有严重的危害作用的。教育学上最基本的问题是教育阶级性的问题。科学的教育学肯定了教育是上层建筑,它在阶级社会内是具有阶级性的。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教育总是被历代统治者作为维护阶级统治、压迫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实践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争议的问题。实践有没有阶级性和主观性,就是这样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关于实践的阶级性问题有一种意见否认实践具有阶级性。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性、阶级性是主观性的东西,二者不能相容,如果承认实践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就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那么,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就成为主观标准了。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这一学科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有更清晰的把握。生态语言学的产生经历了从"语言生态学"到"生态语言学"的概念转换,这两个概念标志着两种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范式,在环境概念理解上也有差异。产生之初的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心理、地理等表现出一种复杂关联,当今的生态语言学在批评范式、批评对象和学科属性等方面则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对此加以钩沉描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在今天整个人类所研究的科学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样地位?科学学已经给了较为恰切公允的评论了,但是在今天,在我国学术界仍然有很多人对“语言学”缺乏应有的认识,甚至许多从事语言研究工作的人,也带着某种成见和偏狭的眼光来看待语言学,因此,我们觉得仍然有必要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 语言学在过去较长的一段历史中,一向被认为是一门偏僻的学科,是所谓的“冷门儿”,象是辽远的山村,荒凉的古渡口一样,很少有人问津。因而使语言学在我国成了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落后的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入,研究领域的拓宽,人们对语言和语言学改变了态度,变得热烈起来了,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成  相似文献   

17.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只有了解了什么是政治,才能了解什么是政治学,什么是政治学的对象。 由于政治学在阶级社会才作为一门学问出现,因此,它的研究无不打上阶级的烙痕。各个阶级的学者基于阶级的利益,对政治各有不同的要求与解释,因而对于什么是政治,众说纷纭。例如在我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对政治都有不同的说法。孔子说过:“政者,正也;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被称为语言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到确认.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个语言学流派纷纷出现,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语法、英国系统语法、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等语言学流派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研究了语言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其理论观点形成了现代语言学基本理论框架.这一切离不开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它研究语言内部以及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时,一切社会因素以及集体生活所引起的语言差别的一般规律。因此,社会语言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揭示存在于把社会区分为阶级、集团的各种做法与语言、语言使用的各种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各种社会因素,可以是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对话的  相似文献   

20.
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曾经讨论过多次(“文化革命”期间除外)。粉碎“四人帮”以来,对这个问题重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讨论的情况,从报刊上已经发表的文章看,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占多数,而主张某些真理(主要是关于社会的真理)有阶级性的占少数。并且后者往往被看作是极左路线的流毒,甚至被说成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但是,讨论了五年,同前几次一样,意见仍然未能取得一致。今年以来,由于不同意见的各方都提不出多少新的观点,讨论便消沉下去了。初看起来,这个讨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争论双方在一些基本论点上是一致的或者是相近的,只是提法不同。例如,大家都反对林彪、“四人帮”所制造的“阶级的真理”,都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个人、阶级和人类的意志为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